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迈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发表时间:2022-10-01

【新征程砥砺前行,贡献新时代,不平凡十年】

【十年答卷】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周启动。智能协作机械臂、下肢外骨骼步行康复装置等多项“黑科技”产品亮相,让人惊叹不已;在8月举行的2022世界5G大会上,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碰撞出“神奇火花”,带来全新体验,令人难忘……

这是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真实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产业体系更加完备,产业链更加完整,行业综合实力、质量效益、创新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着提升,迎来从“制造强国”到“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显着提升

江苏常熟一家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种智能设备正在有序运行。一件拥有200多道生产工序的羽绒服,最快4分钟即可下线。“近年来,我们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力与日俱增,”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方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风采。

2022年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的5G遥控挖掘机。新华社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稳定,经济才能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走上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呈现出生产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转型、多种经济类型蓬勃发展的特点,质量和效率显着提高。

辛国斌副部长介绍,十年来,我国加强规划和领导,以中长期规划和五年规划目标任务为指导,制定了全年预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及时,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长期组合滚动发展目标体系。加强政策供给、协调有关部门、统筹中央和地方,以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保障畅通、优化环境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工业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工业稳定增长。工业经济运行。

辛国斌表示,十年来,我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推进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大力减轻企业负担。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全球高端要素和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布局,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今天,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图景正在慢慢描绘。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将从20.9万亿元增加到37.3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左右。2020、2021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两年的平均增速仍将达到6.1%。

今年以来,各部门、各地方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工业经济运行。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受阻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快速修复,工业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2.制造业增加值全球第一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西河祖日、北斗网络,无人电动牵引车研制成功,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第三代“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而要实现“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国”亮点不断涌现,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引领中国制造持续攀升新的高度。

世界大国兴衰和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和国家的繁荣。

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工作人员操作演示了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新华社

十年来,我国大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制造业的发展,人民获得感显着增强,节能型智能家电全面普及,汽车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千人汽车保有量将从2012年的89辆增加到2021年的208辆,一大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目前,我国已培育出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行业冠军,5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

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6.2个百分点,对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信息化发展司副司长汪建伟表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总体形势持续向好。制造业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方式、企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用人方式变化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数字化工厂、智慧矿山、共享制造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3.信息通信产业实现迭代飞跃

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74.4%;互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实现“5G到村、村到村”宽带化。

“在2021年我国现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的基础上,2022年上半年,我国将实现‘5G通县县’。”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表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覆盖,促进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稳步提升。同时,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生产,为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这是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实现迭代跨越,不断夯实数字中国的“根基”。

重庆某新能源汽车公司使用智能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

数据显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了从10兆到100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了3G突破、4G同步、5G引领飞跃。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工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共建成开通5G基站19个8万个,工业互联网优质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力表示,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已经从生产的外围辅助环节逐步深化到生产的核心控制环节。5G产业用芯片、模组、终端不断涌现,产业生态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3100个,在十大重点行业培育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数千个行业的道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积蓄力量所做的事信息化,是不可战胜的;群众智慧所做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党委书记、部长金壮龙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任务,明确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工业化新道路,促进两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光明日报》(2022年9月20日第05版)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