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社区是城市的“微细胞”,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长期以来,南昌市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以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为优势,以信息化建设为驱动,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社区信息化,实现信息化基层社区治理智能化,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感觉,收获。
网格管理、共建、共治、共享
1月21日,记者来到南昌高新区西湖北社区综合管理中心。在南昌高新区城市治理网格信息平台上,实时显示辖区内主要区域的居民活动和交通卫生状况监测信息,以及当日网格人员走访、巡视等信息.
西湖北社区共有6个住宅小区,总户数8493户,常住人口1.6万余人。网格化管理是西湖北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
“我们将6个小区划分为6个网格,网格结构包括网格领导、网格指导员、城市管理员、警务助理、执法队员、网格人员和兼职网格人员等。融入消防安全做好电网安全防范、定期巡查、防火巡查等工作。”南昌高新区西湖北社区党委书记陈晓丽介绍,电网人员每天对电网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电网通讯APP将问题上传至平台” ,再通过智能调度、自动流转将相关问题送至具体责任单位处置,并通过网格化工作组定期走访入户,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情况摸清实情,办实事,努力做到“小事不脱线,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交”。
西湖北只有6个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如何做到细心有效?一种方式是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2018年,西湖北社区成立了第一支志愿者队伍,聘请居民担任“名誉督导”,定期开展走廊清扫、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居民许晓玲是第一个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去年初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徐晓玲坚持每天在小区卡口值守。徐晓玲说:“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还可以为社区做贡献,共同建设美丽和谐的社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疫情防控期间,每天下午2:00,西湖北社区召集物管、党员、志愿者、社区干部,在辖区内各个岗位、商业街、商铺进行防疫巡查,宣传防疫知识,提醒人们戴口罩、扫码。温度。 “每天下午3时30分,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将集中整治和清理辖区走廊,为辖区居民营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陈晓丽说,临近春节,人流增多,聚会频繁,为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电网人员可通过信息平台及时通报情况。他们在日常防疫巡逻中发现有滞留史和接触过海外、中高风险地区的人。
陈晓丽告诉记者,目前,西湖北社区成立了9个志愿服务小组,社区党委也牵头成立了物业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志愿者的参与为社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出“共建共治共享、居民和谐幸福”的社会治理格局。
据了解,目前,南昌市已建成运营四级综合管理中心2092个,科学划分社会治理网格8729个,配备网格员9034人,整合部门文员2821人,加强和落实社会治理网格。去年1-11月,全市电网人员共排查安全隐患4.96万件,排查矛盾纠纷7.12万件,矛盾纠纷解决率达99. 7%。
技术让安全社区变得“聪明”
在红谷滩区凤凰家园社区D区门口,虽然看守箱内没有保安,但人车有序进出。小区居民只需对着门口的人脸识别机看一眼自己的脸,人行通道门就会自动打开。住户进入各自的单元楼时,只能通过门禁刷脸两次才能进入楼内。
“如果不能通过人脸识别,说明你不是小区居民,需要登记信息才能进入,不能进入单元楼。”红谷滩区凤凰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万红兰介绍,2018年8月,该社区率先被列入南昌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由派出所共同管理的智慧平台,物业公司和小区建成,小区管理通过智慧安防系统由“传统手工”向“智能一体化”转变。智慧社区建设后,依托科技信息技术,可以采集精准数据,实时变化的数据让社区的“全景”流动起来,大数据的共享让物业公司,街道、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合力,共同服务社区,综合治理。
据了解,凤凰家园社区是一个集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农房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它有近10,000名居民。病例高发的“问题社区”。 “智能管理让社区民警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住户的实时信息,有利于对租户等重点人员进行有效走访,解决社区人员复杂带来的治理难题。”万红兰说。
如今,凤凰家园小区的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开关小区大门和单元门,有效防止接触感染的传播;行动不便的居民和80岁以上的老人无需外出。他们免费提供洗衣和其他服务;在社区派出所,民警可以实时掌握进出小区的租户、访客、车辆等数据,助力疫情联防联控。
凤凰家园智慧社区建设是南昌创新社会治理、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和痛点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南昌进一步推进“智慧安全社区”建设。以大数据建设和智能应用为手段,建设了500多个“智慧安全社区”。辐射市区,以市区保护市区,推动市区社会治理向“智慧治理”迈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昌日报记者张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