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条热评丨《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纲-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每一条热评丨《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纲

发表时间:2022-06-07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十四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路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上述《方案》的内容概括为“2464”,即“两个步骤、四个任务、六个行动、四个措施”。“两步走”是指:到2025年,大部分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联网,重点行业初步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联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四大任务”:一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二是深化推广应用,开辟转型升级新路径。三是加强自主供给,拓展产业体系新优势。第四,夯实基础支撑,打造智能打造新保障。“六大行动”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转型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试点行动。

政策和现实很重要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_智能制造_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

《方案》的发布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和现实意义。

一、规划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发展智能制造——相关产业突出,此次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在这一重点领域的具体化,将引导各行业。在中央的带动下,各领域、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加细化、差异化的政策,形成健全促进智能制造发展的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政策意义。

二是顺应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国家始终对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此次发布的《方案》延续了这一积极趋势。《规划》旨在增强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强化标准体系规范,推动制造与数字智能技术融合。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_智能制造_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

第三,《规划》符合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逐步深入。数字化转型浪潮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数字产业化催生了一系列与数字相关的产业,形成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产业体系,产业数字化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技术与产业的壁垒不断打破,高端化发展趋势智能制造,

四是《规划》的出台向相关行业和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等现象导致智能制造相关行业和市场出现迷茫,而《规划》的出台实际上让国家对智能制造的政策指引更加清晰,合理引导市场和从业者。这将进一步促进资本、劳动力等资源向其中聚集,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

促进基础研究

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_智能制造_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规划》还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到2025年,大部分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联网,重点行业初步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现代化。

笔者认为,如期实现“两步走”目标问题不大。

首先,从基础条件看,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善,企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数字产业发展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还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予以支持。它既有艰苦的条件,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_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_智能制造

其次,“两步走”时间段的设置是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实践,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设定,实现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的第一个目标并非难事。而且,按照2035愿景的路径安排,届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将得到普及。实施也是可以预见的。

在具体实施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基础学科研究和基础技术发展。从根本上夯实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基础,走自主创新之路,建立重基础、强研发、广应用的产学研一体化团队,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制造领域。

柔性制造和智能制造_智能制造_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另一方面,要切实解决制造企业转型中遇到的不敢转移、不愿转移的问题。统筹运用政策工具支持智能制造,包括利用金融工具通过信贷、补贴等渠道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资源支持,利用社会公益工具帮助制造企业留住人才等。

不仅如此,智能制造相关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许多细分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和完善。我们要抓住这个空白期,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形式。我们建立了对自己和世界都可行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向世界输出中国技术、中国产品和中国服务。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每日经济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