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智能养老设备行业市场调研
根据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对于 13.50% %。 8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2.54%,比2010年增加0.98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3.56%,比2010年增加1.74个百分点,老龄化趋势明显。
在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全面推进下,中国医疗保健产业规模开始发展。 2021年6月,“十四五”规划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提高长期护理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储备。护理人才,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未来,在信息技术的引导和驱动下智能养老,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方向。
智能养老设备是一种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具有显着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健康护理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健康检测设备。 、智能养老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五类。
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智能养老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
从供给来看,智能养老设备产品主要包括智能穿戴、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三大类。在智能穿戴方面,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是行业的主流产品。其中,华为、小米正在加速布局这一产业;在智能产品中,智能药盒和智能轮椅是主要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监控、紧急按钮等“安全”设备。
今年10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为根本,成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从各个方面对智慧养老提出了要求,包括落实“智慧养老”。老人”行动,发展“互联网+关怀服务”,积极发展适合老人。对使用的智能、辅助和康复治疗等产品的要求。随着群众预期寿命的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和老年人对自身的认知也应该更新。联合国定义18-65岁为青年,66-79岁为中年; 80-99岁为老人。因此,智慧养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尤其是疫情过后,智慧养老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养老服务的发展规划,都围绕着智慧养老体系的建设。其中,上海立志培育智慧养老应用示范基地、社区、品牌;江苏青睐智慧养老服务应用赋能项目;广东提出打造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和建设智慧养老产业的目标;浙江希望加快发展智慧养老,健康养老为以养老为主要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在全省搭建统一的“哲理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公众对智慧养老的接受度也很高,有70多个成年人接受了未来生活中养老设备的使用。其中,一键求救和健康监测功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智能养老设备发展方向分析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有利于促进养老健康发展行业。 2021年两会都提到要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解决养老资源紧缺问题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解决养老服务需求增加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而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特点,使用寿命长;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护理人才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人才短缺的困境,为残疾、半残疾老人提供更多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培训等专业护理服务。可见,功能多样、市场空间广阔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解决残疾人养老服务困境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
未来5-10年,随着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消费观念转变,智能养老设备产业将加速发展,智能养老产业全面爆发。我国智能养老设备规模增速将在20%到25%之间。到2026年,智能养老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760亿元。
如需了解智能养老设备行业发展前景,请参阅《2022-2027年中国智能养老设备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