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智能公园。记者胡凌云 摄
智能社区。记者胡凌云 摄
智能工厂。
数字村。
6月24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将在天津召开。世界智能大会自2017年启动以来,不仅成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更是天津着力打造“智能引擎”的鲜明标志。从天津构建的“1+3+4”现代产业体系来看,智能科技产业已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市通过“智能+”赋能各行各业,加快“天津智慧港”建设,抢占国内智能科技产业战略高地。
没有。南开区南马路1151号。一年前,这里成为天津联通5G创新体验中心所在地;一年后,原地升级为世界智能大会5G应用创新体验基地。
走进体验基地,除了可以看到国内通信行业的历史变迁,还可以从生动的场景中体验天津近年来的立体“智”变。智能科技让天津的制造升级为“智能”制造,让居民“智能”享受便捷生活,让城市进入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
数字赋能,“智”赢未来,天津可期。
场景数字村
物联网大喇叭传达村里的大事
村民坐在家里就能知道是不是该给田地施肥浇水了;不用看布告栏,可以用机顶盒通过电视了解村里的新闻;远方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了解村里的新闻。大事小事;投票讨论时,无需集中在会议室,而是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交流……如今,宝坻区王步庄镇、冀州区上仓镇、等等。乡村成为现实。
“我们一年前就启动了数字村庄项目,现在我们已经率先实现了数字村庄平台在全市2984个村庄的全覆盖。同时,我们在宝坻等几个重点区县选择了16个数字村。村里的示范村已经实现了数字村的平台化建设和部分关键智能设施的安装部署。”中国联通(天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艾彦科告诉记者,特别是在新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平台和物联网设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在村子里出门基本靠走路和喊人;现在村里有了物联网喇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现信息传递的效果。
“现在很多村庄都安装了这样的物联网设备。”艾彦科指着一对扩音器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物联网将手机与村里的扩音器进行互联,通过APP相互沟通,声音可以传输,扩音器还可以绑定钉钉APP,即使村民不在当地,也可以随时用手机听到扩音器的内容。”
此外,数字村平台还设置了点站。通过行善、积分、互赠,鼓励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动居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情景智慧社区
让社区管理有深度和温暖
利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视频监控、红外感应等技术手段搭建的智慧社区平台已逐步进入天津多个社区,甚至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能看到。
嘉华里社区是一个有 23 年历史的社区,去年进行了翻修。除了在社区安装门禁和道闸,对主要道路进行全覆盖监控外,社区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全套智能综合体检仪器,方便居民自查。
在天津,天津联通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建成了3000多个像嘉华里一样的智慧社区。现阶段智慧社区的主要应用包括居家养老、智慧安防、智慧党建、智慧物业等功能。 “在智慧社区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社区车辆和人员的管控上。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个功能的效果会更加明显。”艾彦科告诉记者,通过智慧小区管理者平台,管理者可以在屏幕上实时调用小区监控,了解哪些设施需要及时维护。该功能可以为物业提供一些便利。
情景智能养老
老年人的实时“照顾者”
今年5月,静海区一位老人很长时间没有出门。天津静海区一家智慧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门磁、人体红外线、烟雾探测器等物联网设备的背景数据,猜测老人最有可能摔倒,于是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上门验证。
据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我们打开门,发现老人已经瘫倒在地,神情恍惚。我们赶紧去医院救治,挽救了生命。”及时的老人。”像这样的智能采集终端,天津联通在静海区投放了4200台,投放到静海区政府选定的1400个重点关爱群体家中。
孩子们在外面努力工作,父母也在变老。如何利用科技来关怀和帮助老人?无论是独居老人还是带着孩子的老人,智慧养老解决了老人的实时照护问题。
艾彦科告诉记者:“红外传感器可以监测封闭空间内活体的活动情况,比如监测人体的高度。如果人体的高度长期低于某个指标或人体高度以上没有活体 运动时,我们根据算法系统判断该人摔倒概率较大,此时智慧养老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门检查并提供帮助。”
此外,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养老相关设施的改造也为智慧养老提供了软硬件基础。参与过旧小区改造的工程师韩先生介绍,通过对小区增加门禁和闸机,对主要道路进行全覆盖监控,已经为40多个旧小区搭建了私有云平台云体检、社区养老餐饮、监控等数据实现云存储和平台部署,为智慧养老提供技术支撑。
场景智慧医疗
“上车入院”抢占“黄金治疗时间”
不久前,一辆大巴形状的体检车带着专业的医疗设备开往东丽区。现场,3家公司1700余名员工正有序上车进行体检。
“不要小看这辆体检车,人上了这车,就像来到了医院体检中心,X光、血常规、B超、心电图等10多项检查都可以“提供现场体检设备的邦盛医疗器械(天津)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林亮表示,“我们与天津市10余家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建立了智慧医疗项目合作。每年可检查超过 30,000 次。”
院前急救是院外日常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等待急救的人来说,10分钟可能是生死攸关的速度。据艾彦科介绍,传统的救护车和医院并不是实时互联的。救护车把病人送到医院后,医生需要先诊断病人的情况再开始治疗,但现在通过中国联通的“5G院前急救”,“一进院就进”是可能的。上车”,为患者抢占“黄金治疗时间”。 ”智能养老,提高患者抢救率。
天津联通“5G院前急救”以救护车为基础,结合5G高速、低时延、大连接等特点,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数据和现场VR数据同步传输至实时,保证动态,超高清传输过程中,超声检查图像不会卡住或丢失,避免误诊、漏诊。同时,5G院前急救云平台可通过边缘部署实现“现场-急救车-本地医院-配套医院”的持续、实时、多方协同远程应急救援。
从急救人员接到患者的第一刻起,患者的基本体征数据、病情评估影像、急救情况记录等信息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无损伤地传输到指挥中心和急救站。 5G网络。实时查看患者检测、监护信息和视频,对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进行远程指导并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建立院前、院内一体化绿色通道,提高急诊和重症救治效率,提高科学调度水平,加强信息共享联动,提高社会急救能力。
记者笔记:
见证天津“智能化”转型的盛会
世界情报大会悄然进入第六个年头。可见,智能科技产业已成为天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产业和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的24.8%。
2017年,首届世界智能大会召开之年,天津高举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大旗,吹响了建设“天津智慧港”的号角。近年来,在“天津智慧港”建设中,我市通过“智慧+”赋能各行各业,加速拓展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能源、智慧港口、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制造业和数字村庄。
打造“天津智慧港”,我市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即以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以创新产业为龙头主攻方向,以及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是各领域重点支撑、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令人欣慰的是,在创新产业方面,天津已经形成了包括超算、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网络安全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根据前期规划,到2025年,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0%。 (郝一平、袁诚、韩琦、胡凌云记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