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一段时间以来,记者在北京街头发现,越来越多的公交车站安装了电子站牌,可以显示每辆公交车的到站时间。虽然已进入测试期,但仍有乘客抱怨,电子站牌时常出现“混乱”:有时有两辆公交车经过,但没有显示该线路的车辆预报;但它已经在你面前了;有时它一直显示“设备调试”。
北京的一个电子公交站牌,经常处于“系统调试”状态。刘步忙 摄
电子停车牌是如何实现车辆到站预测的?是什么导致了不准确的预测?
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行业专家,以及其他从事电子停车标志设计的企业技术人员,寻求答案。
大多数电子停车标志基于定位技术工作
专家告诉记者,现有的电子停车标志大多基于GPS或北斗定位技术工作。车辆定位信息由车辆定位设备实时采集,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数据经控制中心处理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电子站牌,实时显示公交车到站间隔时间,更新线路信息,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
电子停车标志的故障,不包括传输网络和硬件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定位不准确造成的。专家指出,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公交部分路段可能会丢失GPS/北斗定位数据,导致车辆没有实时定位数据,电子站牌数据误判、不准确。影响公众出行。
还有一种情况会让停车标志“糊涂”。电子停车标志的基础数据依赖于调度数据的实时传输,而车辆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由于大部分电子站牌管理平台和调度平台的数据没有对接,经常会出现计划跟不上变化的情况。例如,1001路公交车昨天运行1路,今天需要运行2路。但调度平台的大部分指令数据并没有传输到电子站牌的管理端,导致昨天一号运营的数据推送,导致数据不准确。
与电子站牌相比,地图软件的实时公交功能获得了最多的好评。例如,高德推出的北京实时公交服务,准确率超过97%。得益于交通大数据的加持,地图软件推送的信息更加真实。
安装RFID设备处理特殊路段
针对定位信息偶尔丢失的问题,专家给出了解决方案:可在平台侧和车辆侧安装射频识别(RFID)设备辅助定位,实现特殊路段数据采集,满足可靠电子停车标志的操作。
据了解,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的使用一般需要一个阅读器和多个标签,其主要功能是检测和跟踪目标物体。标签贴在目标物体上公交电子站牌,由阅读器通过一一对应的电子代码进行识别。阅读器的作用是获取目标物体表面标签的信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RFID技术传输依赖于电磁波,不需要接收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接触,因此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同时,读写速度快、标签独特、结构简单、识别率高、读取设备简单等特点,使RFID技术变得简单。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门禁、跟踪,尤其是交通领域。
据专家介绍,引入RFID技术后,每辆公交车都有一个唯一的ID号,作为车载终端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识别码,记录公交车的行驶路线等信息。电子站牌配备 RFID 阅读器并发出有效的特定频率信号。
当公交车进入发射信号范围时,阅读器会与电子停车标志建立一定的射频感应链接。同时,阅读器与位置定位系统相结合,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公交线路图和接收到的车辆信息更新电子站牌数据,显示最新公交线路运行情况。
记者 杨磊 通讯员 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