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走出家门的第一步,回家的最后一步。电梯作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对于电梯的安全尤为重要。如何利用电梯物联网技术,让电梯更智能、更安全,不仅是乘客、业主、财产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难题?
电梯安全大于天
政府之所以要将电梯安全纳入监管体系,是因为电梯事故涉及的方面太多。试想一下,哪些现代高层建筑没有电梯,而普通人每天出行都要与电梯打交道。
虽然电梯发展到今天,安全性的设计非常充分,发生致命事故的概率非常小,但即使是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将电梯纳入监管体系,严格监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梯从设计、支持、到总装厂、到安装、交付、到日常管理、维护、政府监管的整个链条是一个很长的链条,涉及的企业和政府部门都是不少。那么一旦电梯出现问题电梯物联网,谁来负责呢?
落实电梯安全责任,确保电梯安全
一个机电设备是否工作良好,能否承担设计之初设定的目标,不是由哪个环节决定的,而是各个环节配合的结果。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电梯在总装前还处于良好状态,然后出现问题。购房者是房地产开发商,业主是业主,管理者是物业公司,维修方是维修公司。前三项归建设部管理,第四项归特种设备监理部管理。这导致了许多部门的参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利益,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选择。最终结果是没有人真正对最终结果负责。
那么,电梯应该负责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第一:安全,这是重中之重,毫无疑问;
第二:无故障运行时间,即电梯的使用价值;
第三:电梯的寿命,也就是电梯作为资产的价值。
这三个维度很重要,但谁来负责呢?答案是:没有人是完全负责的。这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每个环节只关心自己监管范围内的事情,没有有效的衔接,自然会导致整体的失败。因为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兴趣,大家关心的问题也不同。
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梯的管理和维护
电梯的质量有时并不完全由设计和制造决定。安装和交付过程也非常重要,甚至与建筑物的设计有很大关系。由于电梯的运行和使用寿命取决于电梯的管理和维护,因此需要对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干预。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实现对整个环节的自始至终的监管。
如何管理整个生命周期?这就需要一方带头。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由电梯厂家负责。事实上,现在很多厂商已经开始实施了。但问题是,电梯生产厂家数百家,电梯品牌数不胜数。如何管理它们?
这时候就需要电梯的物联网接入了!未来,如果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梯物联网管理平台,对电梯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就可以实现电梯事故的可追溯和责任划分,谁来负责?一目了然。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离不开各责任方的参与,尤其是建设部门和特种设备监理部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