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长沙晚报3月31日电(全媒体记者 陈焕明 通讯员匡耀)梅溪湖国际新城一期已成为长沙的“城市客厅”,二期建设正在徐徐开启。那么第二阶段会是什么样子呢?日前,长沙市政府正式批复了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规划,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部将定位为“长沙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六大功能区实现与长沙城市联动。第一阶段,形成一个适合生产和生活的连贯区域。产业新城模式。
思考:以“融成”、“聚源”、“成核”为发展战略
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部位于梅溪湖以西,象鼻巢北麓。湘江新区CBD。规划范围北至红枫路,西至知子路,南至象鼻窝森林公园,东至西三环产城融合,总用地面积13.17平方公里.
在规划思路上,该片区的发展战略是“整合城市”、“聚源”、“筑芯”。 “融城”以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为依托,以产业体系为驱动,打造生产生活服务一体化、多功能综合体共存的新城区。 “聚源”强调人才优势的汇聚。 “核心”是指以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为导向、生态自然环境良好、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形成现代化新城区的城市副中心。
定位:打造“长沙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示范区”
根据规划,梅溪湖国际新城二期东南部定位为“长沙城市副中心、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人口13.81万人总规划用地面积1317.33公顷。
为打造“长沙城市副中心”,片区将提供更多文化娱乐、运动医疗、生态休闲等城市服务,打造活力智慧新内核;设计、展示等高端服务支撑,实现服务辐射周边园区,实现景观与文化的融合。
为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该片区将依托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促进产业集聚,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同时遵循发展规律,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加快中联重科“智慧工业城”智能制造配套服务功能与城区的高度融合,发展成为工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良好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较为清晰。
结构:规划中央商务区等六大功能区
在规划结构上,该片区规划有中央商务区、休闲活力区、智能制造配套区、生态护理区、医疗保健区、雷锋文创小镇生活区。中央商务区主要连接梅溪湖一期,支撑城市新中心的总部经济、专业服务和行政商务功能。医疗保健领域将切入基因检测和干细胞领域,建设专科医院集群。智能制造配套区为中联重科产业提供住宅、休闲、商业办公等配套服务功能。
在道路交通方面,规划区内道路交通为“四横五纵”的主要路网结构。 “四横”为红枫路、雪松路、梧桐路、梅溪湖路西延(泉水路)。 “五纵”分别是黄桥大道、汇智路、樱花路、紫荆路、西三环。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规划中小学用地59.44公顷,其中高中3所,初中3所,小学9所,共546个班级。规划3家医院和1个卫生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31.39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