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12月12日,《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该计划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老龄办)牵头,主要包括工作基础、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专项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共计17000余项字。
一、工作基础
“十三五”主要成果:
“十三五”时期是全省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权益保障不断加强,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01.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全民保险计划全面实施,全省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24%,社保卡覆盖率达到99.9%。全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逐年提高。21.15万城乡特困人员实现各项保障,养老制度全面落实,80岁以上老人累计领取养老金约70亿元。
02.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落实江苏健康老龄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每年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3.69%。全省建成二级以上老年医院15所,康复医院102所,疗养院275所。医保结合,与医保政策有效挂钩;7个区市建立了长期护理(护理)保险制度。全省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人数达到2982万人,享受福利14.7万人。
03.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
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务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共建设养老床位74.3万张,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比“十二五”末分别增加16.3万张和4.8张。全省10个设区的市、25个县(市、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2万个,街道日托中心589个。,有7000多个老人膳食援助点,260万老人接受专业的居家居家服务。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374个,其中460个,床位000张,其中护理床位29.32万张,占63.74%。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
04.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十三五”期间,全省共有246家单位被评为省级“敬老文明”;113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2016年至2020年“敬老月”期间,全省共举办敬老、爱老、助老活动9700余场,探望慰问老人近600万人次。2016年以来,省级组织开展了老年春晚、老年步行、老年太极健身展、大学老年合唱节等近百个老年精神关怀项目。老人书画摄影展,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帮助老年人社交氛围。
05.逐步改善老年人宜居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省5个地区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7个地区被命名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标准”市、县、村、镇”。成为受表彰地区最多的省份。老旧小区改造继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安装电梯1878部,逐步改善了老旧多层住宅老人的出行问题。此外,老年人社会参与条件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医疗、交通、
06、老年人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建立省、市、县(市、区)、街道(乡)、社区(村)五级法律援助网络,开通全省老年人法律服务热线。全省法院共审结一审涉及老年人的民事、刑事案件52万件,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老龄事业将夯实基础,系统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关键时期。
01. 一般情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江苏60岁以上人口1850.53万人,65岁以上人口1372.6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1.84%和16.20%,已进入适度老龄化社会;
“十四五”期间,全省60岁以上人口比例预计达到26%,社会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02.机会存在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是国家战略;
省委、省政府把老龄事业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
各地、各部门细化发展举措,推进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回升、企稳向好态势,为老龄事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03. 面对挑战
人口结老年人口比例将快速上升;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任务更加艰巨,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老年产业市场需要规范;
老年护理和服务人员的巨大差距;
老年人权益保护、社会参与、社会优待和精神关怀有待加强,全社会敬老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层老年劳动力相对薄弱,老年工作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老年人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进一步完善,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更加多层次、多样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形成共识,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 覆盖全民、城乡结合、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
★ 覆盖城乡的全面、持续、综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 居家与社区机构协调、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 教育便利、渠道多样、制度保障的老年人社会参与不断扩大。
★ 政策扶持、制度健全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
三、主要任务
01.稳步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
▷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 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 建立长照保障体系
▷ 完善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
▷ 大力发展养老商业保险
02.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 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
▷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
▷ 老年医学和康复护理的发展
▷ 加强老年人疫情防控
03、全面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 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
▷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 完善医养结合发展政策措施
▷ 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库
▷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04.大力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
▷ 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质量
▷ 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05. 积极打造白银经济新蓝海
▷ 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措施
▷ 促进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
▷ 促进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06.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科技水平
▷ 加大对老年健康科技的支持力度
▷ 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与应用
▷ 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
▷ 加强老龄化理论研究
07.有序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
▷ 发展老年教育
▷ 开发老龄化人力资源
▷ 开展老年人志愿服务
08.切实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
▷ 加强老年法规建设,宣传法律
▷ 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
09. 努力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 为老年人创造宜居环境
▷ 完善家庭支持系统
▷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优待
四、专项行动计划
01.“老龄健康促进”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三减三健康”行动,宣传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促进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到2025年,城乡65岁及以上居民社区达标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2%,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65-74岁老年人的残疾率下降。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中心、站)、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姑息治疗机构建设;提升基层中医馆、中医馆老年人健康服务能力。医疗卫生服务适用技术达90%以上。
02. 医护人才建设行动计划——
探索“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习培训”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姑息治疗能力提升工程,开展诊疗知识技能培训;增加老年人口 加强对医护工作者和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医护服务人员队伍。
03.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行动计划——
认真贯彻《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养老机构分级与评价》、《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标准》等行业标准,定期开展绩效考核养老机构标准,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长效机制。“十四五”末全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和《服务安全基本规范》达到100%;开展省级养老机构标准化工程试点。不少于全省70% 养老机构通过等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挂钩;重点支持发展以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机构痴呆照护机构布局与建设 在养老服务区域,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规范、人员培训等标准。重点支持发展以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机构痴呆照护机构布局与建设 在养老服务区域,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规范、人员培训等标准。重点支持发展以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养老服务机构痴呆照护机构布局与建设 在养老服务区域,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设施、服务规范、人员培训等标准。
04.银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培育20多家“江苏省养老服务示范发展基地”和65多家“江苏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促进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药、健康等产业,规范产品等产业发展,出台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租赁、回收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探索多种养老服务业态,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就业5万个
05.“智慧养老”行动计划——
制定实施“智慧助老”工作清单,明确50项重点工作;研究编制一批老年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教材,实施老年智能技术应用专项普及培训项目。选拔培养一批“智慧助老”志愿者 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开展智能科技老人使用培训,鼓励与老人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组织加强培训老年人;建立老年人智能科技使用动态监测机制,定期发布动态进展;“公开宣传,
06.“教教结合”行动计划——
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将老年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强省市级老年大学建设,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提高老年教育可得性。到2025年,每个区市至少有3所老年学院(高中),85%以上的乡镇(街道)拥有老年学院。支部(老年学校),60%以上的乡镇(社区)设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学习点,
07.老年人权益保障行动计划——
建立涉老、涉诉案件部门间会商机制,及时结案涉及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媒体关注持续不断的重大老年人案件智慧养老,定期督办、清理积压、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开展《保障法》、《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教育活动,提高老年人在生活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依法,营造关爱老人、维护老人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08.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行动计划——
以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方便老年人出行、提高老年人服务质量、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科技水平为重点在养老服务、管理保障等方面,建议是逐级推荐的。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扎实开展全国示范性养老社区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创建至少200个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
五、保障措施
01.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协调联动的老年工作机制。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职责,将本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年度重点工作。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调动公众参与;加强对各级老龄委及其常设机构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和组织推进。完善老龄工作制度,壮大基层力量,确保城乡社区老龄化工作。,老人管事,老人有困难。
02.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与人口老龄化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投资机制;加大对老龄工作基金、政策专项基金、福利彩票公益基金的投入;发挥政府性基金实施和完善的引导作用 鼓励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形成财政资金、民间资本、慈善基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03. 进行监测评估
加强老龄工作动态监测,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本计划的实施,特别是对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监测统计、中期评价和总结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市政府公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