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8月26日,全球麦肯锡发布了题为《云中国,展望2025》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云计算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已经超越IT;中国在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未来公有云市场规模有望翻倍以上,工业和制造业将引领中国下一波云迁移。
结合行业应用加速落地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虽然中国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但中国在云计算迁移速度上进步很快,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对于中美两国在云计算发展方面的具体差异,麦肯锡全球高级管理合伙人阿南德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中美两国在云计算渗透率方面存在差异。行业。美国从消费行业起步,迅速进入制造业、物联网公司、医疗行业等制造业市场;中国市场正在引领消费行业的云采用速度,并且还在不断发生,但在医疗、制造等行业的云渗透率相对滞后,需要加速追赶,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业迁移到云端。
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申凯也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介绍,中国云计算市场结构与国际不同。中国私有云占比非常高,达到50%以上;相比之下,国际私有云约占25%,而公有云约占75%。另外,中国企业服务器和软件支出占比约为全球的5-10%,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云市场已经形成,但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和落地与行业应用一起创造效率和价值。
根据麦肯锡的估计,未来几年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将翻一番以上,从 2021 年的 320 亿美元增加到 2025 年的 900 亿美元。而消费者驱动的增长仍将是中国采用云计算的重要驱动力报告认为,中国下一波云迁移很可能由工业和制造业等关键行业引领。
随着云使用量的增加,私有云将继续保持其在中国市场对公有云的主导地位。未来几年,中国的云迁移率将与世界其他地区大致持平,2021年至2025年将有19%的IT工作负载上云。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私有云占比非常高,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2%,届时公有云占比将达到36%左右。
数据中心 CPU 将迁移到 ARM 和其他架构
麦肯锡调查发现,企业云迁移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快速扩展云以支持业务增长。只有 17% 的高管将访问“软件即服务 (SaaS)”作为迁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20年中国目前SaaS市场规模仅为52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200亿美元。SaaS应用和工具的广泛普及,将为创新和价值创造释放巨大机遇,但前提是从根本上激发中国企业使用付费软件的意愿。其他排名靠前的问题源于安全和法规遵从性。
“数字化转型与云采用高度相关。预计到 2025 年,中国 78% 的 IT 工作负载将部署在云上,”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申凯表示。云采用率因企业而异。对于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业务用例,云采用率极低,介于 0% 和 25% 之间。涉及的具体技术包括动态定价和个性化、数字双胞胎和 3D 模拟、销售预测和库存优化。
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全球化的云服务商并不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首选,但仍有30%的企业对其开放,这意味着到2025年,国际化云服务商的潜在云计算市场将是。总规模可达300亿至700亿美元。因此,对于想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全球云服务商来说,他们可以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全球最佳实践的领域,并提供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加速创业。价值。
关于云计算对“双碳”经济的影响,麦肯锡全球执行合伙人申凯也指出,以数据中心为例,201年到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增长了6倍,但相应的能源消费增加了6%。从云原生数据中心来看,云计算比传统数据中心具有更高的低碳和能效;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芯片耗能高,通常需要水冷却,未来需要更多空间。推动。
至于数据中心芯片的CPU架构,麦肯锡研究表明,目前77%的数据中心CPU架构使用x86,但预计未来约10%的市场份额将从x86转移到ARM等架构三年后,ARM架构占比将达到13%,GPU/比例将达到12%企业私有云,而新兴架构RISC-V将从目前的4%下降到3%。
对于上述架构变化,麦肯锡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e公司指出:“调查结果显示,在数据中心架构中,从X86到ARM的过渡越来越多;RISC-V是还处于早期阶段,而不是像 X86 和 ARM 这样发达的生态系统,采用率仍然很低也就不足为奇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会有更多特定领域的半导体来推动更高的性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