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人才高地!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布-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打造国家人才高地!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布

发表时间:2022-10-03

“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企业2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1000亿元……8月4日,记者从市科技局发布《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全市“十四五”科学和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详细说明。

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规划》对我市现有科技成果进行了盘点: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5所,科研院所134所;2020年在校大学生119.83万人(含研究生),居全国第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截至2020年底,共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3680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6个。新建各类研发机构43个。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人,项目团队413人。

科技创新投入日益增加,优质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6.7亿元,比2015年增加1.37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1% 。创新效果显着增强。2020年专利授权数和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分别为50224件和16.7件。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1项。城市' 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较快。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12.8亿元,年均增长60%以上。

科技创新支撑城市建设,社会和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加强社会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8项,获得授权专利811项。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共遴选指导科技委员133人,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1项,获得发明专利58项,促进了农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

目标:郑州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一流的创新生态基本形成,郑州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新跨越,科技经济深度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加快高端创新资源积累,夯实原始创新基础。积极努力打造国家创新平台,在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方面实现新突破。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9个,基础研究水平显着提升。性技术成就。

创新体系效率大幅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科技型企业2万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特、新”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的认定。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优势产业领域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到13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000亿元,高附加值增加值科技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

创新创业生态活力大幅提升。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监管机制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民科学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培育和增强科技创新源头能力

我市将积极对接和深度融入重大战略性科技动力体系布局,统筹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增强源头创新供给,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鼓励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创建一流学科,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规划》提出,我市将培育一流创新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龙头的高技术创新。以科技企业为支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提升产业创新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凝聚一批重大课题,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产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撑郑州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业态。

打造国家人才高地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聚集一流创新人才(团队),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郑州智慧园区,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强大的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国家级人才高地。

探索构建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设立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建设网络安全学院、传感器学院等,重点发展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培养运营管理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一批新型专业人才;壮大高层次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技术创新实践基地,推进“人人持证、人人持证河南”建设,并实施良好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以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目标,高水平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枢纽,建设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创造科技成果转化。

按照“开放合作、服务融合、市场驱动”的原则,推进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优化线上线下“一网一厅多站”,吸引服务机构共建技术转移协同网络,完善技术交易和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投融资等服务功能,实现创新要素的聚合和高效配置,促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和精准匹配,推动一批符合产业需求方向、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构建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不断提升专业孵化水平,强化科技金融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倡导创新的社会氛围,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推进创新成果智能化。优化专利补贴奖励政策,激发各类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设创新型城市

按照“总体统筹、突出重点、协同联动、科产城融合”的布局理念,构建“一带引领、两翼带动、四区支撑、多方融合”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点联动”,引领和带动城市创新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以自创区为引领,以中原科技城为驱动,沿黄河生态走廊,连接智能传感谷、金水科教园、智慧岛、鲲鹏小镇等重点创新节点,聚焦创新研发、产业孵化、教育科研,

全面提升开放创新水平

立足打造国内流通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深化区域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开放创新水平。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圈创新融合发展,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都市圈等战略,发挥郑州科技资源集约优势,辐射带动洛阳、新乡、许昌、开封等城市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正开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展,

科技赋能中心城市发展

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城市建设、管理、服务、发展深度融合,把数字郑州建设作为试点、基础工程、骨干工程为科技创新。主引擎,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

正观新闻记者李娜实习生季英雷文 郑州市科技局制图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