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报告中心:119指挥中心已经出动到现场,结束了。”
“报告中心:紧急指挥车正在赶往现场,结束。”
……
这是近日呼和浩特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模拟的“应急场景”:某化工厂泄漏有害气体,系统接到报警,中心启动应急响应和远程指挥,城市交通等相关部门消防随即进入紧急状态,119名消防员、应急指挥车、无人机侦查队同时赶赴现场。报警后不久,无人机在事故现场实时传回现场视频,应急指挥车指挥调度的工作画面也同步回指挥调度中心。
智能应急响应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重要讲话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敢为人先、以身作则”的要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城市”的亮丽风景。一个重要着力点是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新模式,构建协同运行新格局,构建绿色生活新趋势,打造开放发展新优势,提升共享服务新水平,服务融入新发展模式。
为解决城市管理方式粗放、运营成本高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智慧城市”和“智慧大脑”不断创新提升城市运营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此,2020年10月,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建设启动,2021年1月20日,区域首个“城市级”智慧中心——呼和浩特城市大脑正式启动。
“城市大脑承载呼和浩特市党建综合管理、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保护等5大领域12项智慧应用。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 信息化技术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数据一屏展示、指标分析一屏、指令联动一屏、闭环呼和浩特市指挥调度中心主任韩全芬说:“一屏一景,跨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构建了‘一网统一管理’的智慧体系。
为构建城市协同运行新格局,呼和浩特充分整合各类基础资源,突破区域部门数据壁垒。目前,呼和浩特市已整合29个部门、超过23亿条数据。这些数据收集在云端,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都服务于城市治理。通过激活数据元资源,以人口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城市运行数据为基础,构建智慧城市数据元资源,以智能服务为手段。全数据聚合融合、全球系统融合联动、全球业务协同指挥,构建城市管理运营新格局,数据聚合“一云”,治理要素“一图”,基层管理“网格”,事件管理“一号”,数字生活“一入口”。
“我们将人口、网格、事件和组件等城市管理要素放在地图上。目前已经叠加了20个大类117个小类,实现了物联网、数字化、智联三位一体。”韩全芬说,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省会城市依托3000多个传感设备和12万个视频监控通道,随时监控城市运行中的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呼和浩特立足实际,充分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先进经验,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1+4+N”框架模型中,“1”表示一个智能中心——城市大脑; “4”指四大基础——感知系统、数据系统、安全系统和“爱青城App”; “N”指几个智能应用。通过模块化构建和积木组合,实现技术集成、业务集成和数据集成。
今年4月29日,首都市民智慧城市移动服务终端“爱青城”App正式上线。在不断拓展服务项目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后,“爱青城”App高频便民服务项目由一期推出的90个项目增加到目前的132个项目,覆盖便民服务、政务、文化教育、政民互动、智慧出行、智慧出行青城、健康医疗、新闻资讯、民政服务等九大板块,并加载智慧停车、青城智慧出行等特色应用、汽车搬家码,基本满足首都市民多元化服务需求,全面提升便民服务办事效率,变“群众跑腿”为“办事”。 ”,实现大众“一部手机去青城”。(李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