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
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大办公室里,几块“数字驾驶舱”的大屏幕占据了墙壁。超过1000万条民生数据接入“小屋”,在社会动员、服务发现、应急救援等8个领域开发了57类应用,让“治社区”成为可能。数字的基础”。
据介绍,“数字驾驶舱”是由临汾路街道与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智慧城市研究所联合打造的集深度分析、智能应用、和决策协助。随着上海“一网全服务”、“一网统管”建设的逐步深入,街道主动对接上海“社区云”平台,打通了11个街道级应用子系统。超过1000万条民生数据形成了一个民生“数据湖”。
这些数据的应用,正在将“人跑腿、人找服务”转变为“数据跑腿、服务找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主任陈代景介绍,对于女性“两病”筛查服务,数据系统可以自动筛查合格人员,并通过智能外呼系统向居民推送短信通知。主动告知服务内容。工作人员发现,服务人数从往年的5000多人增加到2.10000人,数据的应用主动发现了社区中的“沉默群体”。
社会动员因此更加精确。临汾路街道正在加快推进老房子加装电梯工作。“批量”安装的背后,是大数据的助力——将40个成功安装电梯的建筑群信息导入“数字驾驶舱”,由系统进行描绘。在人、屋、户的数据库中比对建筑群的画像,智能推荐最相似的建筑群。这样,社区干部根据系统建议,深入一线开展群众性工作,动员居民自治共治,协商安装电梯方案,针对性强,可行性强。据统计,今年6月以来,
智能化的背后,民生数据的积累是基础。临汾路街道有一个名为“民情日志”的大数据平台,将社区干部上门走访获取的信息导入。3万余户、8万余名社区居民的83万余条信息需求以“多重标签”的形式清晰呈现。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兴军介绍,借助“民情日志”大数据平台,临汾路街道共有街道网格、4个街区网格、20个小区网格、125个微电网。“党建网格”系统还拥有居民信息采集、采集、分析的数字化载体数字社区,条块分割、条块分割的“数据孤岛”被打破,网格中的党员干部在各级能更准确地映射出群众的需求。
“城运中心‘一网管’带动党建网格‘感知层’更高效。” 刘兴军说,例如在街区网格层面,党组织带头加强与驻地单位、“两新”组织等主体的联系。联动协同信息共享,打破管理部门间数据壁垒,为沿街773家商铺和单位建立“一店一档”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四街区管理行为数据化协同治理网格 高效。
据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