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发展”,而工业大数据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对我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工业大数据,我国工业大数据主要包括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业务数据、制造过程数据和外部企业数据三类。其中,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业务数据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是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由于工业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气候变化、生态约束、政治事件、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将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外部数据也成为工业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大数据具有一般大数据的特征(海量、多样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价值、实时、准确、闭环四大典型特征。
近年来,我国加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引导我国工业大数据技术发展、产业应用和标准化进程。随着产业深度融合,我国工业大数据应用迈出关键步伐。在需求分析、流程优化、能源管理等环节,数据驱动的新产业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但总体而言,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仍面临数据采集聚合不完整、流通共享不足、开发应用不足、突出等问题。治理安全的缺陷。收集国家层面的基础数据,搭建平台,借助大数据支撑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细分结构以应用服务层为主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渗透到工业领域,在工业大数据产业利好政策不断释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随着“两化”融合发展,我国工业大数据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不断加强,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智能化发展。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2016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38.0%。 2019年整体规模达到1.46.9亿元,同比增长28.6%。
工业大数据产业主要集中在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各部分主要功能如下:
目前我国工业大数据的市场结构以应用服务层为主,占比40%左右,基础层次之,平台层占比最少。
从基础层来看,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完善基础层的部署,企业在网络传输、集成、存储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带来的红利逐渐缩小,工业大数据基础层净利润增长趋于平缓。发展,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从应用服务层来看,随着各种大数据相关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国外先进解决方案的不断引进,大数据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将不断深化,工业大数据应用市场将继续深化。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从平台层来看,作为上市公司三层中最大的部分,平台层的设计将在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产业集聚特征初显,广东产业规模居首位
作为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工业大数据产业的资源配置大多依赖于现有的大数据产业基础。大数据产业园是集聚大数据产业资源的重要载体。
随着智能制造的加速发展,工业大数据产业集聚的特征已经开始显现。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山东等环渤海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不同地区的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各有特色。
从省(市、自治区)分布来看,2019年广东工业大数据产业规模为11.6万元,占比7.9%,排名第一在国内。工业大数据产业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总体表现也较好,增长势头强劲。
企业竞争格局分布三个梯队,每个重点领域各有优势
目前,我国工业大数据产业竞争格局分布三个梯队。不同梯队的企业专注于不同的领域,各有优势:领先的大数据公司综合实力强,行业大数据服务商在垂直领域专业。更高,工业互联网企业依托流量优势布局大数据服务细分市场。
工信部重发文件,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未来三到五年,随着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工业大数据将从探索的初级阶段进入深度发展阶段,迎来发展期快速发展的契机,全球工业大数据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在此背景下,2019年9月,工信部印发《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一体化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 ,形成了从数据聚合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工业大数据的价值潜力得到极大激发,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创新引擎工业发展。
2020年4月28日,官网发布《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数据采集、共享、应用、治理、安全等6个方面18项重点工作,促进产业发展和其他领域。这些措施从总体结构来看,充分考虑宏观与微观、供给侧与需求侧、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构建了系统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在国家引导和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政府和各工业企业将加快数字化生产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也将加快,需求对工业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将增加。也将推动工业大数据产品的商业化。
直接隶属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将达到3.4< @6.2022年1亿元,工业大数据将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工业智能化发展。
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基建的稳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我国工业大数据收入规模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97.6亿元,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可期。
以上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应用、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等。和其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