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十一黄金周成绩单比赛刚刚结束,又一场“隐形比赛”开始了。
10月9日,我国首届以数字文化旅游为主题的全国性产业盛会在山西省省会太原举行,共商数字经济与旅游深度融合。同日,山西文旅数字体验中心和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正式启用智慧旅游系统,成为国内首个省级文旅数字综合体验展厅。山西文旅集团董事长王文宝表示,将启动全国数字文旅融合应用试点。该实验室由山西文旅集团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成立,依托科技公司的技术资源。
其实不只是山西。近两年,各省市频频撰写数字文旅文章。各省市旅游大赛为数字文化旅游增添了新跑道。
“对于数字文旅,需要更冷静的思考。”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曹宝银表示,当前中国旅游质量提升的问题不是数字文化旅游,而是游客个人体验的提升。体验质量。
数字文化旅游前景广阔
今年哪个词最火,恐怕就是“数字文旅”了。
仅今年一年,全国就有近十个省份举办了文化旅游活动。从东部的江苏、上海,到中西部的青海、云南,如何发展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热议。
“现在几乎每个省市都在做数字文化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洪浩表示,数字文旅是文化建设的数字化工程,是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在数字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实践和程度各不相同。
其实,各个省市都热衷于数字文旅,目的大致相同。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福明坦言,数字文化旅游连接供需,有利于培育和扩大消费市场,实现产品增值,推动产品和业态创新,重构产业结构。他认为,随着数字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数字文旅将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研究所所长何琼峰及其团队对数字文旅的研究支持了相关政府拥抱数据的热情。
何琼峰表示,文旅融合数字化创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其实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比如,40%的网民基本不带现金。此外,旅游、住宿等相关应用的使用频率与金融理财类应用不相上下,仅次于频繁使用的社交和购物类应用。
“文旅产业数字化创新前景广阔。”何琼峰认为,当前受益于整个数字经济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文旅市场数字化需求和场景广泛,我国文旅企业创业创新氛围浓厚,约60%的成熟网民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文化旅游的主要经济形态和增长点。他还透露,约50%的用户认为文旅企业应坚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转型和战略升级,避免落伍、跟风。
事实上,一些景区和城市的数字化尝试,有效地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比如故宫在互联网上打造了多种教育娱乐形式,院内新增的沉浸式场馆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追捧。山西是文物大省,文物分布广泛。如何有效保护文物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北京大学图形与交互实验室主任王国平指出,数字化对于文物保护来说非常有意义,而视频这种快速的方式会给沉浸式体验带来非常好的效率,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他认为,数字文旅是一种新动能,文旅场景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必将是大势所趋。
山西样本
全国都在追赶数字文化旅游。山西要怎么突破?
在山西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彭百清看来,山西对数字文旅的探索比其他地区更深。例如,同日开馆的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是由山西文旅集团统筹建设的国内首个省级文旅一体化数字综合体验馆。
体验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街,建筑面积约5093平方米,展览面积约3801平方米。它将免费向公众开放(预订系统)。彭百清表示,该项目定位为综合性展示运营空间,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展览内容以“中华古老文明,山西美景”为主题。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独特视角,结合人工智能、混合现实、边缘计算、大数据、全息成像、动作捕捉、CAVE空间等技术应用,再现、还原不一样的山西。
数字体验馆除了连接公众参观外,还将进行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交流与互动。同日开通的另一个平台,也是山西对数字文旅的探索。王文宝介绍,山西省智慧旅游云平台是在“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全省一平台管”的背景下建设和运营的。平台纵向链接省、市、县(区),形成服务政府的三级旅游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平台,横向打通旅游相关资源渠道,打通文旅企业数据资源,整合供应链,并创造地方特色。在线服务和交易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一网知山西,一机游山西,一张地图管山西,连接政府与文旅企业,资源方与游客,对接资源方和旅游相关企业,形成山西智慧旅游生态圈。
据王文宝介绍,随后依托山西智慧旅游云平台和山西文旅数字体验中心的数字文旅融合应用阵地,集团将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启动国家数字文旅融合应用实验室深入探索数字文旅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探索性的态度是在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下推广的。山西文旅集团是一家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他们将吸引的合作科技公司,如华为、腾讯、携程等,都是民营企业。
因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要建立强大的旅游市场主体,需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繁荣。坚持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戴斌还表示,强大的市场主体建设也需要新思路、新动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也需要旅游相关部委与媒体一道,共同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