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惠州以“千亿产业园、万亿产业”为目标,以打造“3+7”产业园区为抓手,着力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高地助力制造业创新和绿色发展。高地和商贸服务高地,为我市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参观公园
第五站
中韩(惠州)产业园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含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
惠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
惠阳(香菱)智慧科技产业园
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
龙门健康产业园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含大亚湾新兴产业园)
公园名片
惠阳(祥菱)智能科技产业园位于惠阳区三河街道。是惠州市委、市政府统筹的“3+7”产业园区重要组团之一。. 园区总规划面积21.33平方公里,由四个工业区(一园四区)组成,即湘灵智慧产业区、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科技产业区、和产业升级集群。园区规划总投资473亿元,以5G、智能安防、智能物联网、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研发孵化、创新金融为产业发展方向。
数字阅读公园
●目前园区在产工业企业3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1家,亿元以上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专精特新企业9家(包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
●园区计划总投资473亿元。目前,39个产业项目正在推进。计划总投资95.5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63.3亿元。
●2021年园区产值268亿元;2022年1-6月,园区实现产值125亿元,预计2022年园区产值达到300亿元。
●规划2025年园区产值达到500亿元,力争2028年达到1000亿元。
近日,一场以“迎接20惠州走向未来——园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大型采访走进惠阳区。在惠阳(祥陵)智慧科技产业园规划馆内,一张巨大的沙盘映入眼帘:青山碧水之间,工业厂房、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学校、医院等,一幅生态和谐的美好蓝图。
规划大厅外,是一片热闹的施工现场:工地上,塔吊高耸,车辆穿梭;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
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位于惠阳区三河街(惠阳经济开发区),是惠州市委、市政府统筹的“3+7”产业园区重要组团之一。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靠近深圳、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和惠阳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良好区位优势,惠阳(翔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积极抢占“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两个合作区。机遇,作为深度融合和深度融合湾行动的主力军,抓住机遇,主动对接,服务在前线,
园区建设
“一园四区”协同推进,助力惠阳迈向“智造高地”
位于野亭大道边缘的三河塘子岭片区,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这是惠阳(祥菱)智能科技产业园的智能制造产业区。伟尔科技、凯众精密、普胜旺、创融发、联动U谷等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有些已经封顶,有些即将投入生产。
“我们的新厂房将于8月底逐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75万平方米。” 伟尔科技(以下简称“伟尔科技”)董事长宁建强介绍,伟尔科技1999年创立于深圳,2007年搬迁至大亚湾,2020年因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空间,2020年9月,入驻惠阳(祥菱)智能科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区,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家电及汽车电子精密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2021年产值3.8亿元,今年预计产值达到6亿元。
“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创新企业落户,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宁建强认为,伟尔科技在创新创业智能硬件产品产业化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相信能够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企业落地。,共同推动惠阳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惠阳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腹地,毗邻深圳、东莞,是惠州融深融湾的“桥头堡”,是深圳东扩的“第一步”。近年来,越来越多像伟尔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动选择在惠阳投资。规划建设惠阳(祥陵)智慧科技产业园,是惠州在临深片区布局大平台、大产业、加快融入“双区”建设的具体实践。
2018年,在惠阳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的布局下,惠阳开始谋划建设惠阳(翔菱)智慧科技产业园,这是惠阳建设的第一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深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2020年,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被列为惠州市“3+7”千亿级产业园区之一,建设步伐全面加快。
惠阳(香菱)智慧科技产业园拟在三河街(惠阳经济开发区)落地。“三河在深聚变、深聚变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惠阳区工业园区管理中心筹备组(以下简称“园区筹备组”)介绍,惠阳经济开发区是惠阳市唯一的省级开发区。不错,而且毗邻惠城区和惠阳主城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惠州火车南站和惠州机场。
根据规划,惠阳(祥陵)智慧科技产业园布局“一园四区”。智能物联网、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研发孵化、创新金融是行业发展方向。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城、村一体化发展的工业新城。
据园区筹备组介绍,4个工业区中,产业升级集聚区为三河街(惠阳经济开发区)建成区,其余3个为新规划工业区。目前,园区一手抓政府用地供应和产业升级,共推进产业项目建设39个。以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为辅助的新技术产业生态链,实现传统优势制造业与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领域产业发展时空互补作用,助力惠阳走向“智能发展”。建设高地”,
2021年,园区产值将达到268亿元。根据规划目标,2022年园区产值预计达到300亿元,2025年园区产值计划达到500亿元,园区产值预计达到100 2028年亿元。
创新服务
“汇邦办·贵宾服务”助推项目建设“提速”
惠阳(翔菱)智能科技产业园将军东路两侧,坐落着翔菱智慧产业园。目前,该区域已开工建设万东智谷、华夏顺泽、宏海府三个项目。全面展开。
华夏顺泽惠州电子信息科技园是入驻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的优质项目之一。一期工程占地5万平方米,规划12栋。现在建筑物 1 到 6 已被封顶。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6月下旬交付。
华夏顺泽惠州电子信息科技园总经理姜跃介绍,华夏顺泽投资集团是一家集科技园开发、产业运营、股权投资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选择落户惠阳(翔陵)智慧科技产业园是集团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一步。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全面成长提供综合服务,打造惠州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三河地处惠州‘丰’交通的重要位置,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雄厚的产业基础,开放的营商环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蝴蝶自来。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自2019年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投资兴业。据园区筹备组介绍,园区现有在产工业企业3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1家,亿元以上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专业化企业9家。特新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企业)。1“小巨人”企业),目前推进39个产业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95.5亿元,预计年产值163.
“这几年引进的公司,80%都来自深圳。” 惠阳区副区长刘卫东介绍,除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一大批优质企业选择落户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除了基础之外,还与惠阳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和努力息息相关。
“重点产业项目入园,从征地、立项到领取建设许可,全程享受‘汇邦办VIP服务’。” 刘卫东介绍,惠阳区在园区设立了专班,为企业提供会前咨询和VIP服务。并行审批、专人跟踪、对接协调等服务,在谈判、征地、施工申请、施工、调试全过程跟踪服务企业,想方设法减少企业报建时间和成本,使企业早日建成投产。
近三年来,惠阳区在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包括华夏顺泽惠州电子信息科技园项目在内的18个重点产业项目实施“惠阳办·贵宾服务”。
“行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指导项目,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新工业用地的土地规划、控制方案和设计方案的审批,尤其是在土地挂牌前,最头疼的问题解决了征地拆迁、土地平整等问题,真正兑现了规范土地流转的承诺。” 姜跃表示,项目实施后,园区协助企业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房产证》和《施工许可证》,真正做到了“征地即开”,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许多实际困难。
提高质量和效率
推动产业集聚区项目升级,全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在三河榆河路云浩科技园,4个外墙已经装修过的高标准厂房格外引人注目。
2018年6月,三河街道首次提出“打铁行动”,对传统低端低效的铁厂进行升级改造。云浩科技园就是其中之一。除了提升现有2家工厂的质量,引进产值更高的新企业外,科技园还将在2020年二期建设4家高标准工厂,引进技术创新项目。
“随着惠阳(香菱)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已有不少深圳企业前来咨询入园事宜,目前已有9家企业确认入园,其中上市公司3家,洽谈中2家。” 科技园项目业务经理王胜然表示,园区已完成装修并进入验收阶段,将于下月正式对外开放。
三河街是惠阳所有镇(街)中最小的,最珍贵的是土地。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如何腾出更多产业空间,吸引深圳、东莞优质企业入驻?从睡眠资源中提生产力,深挖“不竭”潜力,向低效车间“开放”,是园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可行之道。
据三河街道党工委书记邢奋介绍,“一园四区”产业升级集聚区是三河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建成区,占地约13.28平方公里。“锻铁行动”,建成区对供应未动、低效厂房、村民预留用地等三类用地项目实行“一地(企业)一策”,突出两“建”与“用”的关键环节,低端工厂“提早升级”、可(空)地“提早开工”、优质项目“提早落户”,
“只有对产业新载体进行再造和重塑,才能承接从深圳、东莞溢出的新兴产业。改造低效厂房,不占用新的土地利用指标,有效利用现有土地空间,腾出空间为产业,创造环境,塑造格局。” 刘卫东介绍,目前,惠阳正在逐步完善和探索低效车间和低效工业用地的转型升级。通过保障产业空间、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扩能增效、支持工业建筑分拆转移,
目前,园区共推进27个尚未供货的低端低效车间升级改造,新增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4.1亿元。年产值76.7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投产,4个项目已封顶,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加强园区可用载体管理,对政府储备地块、二级市场闲置土地、空置厂房等进行梳理。在短期和中期。,定期更新“三库一平台”,实现投资资源信息化动态管理,促进在研项目与载体资源有效匹配。同时,对各类运营商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政府储备地块,以“引大引强”为重点,重点储备和引进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产值5亿元以上或税收贡献突出的优质项目。目前,园区已引进亿沃科技、恒明达等多家上市公司。
“除了深挖土地存量潜力,还要积极挖掘增量。” 据园区筹备组介绍,目前正在按照现行法律管控规定,推进产业园区边界优化调整。秋月湖群和沙田东群是“一园三群”的新格局。园区边界调整已经惠阳区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规划面积由21.33平方公里扩大到29.97平方公里。预计新增潜在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释放更多土地。
产城融合
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大力发展产业外,还需要在基础设施、生活配套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
对此,三河街道的居民以及前期进入惠阳(祥菱)智慧科技产业园的企业都深有感触。禹河路、莲塘北路等主要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道路更加安全畅通;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短板;三河实验学校新增学位1000个,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充足……短短几年,这里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正式从深圳搬迁至三河,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何峰介绍,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惠阳(香菱)智慧科技产业园的区位和服务优势,让他们决定入驻园区。
何峰坦言,当时园区周边环境不是很理想,但现在这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员工的生活也越来越方便,有利于公司留住人才,继续发展。“商业设施齐全,出门就可以逛街,社区医院已经建成,看病也很方便。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学校,孩子不用担心去学校。”
项目来了,公司高管和员工来了,三和的人气越来越旺。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三和的人口翻了一番,目前服务人口超过10万人。“我们正全力改善园区‘筑巢引凤’的环境,逐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综合承载能力,将惠阳(翔菱)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园区。产城高度融合。” 刘卫东介绍,为提升园区品质,惠阳主要从交通、生活配套服务入手,夯实市政基础,
交通方面,园区积极实施“丰”字交通主体框架建设,加快推进深莞惠红色干线南线一期、新清大道、新龙大道、新深惠快线线(大亚湾支线)、将军东路二期等。主干道路的建设,将打通南方的重大战略发展平台,连接深圳、东莞的交通大动脉,连接深圳、东莞等地。惠阳(祥菱)智能科技产业园和惠阳(新威)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千亿产业园,融入深圳都市圈。
在生活配套服务方面,园区坚持产城联动发展战略,提质增效,加快布局社会事业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人才需求,加快园区产城人融合。开发。
在社会治理方面,将依托惠阳区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和筹建,让园区运营更智能、更智慧;完善“智慧城管”平台建设,提高系统指挥调度效率,提升园区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据介绍,该产业园目前正重点推进将军东路、祥陵二路、三河北大市政路、智能制造园区路等16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7.@ >29 亿。今年目标投资9.8亿元,上半年投资4.7亿元,占比41.53%。其中,市政道路项目11个,道路总里程24.4公里。今年目标投资4.56亿元,上半年完成投资3.28亿元,占比71.93%。
◆企业之声
惠州普胜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惠州市普胜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是惠州市2019年实施审批制改革、实行标准土地出让的第一块地块。如今,在这片3.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已建成5个车间和1个宿舍楼,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三个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计划9月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
公司是自动抛光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为富士康、比亚迪、伯恩光学、蓝思科技、捷普绿点等苹果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及工艺及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来自深圳,选择在惠阳落地,主要是因为它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生态。” 公司负责人刘超南表示,惠阳目前正在打造20亿美元的产业。园区主要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惠州近年来大力推动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聚合物电池生产基地。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惠州普胜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开工建设。“施工期间,当地政府提供周到周到的服务,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施工申请手续,解决了水电问题。消费也解决了,及时解决。” 刘超南说,“在疫情防控方面,政府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让我们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同时,如期完成项目。”
据刘朝男介绍,普胜旺定位于升级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传统技术,解决行业瓶颈,迄今已获得160多项专利。项目投产后,将重点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攻关和核心技术研发,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和智能科技产业应用。
“新工厂投入使用后,我司将有200余人来此厂区工作和生活,其中核心研发团队约80人。项目还将引进一些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厂区可能有近1000人。”刘超南说,“我们希望工业园区的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让人才能够安居乐业。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工作。”
◆专家观点
梁乃峰(惠州市职业学院经济学教授):
紧盯核心产业链,提升精准招商能力
“产业园地处莞深‘半小时经济圈’,是惠州融深融湾的桥头堡。” 梁乃峰认为,惠阳(香菱)智慧科技产业园的具体地理位置决定了园区承接粤深产业的能力。溢出具有天然的优势。园区聚集了一大批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
梁乃峰认为,加快推进惠阳工业园区提质升级,提供良好的土地资源供给非常重要。建议惠阳区加大土地征储力度,提升优质项目用地要素供给能力,进一步向园区倾斜土地利用指标;同时,深化“产业化改造”等新型工业用地利用模式等新型工业用地利用模式,创新提升园区产业集聚综合承载能力。
作为桥头堡,园区如何进一步融入深圳融湾湾,引进优质企业?梁乃峰建议,一是提高精准招商能力和水平,深入研究粤深产业发展趋势,把握粤深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提前研判,聚焦对完善园区产业链起到核心作用的重点企业。,创造更具竞争力的条件,吸引大型项目入园。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对标东莞-深圳,学习先进经验,创新体制机制,简化服务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做到“量身定做” 为东莞-深圳企业入驻园区提供服务。三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与莞深无缝衔接,促进要素流动更加便捷。
一园四区
●祥菱智慧产业园
规划面积674公顷,计划投资300亿元。主要介绍智能安防、5G、智能物联网、智能硬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行业。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00亿元,年税收30亿元。目前,共引进优质产业项目6个,其中3个项目正在申请建设(恒明达、亿沃科技、科技中心),3个项目在建(万东智谷、华夏顺泽、宏海福),一期工程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投产。
●智能制造产业园
规划面积43公顷,计划投资45亿元。主要介绍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关键零部件等行业。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4亿元。目前,共有6个优质产业项目(凯众精密、伟尔科技、百家宜、普胜旺、创融发、联动U谷)已引进和在建,预计4个项目将在前完成投产2022 年底。
●创新科技产业区
规划面积88公顷,计划投资128亿元,打造集创新孵化、技术研发、中试、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工业区正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正在与多个在谈项目洽谈合作开发事宜。
●产业升级集聚区
为三河街(惠阳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约1328公顷。行业类型以电子信息、印刷、金属制品为主。预计升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目前,共升级改造项目27个,其中已投产项目11个,已封顶项目4个智慧型园区,开工建设项目12个。
记者手记
荣盛荣湾的“桥头堡”,行业腾飞的“主阵地”
走进惠阳(祥陵)智慧科技产业园,机器轰鸣,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宽敞的道路正在开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的重要成员,积极融入深圳融湾湾是惠州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市7个县(区)中,唯一同时毗邻深圳和东莞的惠阳区成为连接两地的“桥头堡”,惠阳(翔菱)智慧科技产业园是工业连接的“主战线”。
一方面抓好新园区开发建设,另一方面抓好建成区产业升级。目前,惠阳(翔菱)智慧科技产业园正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转型升级、补链、延伸、强链等一系列工作,并实现产业发展及时、空间优势互补,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同时,在惠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河街道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巨大努力。一条便民惠民大街道格局初步形成。如今的三河街,医院、广场、超市、公园等生活配套齐全,道路交通越来越畅通,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品质越来越高……在采访中,公司高层纷纷点点头,对三和近年来的变化大加赞赏。
如今,已吸引深圳等地5G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优质项目落户于此。仅今年上半年,园区就新引进企业项目28个。
制定计划以快速行动并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个智能制造高地正在加速崛起惠阳(翔菱)智能科技产业园。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向金群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向金群 邱若荣撰
图 惠州日报记者 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