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从“承接三废转移的传统产业园区”到“成为中国大数据产业之都”,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市北高新园区是一张“上海制造”的名片”。近年来,市北高科坚持“产业导向、服务定制、生态定型”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以数字经济为示范、以高端为愿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乃至全国的科技人才。
在遥远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文山州燕山县,还有一座著名的工业园区——燕山工业园。园区始建于2007年,2017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级高新区,是文山州唯一入选的园区。过去,上海和云南共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北高新园与燕山工业园共同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1年,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管委会与盐山县产业园管委会签署了为期5年的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人才、技术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北高新园区与燕山产业园合作签约仪式
助力雪中送炭,为燕山带来“及时雨”
两园的结合,源于静安与文山的深厚情谊。1996年,原闸北区与文山州建立对口支援关系;2015年底,继原闸北、静安“拆二建一”后,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新静安区将继续做好对口协助。24年来,上海和云南在产业发展、劳务合作、人才培训、教育援助等方面共同实施了一系列项目,两地干部交流和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燕山工业园建设之初,就与上海密不可分。在山区占88.6%的云南省,燕山工业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片相对平坦的土地适合发展工业,可以为当地人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但建设需要大量投资,燕山工业园一度面临资金不足的瓶颈。同时,燕山虽然靠近高速公路和文山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但与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仍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企业入驻。
给燕山带来“及时雨”的是上海的后盾。上海了解当地的困境,发现燕山工业园的价值,为燕山工业园一号厂房的建设提供了援助。2018年,上海市追加园区建设资金,支持燕山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扩建项目。共建成标准厂房3个,吸引更多企业入驻,行业集中度更高,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
上海对口援建园区标准厂房
2019年,随着203万吨绿色铝材项目落地燕山,燕山工业园有了更长远的追求——以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铝谷”核心区为目标,按照“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要求,实施绿色铝产业链规划,推动原铝产品和深加工100%就地改造,做强、做大、做优绿色高端铝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园区年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税收有望达到75亿元,直接解决1.@的就业>超过80,000人,带动相关产业就业7.2万余人。
分享现代运营理念,提升燕山公园能级
智能化管理是优质企业积极聚集的“充分条件”。2021年11月21日,在市北高新园区与燕山产业园签署共建合作协议一个月后,燕山派出规划股科长陈先美、园区科长杨敏萌两位园区管理和技术人才。投资单位。干部们来到上海,在市北高科技园区开始了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建设‘中国铝谷’园区的新目标,对配套设施和企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盐山县工业管委会主任纪行云坦言,学习上海园区现代管理运营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上海北方高科技园区
市北高科顺应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趋势,开始构建基于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隐私计算等新技术的数字园区运营体系,即“智慧园区全球管理平台+企业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体系”,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发展、企业服务、商业模式。
“来之前我们也了解到,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常好,市北高科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众多园区中也独树一帜。” 在陈显梅看来,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充分了解这座城市。北在园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开发运营理念上,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园区环境。经过一周的学习,两位同学深感,园区好不好,公司最有发言权。市北高科始终将“商业体验”作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产业导向、服务定制、生态定型”的发展理念,
企业不走出园区,园区和园区走出。市北高新区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智慧化园区,以政企服务平台为核心支点,积极探索政企服务前行机制。“市北高新园区市场监管所”是静安区首家为园区中外企业发展提供热情服务的市场监管机构。防伪、质量管理、食品及特种设备安全等服务;“大宁路派出所城北高新园区分局”集“接警、政策咨询、纠纷调解、户口登记、是一个旨在解决“企业找人难”的开放式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服务”系统提供线下指导服务。“线上”速度与“线下”服务有效衔接,打通人力资源服务“最后100米”。走访这些服务点,陈显梅明白了什么是“一切围绕企业”。是一个旨在解决“企业找人难”的开放式服务窗口,通过“一站式服务”系统提供线下指导服务。“线上”速度与“线下”服务有效衔接,打通人力资源服务“最后100米”。走访这些服务点,陈显梅明白了什么是“一切围绕企业”。
陈显梅对数字化园区运营体系和政企服务推进机制印象深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燕山园区也能借助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和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企业,更成为园区与企业之间的纽带。”
据悉,燕山工业区将在“企业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将企业服务和赋能放在首位,高标准建设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建设智能化、便捷化、多元化的政务服务网络已提上日程。未来,上海和云南两个园区也将为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提供实用样本。双方将采取品牌共享、综合托管等方式,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探索跨省园区飞地政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