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万亿市场,自动驾驶领跑智慧交通新赛道-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瞄准万亿市场,自动驾驶领跑智慧交通新赛道

发表时间:2022-07-07

城市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城市脉搏的交通面临巨大压力。道路拥堵、交通污染等问题令人痛心。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为改善交通提供了新思路。

如今,智慧交通正在成为新基建的主力军。随着智能汽车研发的成熟,自行车智能+网联赋能并行发展,高水平自动驾驶逐渐融入智慧交通,催生了“车路云一体化”。开发模式吸引了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加入游戏。

科技赋能智慧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生产生活空间和高附加值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地区。交通拥堵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城市内外出行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交通。智慧交通的主要形式,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契机。

长期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交通发展。从交通运输部2017年印发的《促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加快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交通领域(2021-2020)《2021.2025)》,继续提出智慧高速公路从建设到运营服务的发展规划。

在政策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科技驱动的智慧交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投宝研究院测算,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2133亿元,到2030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元,2022年至2030 年将是 12.6% 。

此外,装备产业处一处副处长郭守刚曾在2022中国电动汽车100强论坛上提出,截至目前,全国已开辟智能网联汽车试验道路5000余公里,超过1000万公里的安全测试里程。改造升级道路3500多公里。

据悉,智慧交通是指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并确保市民出行顺畅。新的交通系统。

近年来,与智能交通相关的技术研发也在逐年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交通相关专利申请量呈增长趋势,专利申请量从2017年的132项增加到2020年的547项。截至2021年12月30日,我国智能交通相关专利申请量已达387件。预计随着智能网联、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演进,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我国智能交通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宏观经济研究员庞金华认为,智能交通产业格局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碳中和、碳峰绿色发展为一体的新基建为代表的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他提出,“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助力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还可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我国从“交通强国”向“交通强国”升级。

自驾企业碰上城市“沙滩大战”打响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经济研究院、百度联合发布的《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迈向世界汽车强国。这也意味着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可以利用超大规模市场打造平台经济,用平台建设市场,扩大需求智慧交通,用市场吸引技术,集聚要素。 ,从而转化形成整个产业生态的国际竞争力。

报告建议,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动驾驶技术平台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我国智能交通龙头企业和技术体系“走出去”发展,并利用我国超大市场优势和制造业体系。智能交通产业的优势与生态完整相结合,构成了我国智能交通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优势。

城市道路智能化围绕“车、路、人、云”四个方面展开。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参与者,自动驾驶企业加速进入10万亿规模的智慧交通新蓝海。

投宝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智慧交通投资将达到1.53.91亿元,创历史新高。自动驾驶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智能交通行业。领先的初创自动驾驶公司正在积极融资,大部分已进入C+轮,多家公司已融资数百亿美元。

2021年,随着巨头逐步布局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频频涌现,自动驾驶产业加速进入大众视野,经过上半年的技术角逐,下半年量产和将迎来商品化进程。

事实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主要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是自行车智能,二是车路协同。其中,自行车智能依托智能基础设施,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参与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是车、路、人、环境之间的实时动态交互。

目前,在智慧交通建设中,自动驾驶企业包括以百度、蘑菇车联盟为代表的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全栈自动驾驶企业,以及圆融启行、文远智行、青州等单车智能企业。志航等在赛道上划分选手。

以无人驾驶创业公司圆融七星为例,它采用“自行车智能”的技术路线,但也可以支持车路协同。圆融七星CEO周光认为,自动驾驶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最后,构建智慧交通生态系统。

在具体实践中,周光表示,圆融启行重点打造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聚焦出行和同城货运两大业务,实现自动驾驶在各种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预计2024年,搭载圆融启星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辆将开始量产并大规模进入市场,届时车辆将率先在区域内实现L4级自动驾驶拥有丰富的数据积累,以及其他领域的人机车辆。联合驾驶模式不断积累数据,然后逐步释放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最终实现更多领域的自动驾驶。” 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双智慧”城市试点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早些时候,在《关于第二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成都、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合肥沧州、芜湖、淄博等10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二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随着众多自动驾驶企业进入智慧交通建设,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试点启动,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场景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L4-L5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正在进行中。一场争夺自动驾驶登陆城市的沙滩大战也已经打响。

专家: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中国主要城市1万人次单程通勤交通总体平均碳排放量5.7吨/天,人均及年(往返)通勤交通碳排放量0.29吨(每人250个工作日)年)。

庞金华认为,智能交通的电气化趋势源于现代社会对化石能源和碳排放限制的焦虑。当前,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动力强劲,汽车制造生产线低碳化、智能化建设逐步推进,电动发动机集成、智能芯片、智能汽车等全产业供给物联网已经开始建立。重组。

“首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电动发动机将实现绿色效率升级。其次,国内芯片替代将开始普及智能驾驶,实现低碳场景。第三,智能驾驶可以通过数据互联网实现低碳驾驶智能驾驶的前提是整个驾驶过程的数据化,实现各类信息的物联网系统,”他说。

此外,他还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是促进自动驾驶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相互促进,共同解决交通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庞金华表示,“加快传统交通方式向基于数据和技术的新型智能交通发展,主要通过互联互通、电动化、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四个方面,实现‘双碳经济’ ”,与智能汽车相伴。探索并逐步将智慧交通的运营方案和应用场景设计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交通能源结构的创新,通过互联、电动化、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真正实现我国绿色低碳交通和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记者林梦雪)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