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除工业大数据“顽疾”,工信部下发“药方”-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为消除工业大数据“顽疾”,工信部下发“药方”

发表时间:2022-07-25

近日,《关于发展工业数据的指导意见》发布。针对当前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和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在6个方面确定了18项重点工作。

近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Honda)的服务器遭到Ekans勒索软件攻击,可锁定工厂工控系统和机械功能,再次为工业大数据安全敲响警钟。如何在保持安全保护底线的同时挖掘工业数据的价值,促进工业大数据的全面深入应用,已成为全球热门话题。

我国工业大数据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新的产业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但工业大数据安全保护、数据权属界定不清、规则不明确、定价难等基础性问题仍有待解决。 .

近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发展特点、主要问题和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大数据中。在数据共享、数据应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产业发展6个方面工业大数据,设置了18项重点工作。 “《意见》中描述的工业大数据愿景非常美好,如果能够实现,无异于重建一个产业体系。”通信行业专家陈志刚说。

努力构建工业大数据生态系统

工业大数据日益成为产业发展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全球工业大数据竞争日趋激烈。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互联网法治中心执行主任吴申阔教授指出,加快培育数据元市场,激发数据元潜力,被认为是保障和提升数据元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应有地位。

随着政策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对跨企业、跨行业数据共享与合作的需求快速增长。

《意见》提出,推进工业数据融合共享、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努力打造资源丰富、应用繁荣、产业进步的工业大数据生态系统,有序治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互联网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和成熟相比,工业大数据更为复杂,面临存在数据采集汇总不完善、流通共享不足、开发应用不足等问题。突出的安全漏洞等治理问题仍处于探索和初始阶段。

“工业大数据采集和聚合过程中存在很多痛点。”据工信部信息化发展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由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设备接口不开放,无法获取数据采集;企业数据 底层账号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数据,分布在哪里。大部分工业数据处于“休眠”状态;由于设备不互联,通信协议不兼容,不同数据互不匹配或互不识别,数据孤岛现象屡见不鲜。 数据失真、不准确、一致性差等因素导致数据聚合质量低。

针对这些问题,《意见》部署了三项重点工作,推动工业大数据全面采集、高效互联、高质量汇聚,包括加快工业企业信息化“补课”、促进开放工业设备数据接口,促进工业通信协议兼容,工业数据资源组织开发“寻找底线”,加速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聚合等具体手段,形成完整、高优质数据链,更好地支持企业在整体层面和产业链上。维度推动全球数字化转型。

同时,《意见》部署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立国家工业基础数据库多层次联动”等任务,收集国家层面的基础数据,支持政府精准施策、精准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工业大数据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宏观层面的系统布局,建立全面系统的产业大数据生态。它还需要在微观层面上务实。着力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

不限制某个企业或产品的安全保护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深入,工业领域日益成为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和数据泄露的高发地。传统的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和保护策略面临“失效”的风险。

2017 年,全球发生了 600 多起针对制造业的数据泄露事件。泄露的数据包括行业机密、商业计划书、知识产权等,其中90%以上的泄露数据达到保密级别,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

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工业大数据保护,近年来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但工业领域大数据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我国34%的联网工业设备存在高危漏洞。长期以来,这些设备的制造商、型号、参数等信息都被恶意嗅探。仅 2019 年上半年,就有 5151 万起嗅探事件。正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工程师刘小满所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大数据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意见》以两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对工业大数据安全保护作出新安排;明确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各级政府监督管理职责,建立行业数据安全责任体系;支持安全产品 发展培育良好的安全产业生态,多措并举创新加强产业数据安全保护,筑牢发展底线和防线。

另外,鉴于我国工业大数据安全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不足,缺乏产业支撑,《意见》指出,要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如作为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和数据脱敏,提高防篡改、防盗用和防泄露能力;针对工业大数据相关企业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术能力建设水平不高,《意见》指出,要加强态势感知、测试评估、预警处置等工业大数据安全能力。加强,实现闭环。管理,全面保障数据安全。

陈志刚说:“传统工业控制的专有性和封闭性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设备、系统、生产和服务过程暴露在工业互联网上。我们需要一个把柄来实践‘大工业’不再局限于对一个企业或一种产品的安全防护,改变行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滞后于产业融合发展进程的局面。”

促进数据共享、交换、交易

在挖掘工业数据价值的同时,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将工业数据治理作为数据流通活力的重要抓手。

虽然我国工业企业渴望“共享”,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界对共享数据缺乏安全感。在推动工业大数据共享流通时,86%的企业最担心商业数据泄露。保密性,33%的企业担心失去对数据的控制,破坏自身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数据流通体系不完善,导致对数据流通环节缺乏信任。比如数据的产权没有明确界定,数据流通的合法合规问题没有解决,数据定价和评估机制缺失等,让企业担心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流通和共享中的利益,失去数据主权或控制权。对。

《意见》将“推进数据共享”列为工业大数据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开放共享、流通技术、价值评估、交易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对于公共数据的公开共享,《意见》“鼓励有关单位通过共享、交换、交易等方式提高数据资源的价值创造水平”。

对于企业数据共享,《意见》支持优势行业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行业数据空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共享机制。”

“数据已成为利益的载体和竞争力的源泉。以市场化思维解决行业数据的聚合、交换、共享和交易问题至关重要。”企业推动行业数据的开放共享和流通。如何让优势企业开放数据? 《意见》主要规划两条路径,一是共建产业数据空间,加快区块链等技术在数据流通中的应用,二是鼓励数据交易。还有两个配套措施:技术层面攻克数据流关键技术,制度层面建设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建立行业数据交易机构。”

政策推动只是促进数据共享流通的一方面。关键是要让企业想用工业大数据。

为此,《意见》提出通过组织需求侧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开展工业大数据竞赛等方式,解决不愿用、不敢用问题;通过在供给侧培育海量工业APP、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据服务能力、培育应用生态等手段,降低企业数据应用的成本投入和专业壁垒,解决不敢用或不敢用的问题。 (刘焱)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