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通过‘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政策入口’,企业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查询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登录后,‘政策大脑’可以直接匹配相应的政策并在线上申报,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遗漏一些重要信息。”谈及“总政策入境”给企业申报政策带来的便利,瑞熙(苏州)业务经理许志玲难掩激动之情。 “2021年申请入园龙头企业和高水平企业,继续在园区扎根发展。”
目前,苏州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作为创新探索的践行者,在各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推进全链条服务数字化,实现企业优惠政策。 10个部委办局已向中心授权300多项涉企政策业务。依托多年积累的保单服务经验和数据,他们共同打造了一个名为“SIP ”的在线企业友好型保单集成服务平台。正式发布。通过该平台,企业可以了解最新政策、计算匹配个性化保单产品、获取申报通知、办理申报兑现服务、获得与保单相关的全流程服务,成为国内首创的又一创新探索。
园区开设“政策超市”
打开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官网,页面右侧显示“通用政策入口”,以下三个子模块分别为:“政策超市”查找政策、“ “政策大脑”用于定制政策,“服务空间”用于政策申报和活动培训。企业账号进入“政策超市”后,产业扶持、金融引导、税收优惠……各级政策分类清晰展示,线路政策涵盖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人才、财政、土地、环保等,基本囊括了所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企业或个人可根据自身需要查看。
在苏州工业园区,众多竞争优势突出、发展空间巨大、走在创新前沿的创新型企业正在这里加速成长。如何用优质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课题。 “经济政策是政府部门调节区域经济、促进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工具,也是帮助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现在很多政策,企业都在寻找与之相匹配的政策。这往往是费时费力的。”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杜峰分析,针对这一问题,园区推出了政策整合平台“政策超市”,为企业提供多维度的政策信息,做到全程“你找保单”可以省心又方便。
在“保单超市”中,“保单产品”是重点内容。 “除了整理的政策文件外,我们还按照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知识产权等标签,将300多份政策文件归类为97个针对性的政策产品。点击一个企业就像‘逛超市’ ,'“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晓青说。
据统计,自2020年6月试运行以来,平台服务范围已覆盖园区所有企业,企业用户总数1.30000家,累计3. 50,000 个个人用户。处理的总金额为 5.70,000。
政策找“企业”很准
不同于“政策超市”中的“你在找政策”,点击进入“政策大脑”界面,企业可以享受“政策找你”的精准匹配和实时推送。企业登录并完善基础资料后,平台可根据企业数据标签自动计算匹配。在用户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需求后,平台还会给出专家或人工建议,最终与企业形成定制匹配。政策。
“‘通用策略条目’不是简单的策略列表,而是策略的优化分解。”企业服务中心营业部负责人说。中心用10多年的企业数据和信息积累,准确描绘企业画像。 “政策大脑”中的个性化政策计算和推送功能,让每个企业进入平台,呈现与之匹配的专属页面。 ,并可一键直接申报,真正实现“千企千面”和精准服务。
2017年落户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一家生物医药定制研发生产服务公司。公司政务总监徐岚表示:“我们非常关注‘政策大脑’模块,登录公司账号后,平台已经为我们匹配推送了2021年苏州市创新人才计划,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知识财产相关奖励和申报,都是符合我们申报方向的政策产品。”
“现在,我们正在准备申请‘挂牌苗圃项目’和‘技术合同认证’。”许岚透露。依托这个便捷的平台,苏桥生物还承办了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预征集和苏州市领军项目。
全闭环策略服务
“在政策主入口的‘服务空间’中,可以看到各项业务的进度提醒,申请业务、申请日期、进度提醒等一目了然园区网,让企业可以实时跟踪查看业务进度和状态,园区级业务100%在线受理、审核、兑现,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往返时间。”首席财务官闫冰指着电脑屏幕上各项业务交易的内容说:“2020年4月,我们通过企业服务中心的专门入口,申请了政府资助生物医药产业扶持的资金奖励。 10月,通过政策总入口实时核对兑现资金总额,共安排政府扶持资金380万元。 "
“政策通入口”的优势在于整合所有分散的政策,实现园区从政策制定、信息发布、政策业务受理、兑付、拨款、考核到优化等所有政策服务工作。在线全闭环运行。每年通过该系统申报兑现的同级以上各类财政资金规模达数十亿元。同时,平台也为上级和同级经济政策的管理提供支持,方便了企业,提高了政府资金的管理能力。
“基于企业在业务处理过程中积累的大数据库,企业服务中心还可以跟踪和深入分析政策的执行情况,判断政策对企业的支撑效果。”杜锋道:“我们会提出下一步。政策优化建议,让政策制定更贴近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