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全国首个地方人大立法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全国首个台湾学者创业园,福建省首个形成全链条孵化体系,首个福建省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一个个“第一”,记录着厦门创新创业园在推动厦门“双创”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成立25年来,厦门创新创业园肩负着孵化厦门经济特区科技企业的特殊使命。一个不断进步的运动。敢为人先、敢于尝试、敢于尝试的创新基因在这里演化出创新引领和产业集聚的新优势,成为西海岸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聚集地。台湾海峡。
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2000余家,已孵化毕业企业800余家;福建省有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17家。累计培养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3000余人,其中留学人员1000余人,占来厦学生总数的90%。是厦门海归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密度最高的园区。
创新创业先行者——
从推动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
1996年,厦门创新创业园开工建设,将“孵化器”的概念引入绿岛。
“在园区成立之初,创新孵化和吸引海外人才来厦门创业是发展目标。当时,孵化器还是个新鲜事物,很多人问我们有没有搞当他们听说孵化器时,在农场里。”厦门创新创业园运营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创业中心)负责人回忆。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双创”事业的最早开拓者,25年来,厦门创新创业园“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创业之路。孵化新兴产业,实现从单一企业发展到单一企业。从孵化到孵化整个行业的实践突破。
创业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载体、人才和服务体系,初期孵化器主要是综合孵化器。随着产业升级和发展要素细分的需要,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细分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孵化新型专业化企业成为必然选择。
2004年,厦门创新创业园立足于孵化专业探索,成立厦门光电孵化器,为光电和半导体应用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技术支持。此后,园区围绕厦门市和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先后建设了石墨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海洋等专业孵化器。其中,火炬石墨烯成为省级石墨烯产业“两核三区”示范引领者,助力厦门成为中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六大重点地区之一,位居全国第一。
“针对石墨烯产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点,我们打造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产业投资基金、产业研究院’‘五个一’ ,以及产业园”。“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附加值的服务,复制和推广平台的经验。”创业中心负责人介绍,厦门创新创业园注重孵化的专业化和精细化,逐步实现产业链发展。 “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成为福建省首家形成全链条孵化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孵化为例,石墨烯专业孵化器共引进石墨烯新材料项目60个,其中产业化项目占福建省半数以上。从制备设备、石墨烯材料到下游应用,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石墨烯产业发展链。
天赋吸收者——
将资源链接到全球创新网络
在特区推动“双创”蓬勃发展的25年中,厦门双创园也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吸引点,成为无数企业家的“梦想摇篮”,尤其是出国留学的人。
2014年,决定将项目带回中国创业的罗靖南,爱上了厦门创新创业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了创新创业园的政策和服务,觉得这里很适合我们的初创企业,落地后发现我的选择是对的。”罗靖南说。
罗景南作为厦门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光滑抗菌涂层,主要用于各种介入和植入式医疗器械,可有效减少器械的创伤和感染进入人体的风险。公司产品攻克了中高端涂料产品的一系列技术难关,打破了高性能功能性医用涂料长期被欧美公司垄断的市场格局,取得多项成果已应用。
“过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大多数人都知道厦门是一个旅游城市。厦门创新创业园一直致力于助力厦门打造创新创业新名片。”创业中心负责人表示,厦门经济特区的立法优势,在园区的推动下,2002年,厦门出台了全国唯一的地方性法规,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 “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生来厦创业”为厦门留学打开了大门。人类创业浪潮的前奏。
不仅如此,还加强了台湾的特色。 2003年,厦门创新创业园设立中国第一个台湾学者创业园。 2006年升格为厦门台湾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孵化中心是中国首批“台湾科技合作交流基地”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台湾科技人才创业与技术转移双创基地。引进台湾科技项目100余项,100余名台胞创业就业。 .
五年来,厦门创新创业园积极融入区域和全球创新网络,举办海外创新创业大赛,建立海外(硅谷)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厦门首个金砖国家人才创业基地,并引进新加坡企业家冯国际创新平台,已累计海内外科技创业人才3000余人,其中留学生1000余人,占厦门市企业家和留学生总数的90%; 200余人入选国家、福建省、厦门市计划高层次人才。
追梦新平台——
服务大局,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系统
厦门创新创业园以率先尝试、服务大局为使命,在推动创新孵化和人才集聚的过程中,始终与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产生共鸣。
2007年,厦门创新创业园紧跟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率先在火炬(翔安)工业区一期建设全市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基地。一。目前,创业园运营管理的科技企业加速器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培育了赣照光电、中创环保等上市公司,成为厦门瞪羚企业成长的高地。
近年来,随着厦门火炬新科广场、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厦门火炬汇智空间、同安孵化基地等新基地的不断建设和使用,厦门双创规模不断扩大园区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一园、多地、跨岛发展”的特色孵化格局。如今,创业园的空间载体面积已达110万平方米,其中60%以上位于厦门岛外。到“十四五”末,园区空间载体将突破150万平方米。
“以跨岛发展为核心的航天器规模,为厦门创新创业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创业园要有‘清明’和二次创业的精神和动力,不断抓住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机遇。”创业中心负责人。
今年10月,厦门创新创业园参与的厦门金砖创新基地人才赛道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在网上成功举办创业孵化平台,吸引了来自金砖国家的50多个项目。同时,金砖人才创业基地的落地,可为金砖人才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
强化产业生态,通过竞争吸引人才。目前,创新创业园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小微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个。同时,通过引进、自建、共建等方式,建设了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孵化+投资”两轮驱动下,形成了以创业直接投资、基金中基金、投融资服务为主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接下来,厦门双创园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着力培育未来的新兴产业,培育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一流的双创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平台进一步夯实厦门“双创”业务的厚度。高水平着力推动厦门乃至福建省争夺全国“双创”版图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