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太湖南岸,云雾缭绕,碧水如洗,山峦苍翠。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2017年4月,湖州获批创建以“绿色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今年5月,2017年促进产业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直辖市推荐名单公布,湖州位列其中。6月,首届中国绿色发展大会在湖州召开,中国(湖州)绿色发展指数成功发布。
制度创新划出绿线
多年来,湖州先后拒绝了5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造成数百亿元的损失。“发展工业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我们制定各项政策的准绳。” 湖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一绿色尺度的衡量下,湖州市建立了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产业项目联合评审机制。,实行项目联合审查制度。
湖州还不断建立健全以亩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污权税收、单位用电量税收为核心的“亩效”综合评价体系,对土地进行评价。和工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益。在国家规定的8个高耗能行业的基础上,湖州将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扩大到砖瓦窑、印染、造纸、化工、制革5个行业,1000多家企业在全市实行有偿排污权。使用和交易。
针对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湖州先后开展“僵尸企业”整治和“用不完、建不投入、投入不达标”的低效土地处置工作。 . 事后,达标和亩产的企业投资项目的“标地”试点是英雄。
一套绿色发展政策带来的改善是非常显着的。2005年至2017年,湖州单位GDP能耗下降54.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1.4%;2017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湖州智慧园区,位居全省第三位。
产业化种植凸显绿色元素
位于湖州德清的地理信息小镇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了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创新等160多家地理信息企业入驻。浙江大学中心、中欧感知城市创新实验室。. 今年11月,首届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将在该镇召开。
地理信息产业在湖州没有发展基础。近年来,湖州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围绕绿色发展主题,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2013年以来,湖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10%、10.9%,截至2017年底,工业企业占比规模以上分别达到30.1%和43.7%。,26.3%,已成为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通过对新型金属材料、绿色家居、现代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重点改造升级,湖州绿色转型成效显着。目前,湖州的童装、实木地板、动力电池等产品分别占全国市场的50%、60%和70%。
2014年以来,湖州共淘汰高耗能、重污染企业877家,释放标准煤97万吨。2014年至2017年四年间,全市还完成了9256家“三批”小微企业(作坊)的整改工作。
智能制造强化核心绿色支撑
湖州依托“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的手段,不断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在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绿色”含量。
去年,湖州市以智能制造五种新模式推广应用为抓手,开展了智能产品创新、智能车间示范、智能管理提升、智能服务培育、智能园区改造五项重大行动以此为抓手,推进数字化制造的普及化和智能化。制造示范带头人。特别是启动了一批优质智能项目,重点在建的100个智能制造重点项目。据统计,微电、华英电子、天信三家新公司,
在产品创新方面,湖州不断将优秀工业新产品与浙造精品等创新载体做好结合,大力实施千项产品创新行动。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619.8亿元,同比增长25.6%,产值率达到37.38%。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1418项。
目前,湖州已有6家企业成功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示范名单。九力等四家工厂、天能动力生产的两款产品、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进入第二批国家绿色制造示范公示名单。投资8亿元引进世界领先的智能设备,建成年产25万吨优质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棒材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性能大幅提升,弥补了我国高端电力设备、海洋工程、核电设备等领域的装备制造。
《人民日报》(2018年7月17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