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今天,工商银行东莞分行向记者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工商银行关于稳经济的决策部署,坚持6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广东省分行)召开稳定经济整体市场工作推进会,正式发布《20条措施》。助力广东”稳定经济。本行秉承“与客户共同成长,以服务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在落实总行助力稳定宏观经济30条措施的基础上,围绕“与客户共同成长”五个方面推出20条措施。加强金融供给、促进稳定发展、优化流通、缓解暂时性困难、加大资源投入”,着力改善金融服务供给,促进资源精准直接准入,保障市场主体就业和民生的人。
坚持信用第一,实现人民币贷款年发放1.5万亿元
1.力争提前扩大信贷总量。按照“该贷都贷”的原则,及时对接全省各地稳经济新举措,全力满足广东省贷款融资需求。扩大信贷资金支持覆盖面,激发金融活力,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切实发挥国有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全年人民币贷款发放1.5万亿元,同比增加。
2.聚焦重点领域,优化信贷配置。精准对接广东省“十四五”重大项目,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稳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供应以及房地产行业。稳健经营等7个重点领域信贷支持,深入服务地方专项债发行承销。着力发挥工商银行优势,构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力争全年实现制造业贷款超2000亿元。
3.深入实施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银行提出的繁荣现代农业十大领域,点亮百乡名片,携手千家企业联盟,共同推动万村繁荣。 “工农联盟”推动工商业资本和产品下乡。创新民宿、预制菜等特色产业的“民宿贷”、“预制餐贷”产品。 2022年,力争实现涉农贷款超过850亿元。
4.加强住房金融服务。坚持“房住不炒”理念,继续加大对刚需改善住房需求的贷款支持力度,力争年内提供超过1000亿元的个人住房贷款。积极稳妥推进居民租赁金融服务,根据流动人口、新市民等群体就业收入特点优化收入证明标准,支持以多维度数据为证据的抵押贷款。
完善配套服务,促进各主体稳定发展
5.推进国有企业资源整合。加强综合金融服务,产投联动支持地方政府战略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利用并购贷款支持功能性国企产业投资、收购上市公司等并购整合需求;股债结合、功能性国企园区开发多渠道解决方案和“去杠杆”等综合融资需求,助力企业财务结构优化。
6.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中小企业服务机制,支持相应规则和个性化授权方案,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7.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触角。提高小微企业首贷和信用贷款比重,确保全年投放普惠贷款2700亿元。丰富多场景普惠产品体系,用好国家担保基金、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增信资源,创新推广“悦客E贷”等区域特色产品,合理扩大信贷范围在线普惠贷款抵押品。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开展“普惠万业,惠及千人”专项行动,推动普惠业务下沉到网点。
8.全力提升新市民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水平。研究为新市民提供消费信贷、医疗保险、网点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发行“工行新市民卡”等专属借记卡,打造手机银行“新市民之家”,提供新客户提供新服务。公民客户群提供专属的存款和理财产品。重点关注制造业、服务业、批发零售、建筑业等新公民创业就业集中的重点行业,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9.大力支持“粤菜厨师”、“粤菜技工”、“粤南家政”三大民生工程。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银行集团的结算、融资和技术优势,为三个项目提供不低于200亿元的意向投融资。全力配合省人社厅在全省技术院校推广“智慧技校云平台”(全国首个技工学校智慧管理云平台),助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全省高职院校,助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滋养。
强链、稳链、扩链,确保企业生产销售平稳顺畅
10.有助于稳定外贸生产。力争全年为外贸企业发放跨境融资1000亿元以上。与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合作,为外贸企业及其上下游提供全流程金融服务;依托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大力推进“贸易金融贸易”服务,为外贸中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低利率、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积极对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和涉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网上商务服务效率。
11.推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规模化发展。顺应企业集团资金建设趋势,满足集团客户数字化需求,完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服务龙头百货、超市等供应链重点客户,满足其上游采购和下游流通需求;积极参与各地政府采购网上建设,加大了对政府采购领域中小企业供应商的资金支持。
12.构建以资金结算为基础的银企“共生链”。发挥工商银行结算服务优势,为企业提供管家云、金库云、资金池、全球现金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工资支付、网上支付等日常业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助力企业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激活市场主体运作。
化解后顾之忧,加大对疫情客户的救助力度
13.主动满足受疫情影响行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旅游、娱乐、民航等行业,在经营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中长期贷款和续贷支持。支持困难企业抵御疫情影响。积极推行主动授信、按需还贷的模式,有效满足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连续性强的企业经常性的短期信贷需求。
14.主动安排不良企业到期融资。为提前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还款困难,有还款意愿、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做好融资接续安排。延期、续贷、再融资、调整计息周期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短期资金压力;为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重任的交通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15.扎实做好个人贷款、信用卡帮扶重点人群工作。进一步落实监管部门和总行相关政策措施智慧银行,帮助重点人群,用好个人贷款宽限期、还款期限延长、贷款方式变更等差异化特殊政策。为客户提供救济服务的还款方式;拓宽救助服务受理渠道,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业务办理模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加大资源投入,持续惠及实体经济
16.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全年投资3000万元,开展“工银爱购物”信用卡惠民推广活动,为工商银行信用卡持卡人在超市、餐饮、文化娱乐等领域提供优惠消费补贴;丰富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汽车、家电下乡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100个“新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县村线下渠道能力。
17.优化利率管理。用好重点行业经济资金占用、FTP优惠政策和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工具,提高碳减排、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等再贷款领域的优惠指导利率。煤炭清洁,进一步增强银行盈利主体的可持续性。
18.加大主动降费力度,规范服务收费。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收费规定,推动实施个人电子银行年费、个人理财协议、信用卡信用凭证等13项业务免收措施,减免开户、转账等费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
19.提高信贷审批服务的效率。对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外贸外资、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领域重大、紧迫的投融资业务,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审查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审批服务。
20.全力以赴做好全面风险管理。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打好资产质量攻坚战,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投诉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支持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稳定增长。确保。
文/陈武东 通讯员宋娜
李丰珍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