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都面临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区内养老服务资源,试点互联网+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养老帮扶、代购服务等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便捷服务,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10月13日上午9点30分,金龙湖街道神店社区志愿者孙明霞的手机接到区智慧老人大数据中心的指令:去80后张启荣家。 - 岁独居社区,照顾他。
“家里配备了紧急呼叫系统、红外探测器、监控摄像头和各种报警器,老人的安全不用担心,这次我主要是来给老人打扫卫生,提供精神关怀。”孙明霞在张启荣家一边帮老爷子晒被子,一边跟老爷子说:“这几天天气不错,我帮你把被子拿出来晒晒。过几天白色的太阴节气,想降温可以用。”一旁的张启荣老者面带微笑。 ,一直说,好,好。
开发区内有像张启荣这样的60岁以上老人48423人。很多老人存在行动不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等问题,在生命安全上面临困难和隐患。
“智慧+”养老服务“搬”家
床头的红色按钮是用来报警的。如果您感到不舒服,请按下按钮,服务人员会立即上门。办公桌上的摄像头不要动,我随时可以看到你,和你视频通话。 “神店社区88岁的刘冠荣家刚刚完成“家庭养老床”的装修,儿子刘胜军每天都回来教妈妈如何使用这些设备。
床边一键呼叫设备、监控摄像头、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门磁感应器、生命体征监测床垫、烟雾报警器……齐全的智能养老设备让刘冠荣的床看起来与众不同.
“比如红外人体感应探测器可以捕捉老人的运动轨迹。即使老人在睡觉,生命体征设备也能实时监测数据,后台有监测记录。如果超出安全数据范围,传感器会立即报警。”孟中华董事长表示,利用互联网+,通过自动化的数据监测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并将风险信息同步推送给老年人亲属和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应急响应。
为了测试效果,老人刘冠荣按下按钮呼叫设备,屋内的喇叭立即响起报警。老年服务人员和刘胜军的手机同时接到了语音求救。此外,开发区智慧养老大数据中心的大屏幕上,也第一时间弹出了刘冠荣老人的报警信息。
“老人家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一直像一块大石头一样悬在我们的心里,家庭养老床改造后,这块石头就掉在了地上。”刘胜军坦言,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老人,他最怕家里老人意外跌倒或突发疾病无人知晓。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通过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打开手机即可与老人进行视频通话,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真的很好。”
“我们深度整合全区养老服务资源,建立数据库,实现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一人一码全覆盖。”社会事务局民政科科长李少玲介绍,全区有57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中心通过大数据系统串联,智能设备成为老年人的“贴身卫士”。
“家庭养老床位除了设施设备的改造安装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后期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社会事务局副局长张辉表示,政府对老年痴呆症和半残疾老人进行了划分。每人每月提供320元和300元的服务补贴,让这些老人享受到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的养老服务,安享晚年。
“时间银行”为未来储存现在
在孙明霞的手机软件中,有一张专门的“银行卡”,里面存储着她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时间”。 10月13日,孙明霞在照顾好张启荣后,又收到一条消息。她获得了120个“时间银行”时间币。
“我们正在探索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模式,让更年轻、更健康的老年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时间存储在‘时间银行’中对年老体弱者可以抽出时间,兑换无差别养老服务,实现养老互助。”孟中华说,“时间银行”采用“721”兑换模式,志愿服务定期存款的70%可兑换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20%可兑换生活物品,10%可兑换现金补助。
如果不想兑换服务,可以在养老中心的超市兑换等值的物品,比如米饭、面条、鸡蛋等生活用品。也可以兑换现金,每小时服务时间相当于7.5元。 “交换物品和现金既是象征性的,也是补偿性的,我们主要提倡节省时间来换取爱的理念。”孟中华说。
“我是为了所有人,所有人都是为了我。”说起《时间银行》,孙明霞赞不绝口,“以前我是满怀爱心和热情做义工的,现在做义工,不仅是在心里,满意后还能得到服务回报,真是一个惊喜。”为了获得更多的“时间币”,孙明霞主动为社区两名残疾老人提供一对一保障服务。
“志愿服务一分钟可获得1个时间币,1000个时间币可兑换或转给其他有需要的老人。”神店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璇说,“时间银行”志愿者候选人由各社区登记组织,经过筛选后,按照不同的服务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为当地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需要。 “‘时间银行’极大地激发了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一个多月来,已有200多名志愿者加入社区,极大缓解了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
“区对‘时间银行’的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框架设置进行了顶层设计。通过签约配对、接单模式、组织模式,保证了社会公益服务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提供。”张辉说,开发区的“时间银行”是基于“1+6+N”的模式,即设立1个区级总行,6个街道级支行。 ,以及社区网点N个支行,为全区提供养老服务。更有效的社会补助可以减少政府养老金的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政策支持晚年幸福来敲门
“我要一块红烧带鱼,一块皮肚鱼丸,一块洋葱薯片和果冻,还有两块米饭智慧养老,我和我老婆吃。”金山桥街中央厨房,小区老人排队取餐。
“这里的菜特别适合我们老人家的口味。食物比较清淡,荤素搭配得很好。米饭软糯糯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真的很方便。”金山桥街道石桥社区居民孟兆华说:“我和妻子都快80岁了,孩子不在身边,有了中央厨房,买菜做饭再也不愁了,孩子也不会再愁了。”不必担心我们的饭菜。”下周的菜单出炉了,红烧肉、蒸茄子、南瓜汤……每一天都不一样,荤素搭配,软糯糯糯,老人吃得放心。”记者在网上看到周末,金山桥街中央厨房贴暖食告示,下周老人来围观“口福”。
“60岁以上老人每餐价格5元,符合相关标准的五类老人只需4.5元。”石桥社区党委书记彭福建介绍,街道联合养老企业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600元“助餐福利卡”,总赠金200万元。孟中华说:“除了提供相应的膳食补贴外,政府还鼓励企业将养老公益与市场相结合。面对市场,每餐一般收费15元,以确保养老企业膳食服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开发区联合养老服务企业率先试点“街道中央厨房+社区餐店+上门”三级网格化养老餐饮服务模式。 ——徐州送货上门。 “每个中心的厨房覆盖3公里方格,通过入户调查和系统评估,为残疾、半残疾或残疾老人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李少玲介绍,老年助餐服务覆盖全区5条街道,建成并投入使用6个街道级中央厨房和22个助餐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吃饭困难的问题。在辖区内的家中。
“政府每年花费2000万元购买服务,补贴居家照料和照料机构,为家庭困难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照料,每月为近50000人提供支持。 80岁以上老人7000人。60元养老服务标准将实现中央厨房建设全覆盖,确保辖区内老人吃得好、吃得好。”张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