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为解决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黑龙江省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乡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
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到2025年,全省城乡建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质量显着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筑风貌、历史文化保护和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宜居水平明显提升。
到2035年,全省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显着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治理体系和城乡建设领域治理能力基本现代化,美丽龙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
到2025年底,城市易涝点整治率达到100%
依托骨干高铁等主要渠道,推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创新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交通圈、优势经济圈、美丽商圈,推进城际铁路、市政铁路、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网络集成。推进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可持续的能源分配,合理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加氢设施。
到2025年底,城市易涝点整治率达到100%,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汛工程体系,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以上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继续推进燃气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强化技术支撑和智能化管控,实现精准监管、源头控制、科学预防。到2025年底,县级以上城市实现燃气信息监管平台的互联互通。
到2025年底,新增各类充电桩7万多个
加快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普查,实施供热排水老旧管网和二次供水泵站管网改造。到2025年底,市级以上城市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城镇供水管网渗漏率控制在10%以内,改造400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实现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
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中深层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底,50%的市级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建成智慧供暖示范工程,其他县市建设率达到30%。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慢行系统建设,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道和绿道。加快布局便捷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以公交站台、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为依托,构建智能高效的车桩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底智能小区,新建换电站30多个,充电站650多个,新建各类充电桩1.7万个。
到2025年底,建成300个美丽宜居村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农房设计和建设水平,新建符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农房,加强现有农房抗震节能改造。立足资源优势,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公司+农户”等模式对接市场,培育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民宿、医疗保健、传统手工艺等新技术。商业形式。加强大边村和民族特色村的规划建设。到2025年底,建成300个美丽宜居的村庄。
2000年前非节能建筑“应改进”
到2025年底,城市绿色建筑推广占新建建筑100%,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结合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2000年以前的非节能建筑“尽量改造”。
到2025年底,智能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达到30%; 300吨以上的装配式建筑每万平方米不得超过200吨。
到2025年底,BIM技术在规模以上工程中的应用率达到80%
加快智慧城市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市标准和政策,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加快“数字龙江”建设,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开发培育智能应用场景,拓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供暖和智能医疗。等领域打造“5G+智慧产业”应用体系。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建设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和智慧物业管理平台,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深化应用。到2025年底,BIM技术在规模以上工程中的应用率达到80%。 (记者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