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民生一号将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和应用项目纳入其中,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我市是全国14个信息化试点城市之一。扬州的经验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性媒体频繁报道。全国100多个省市代表团来我市考察教育信息化工作。
一、信息化改造弱小学校
扬州文锦中学原是扬州市郊区的一所薄弱初中,教学设施陈旧,教师年龄结构老龄化,教学质量低下,生源流失严重。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政府、市教育局启动了义务教育“改革工程”。与以往实施弱校改造不同的是,扬州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将信息化细化作为学校细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将学校建设成为市区第一所学校。 “十一五”初期。 “班班通”学校。 2006年,学校率先创建数字化校园,将数字化技术与学校教研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在线教研空间,将在线教研空间变成教师交流的平台。集体备课、在线课程评价平台、专题研讨平台。 ,以在线教研空间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从过去的一所薄弱学校,发展成为扬州市区学生拥挤的优质学校。在扬州市开展的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学校已连续四年位居前列。
学校构建的在线教研空间的核心是重构教学和教研流程,包括在线集体备课-外部专家在线指导-校内外课堂在线同行评议-发布-教学反思研讨会等4个步骤。在线教研空间无时无刻不在。学校有8名出国留学的校领导和教师,外部专家经常出差,但每天都进入在线教研空间不间断地参与研讨。 2009年,该校校长赴加拿大深造,依然每天参加备课组的教学研讨,定期参加在线课程评估活动。为保障在线教研空间的常态化、高效运行,学校先后建立了教师参与在线集体备课专家评审评价机制、在线视频开放教学系统、在线反思系统等。每节课及每周一专题讨论交流制度、校长点评课程制度等。将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分配和绩效考核的推进挂钩,有效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状态整体好转。在文锦中学的示范指导下,全市十余所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瘦身,成功走上了通过信息化实现薄弱学校转型的学校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之路.
二、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区域教育运营质量全面提升
在系统总结文锦中学等学校实施信息化、细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市从2007年开始,开展区域性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进,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让信息化为提高教育质量、为师生发展服务,让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创新产生革命性影响。目前,共建成“扬州数字校园”306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30%。 76%。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促进了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都建成了宽带接入的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的全覆盖。计算机总数比建厂前增加了50%。平均每两个班就有一个“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约40%的学校拥有5000多套各类软件的微教室。数字校园的创建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例如,沙口小学形成了小组讨论-主备-个体恢复-课后四级在线备课体系,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开设了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超市,让学生随时可以安心。进入心理咨询虚拟空间,不怕被发现,就连偏远农村的江都夷陵小学打造的“汉语课堂网”,日点击量也达到5万余次,吸引了上万人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同龄人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研讨交流。数字校园的创建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市研究性学习网站3000多个数字化校园,每年开展研究性学习项目30000多个,参与学生余人;江都育才高级中学开通网上校本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宝应特殊教育学校为学生提供在线手语学习,进一步丰富了残疾学生的数字学习资源。组织全市300余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线名师,通过互联网开展小学同步教学、初中同步课程,按需提供目录式菜单。全市50万余名中小学生共享名师资源。学生和家长亲切地称“同步课程”为“天天见面的好老师”。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考察农村学校时,高度评价“同步课程”在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数字化校园的建立也促进了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三、在线结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由于大部分城乡学校都建设了数字化校园,为了整合城乡数字化校园,构建网络化的城乡学校发展社区,我市从2009年开始深入开展线上结对工作为城乡学校全面实现城乡学校。学校集网络备课、教研、师资培训、德育活动和学校管理为一体,整合城乡学校办学流程。目前,全市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在线结对覆盖率已达100%。
一是深入开展城乡互动教学。 2011年,扬州市政府为市区所有公办初中提供外教。与城市初中结对的农村小学生通过微课堂或视频会议系统与城市小学生同步上课,共同参与课堂讨论,与外教共同工作。进行对话。除英语口语课外,定期开展其他学科、年级的城乡互动教学,网络将城乡课堂合二为一。二是实现城乡教师在线联合备课和教研。配对学校教师每周在约定时间走进微课堂或视频会议室,通过视频交流平台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或集体教研活动。 三是建设城乡学生发展共同体。以项目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纽带,构建城乡学生学习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学生通过互联网共同研究、探索、交流、学习和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年0))》的深入实施和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推进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全国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依靠实际工作措施,为建设新的、更大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努力。扬州更公平、更多元化、更优质的教育。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