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近日,期待已久的能源互联网计划正式发布。
2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标志着国家能源局提出的“互联网+”能源版正式发布。政府在 2015 年可用。
根据《指导意见》的解读,“互联网+”智慧能源就是能源互联网。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与互联网和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和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主要特点是设备智能化、多能协同、信息对称、去中心化供需、扁平化系统、开放交易。
《指导意见》提出,能源互联网发展分阶段推进,前期先行试点示范,后推广应用。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和效率是能源互联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能源互联网分两步
根据《指导意见》的部署,2016年至2018年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具体而言智慧能源,2016年至2018年,将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设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工程。
在技术方面,要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能源互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催生一批能源金融、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市场主体。
最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批可持续、可扩展的发展模式,积累一批重要的改革试点经验”。 《指导意见》提出。
试点实施将着眼于现代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系统的全面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各类能源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并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形式、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进行第一手试验,总结积累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未来2019-2025年,能源互联网将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本阶段具体包括建立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推进国际化,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以及整体能源效率显着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公众参与程度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能源智能将加速
此前,在讨论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主要集中在电力领域,认为能源互联网是基于电力的互联互通。 《指导意见》弱化了某一领域在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强调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储存、消费和能源市场深度融合所形成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电网仍是具体建设的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建设“以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运输网等多种类型网络互联互通、多种能源形态协调转换为基础的智能电网”。集中式和分布式能源的运行。”
同时,要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北京邮电大学陆方明教授分析,能源互联网研究人员大多来自能源行业,这可能会使互联网复杂化。在她看来,能源互联网是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融合。
参与制定能源互联网标准的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主席刘东认为,能源互联网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为能源行业互联网化,整合能源赋新数据属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软件公司、硬件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都纷纷布局行业。在具体的推广措施中,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促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协调发展。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基地配备适当规模的储能电站,实现储能系统、新能源和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推动能源消费智能化,实现化石能源绿色、清洁、高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