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中国网讯(记者 王琳)10月14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举办的“绿色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智库圆桌会议”在CCG北京总部召开。讨论以上话题。
今年至2021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将建设12个项目,总投资2122.8亿元。以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带来的投融资空间正在成为我国PPP模式的新兴发展空间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交通建设规划如何与土地有效利用相结合?在绿色交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政府各部门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如何丰富PPP融资方式,真正引进民间资本?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交通宏观政策有哪些创新点和未来趋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孙玉红
随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条主线。经济学家斯皮格留斯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伴随着人口、污染、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我们党亟待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压力,跟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协同城市化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港铁中国区总裁易敏
“轨道交通+物业”的综合开发模式是港铁30多年来采用的成功开发模式。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多层次融资,构建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铁路网络和社区。此外,港铁公司推行公私合营的铁路及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有利于政府更灵活运用社会资金,减轻财政压力,不会让铁路及轨道交通失去公共服务。特征。 “目前,港铁正在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诠释铁路可以为人类做些什么。我接手这个业务后,又想到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轨道交通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去旅行。”少,不同于传统的概念,赛道的目的是让人们多去旅行,其实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结果是让人们少旅行。假设你不出去工作,不出去,东西就会送到你家,这是人类未来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些东西在一起,并用轨道+物业(R+P),轨道+社区多年来创造了最现代的城市化生活。因此,通过这样的成功模式探索了世界上的一套东西,现在这个一组东西已被复制到 L 中的第 4 行和第 14 行澳大利亚伦敦,北京斯德哥尔摩,杭州西湖畔的1号线和深圳的4号线。
交通部科学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子燕
国内地铁的现状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就是有需求、有大发展、有成果。目前的地铁线路客流量大,交通需求巨大,政府也有拉动经济的投资需求;我国目前地铁运营里程约500公里,发展速度空前,规模体系遍地开花;而地铁也确实起到了城市客流的作用。成果对城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的局面难以为继。一是施工粗糙,与操作要求相去甚远;二是经营亏损。这个坑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改变,地铁就不能长期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地铁建设和运营应该更加精细化。一是实行企业制,政府不能无所不能,要有明确的核算和监督制度;二是前期运营,从运营的角度考虑设计、功能和施工;三是以运营为主导,在地铁建设中突出运营。以及在发展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部部长级政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欧阳斌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交通不仅要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更要注重发挥引领和引领作用。采用协同分析模型评估,GDP每增加1%,交通碳排放量增加78%正相关0.,城市化率对交通的贡献更为明显。交通要真正成为发展的先导,发挥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影响整个绿色交通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宏观外部需求因素、需求结构和交通结构因素、技术因素包括绿色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智能系统建设等管理因素。和能力提升。基于这些因素,启示是总量控制与促进效应、能源转型与技术变革相结合,综合提升与聚焦绿色交通,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和资源环境成本提供最大的交通服务供给。
王元峰,九三学会中央参议部副部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仅靠技术无法解决绿色交通问题。首先,很多绿色交通技术本身并不绿色,不可持续;其次,在技术层面,技术需要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是否可持续、绿色。实现绿色,但在未来,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不一定是绿色的。单靠政策无法解决可持续的问题。我们目前有很多政策,如财政补贴政策、经济政策等,但实际效果非常有限。该政策是否可持续需要长期评估。如果交通是一种商品,至少在城市交通方面,很难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只有管理好运输需求,才能在这个前提下解决其他问题。绿色交通要总量控制。只有总量控制,碳排放才能交易。如果没有配额,就没有交易的必要。
刘克,合伙人,托普索公司副总裁
国内外轨道交通研究的一大对比是,国外主要依靠建立和不断修改模型来制作系统,而国内仅限于专家讨论,国内研究不够重视,但建立如此大规模的模型 没有数据就无法做出决策,项目组就像盲人摸象。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提高管理效能,精简部门,降低机构层级,减少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角力,提高执行和管理的有效性。在绿色交通方面,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就其全生命周期而言,它并不是最低的碳。我国目前发电主要依靠煤炭,具有相对的环保成本,我国目前城市垃圾分类水平仍较低。绿色交通需要顾全大局,如何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交通回报。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彼得
绿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1984年以来,深圳第一个PPP项目在内地启动。尤其是这几年,今年以来实施了很多,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上级法律,也没有国家层面的PPP法律来支持和保障PPP项目的正常进行。但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286个城市中,有40到50个城市需要建设轨道交通,200个城市不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仍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我们应该讨论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旅行选择。当前,我国需要实施PPP模式,解决公共服务投资问题和项目投资运营效率问题,最大程度解决公共需求问题。但在目前的状态下,可能需要创新设计特定的运营模式。
北京大学资本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
绿色交通是指当满足一定的社会发展和活动时,最少的交通量是最好的交通方式。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式不能靠点和线。点可能是车站的概念,线路是线路和网络,核心是利用和产生交通流的空间。在解决包括大城市交通在内的绿色交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设法避免人口和经济活动过度集中。专注是对的。一定的集中度会带来规模经济,但过度集中会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城市应该提倡多中心网络的发展。此外,还需要推进交通需求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增加拥堵区域的拥堵成本。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处长秦晓燕
在地铁模式下,地铁站内的所有辐射土地都拥有地铁公司的开发权。这是政府对地铁的投资,但这种投资是长期回报,将土地资产资本化。 2000年前后,在英国、日本、法国、墨西哥、瑞典、香港等8个国家和城市,只有香港是唯一真正盈利的地铁公司。因此,我们可以从香港的地铁运营以及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一些铁路投资规划中得到很多启示。目前,我们在政策层面已经认识到一定的问题,并逐渐向理性和科学靠拢,但其理念的实施仍需要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过渡。
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
一个城市进行城镇化或新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这个规划要经过验证、科学、长远,摒弃随意性和绩效性的项目,使城市发展符合规律、人文、绿色。交通发展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使设计的交通线路以公共交通为主,布局合理。政府应利用经济杠杆影响绿色交通,实现绿色出行。比如设置拥堵费、中心城区车辆通行费等,然后用收益改善交通,实现良性循环。以及进一步发展出租车,降低通行限制,使其成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