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并购的“进化论”:从产业链到生态圈如果说横向并购主要是解决规模和成本
问题,纵向并购主要是解决上下游供给和成本问题。
需求,那么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当规模、成本、上下游本身都成了“问题”,企业产业并购如火如荼将何去何从?
数一数过去。 2015年是并购的大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并购公告1400余份,总规模1.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波澜壮阔的并购浪潮中,一条产业并购的演进路径隐约闪现——从产业链拓展到结构性生态。记者梳理了多份并购计划,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计划中提到了“生态”二字,而这个从互联网并购领域“发明”出来的“字,正在被”嫁接“成产业资本并购的概念。
从链到环的“进化”
突然,像一夜之间的春风。“生物圈”一词到处开花,从生物“入侵”到资本市场。
当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在调研宜华木业时谈到“生态圈”热潮时,该公司总经理刘壮超告诉记者,公司早在2014年就开始谋划,通过加大并购力度,将公司发展模式向生态转型。他声称自己是实体行业中最早提出生态系统的公司之一。
今年1月21日,宜华木业复牌,并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中披露,公司拟以18.3亿元现金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华达利的全部股份,并将素有“全球沙发大师”之称的华达利纳入宜华木业“Y+生态圈”。这是公司决定布局生态系统以来的第八次并购。
据公司人员介绍,这是一次“+互联网”测试,开启了宜华木业向生态圈方向并购的进程。2014年4月22日,宜华木业宣布计划增资沃迪家居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25%产业生态圈,这是公司首次“触网”,从此推出O2O模式,从过去的标准化生产经营,到考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生产。同年10月,宜华木业宣布收购,拓展泛家领域。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去年8月,宜华木业首次提出了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意味着宜华木业在产业并购中走上了从链到圈的“进化”轨道。
宜华木业副总经理兼秘书刘卫红向记者解释了公司正在努力打造的“泛家居生态圈”。通过资源优势“四向”整合,打通三大平台,实现开放的“Y+生态”。
记者翻阅上市公司公告发现,类似宜华木业、拟构建生态圈的并购,今年明显增多。而且频率也在增加。
3月16日,力思晨发布公告称,公司以21.64亿元收购康邦科技、江南新安100%股权完成。根据公司此前的公告,此次收购是公司布局教育生态。李思晨在教育生态战略实施纲要中指出,通过加大海外战略合作和资本布局步伐,将优秀的海外教育资源引入中国,让学生早日接触到中国优秀的国外教育资源。同时,公司还将积极筹措教育产业基金,参与更多细分领域的龙头教育企业融资,吸引其加入立思晨教育生态联盟。
3月24日,立思晨再次宣布拟收购360教育集团(三鹿零教育)100%股权。后者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留学服务提供商,业务发展主要通过互联网平台“留学360”在线提供一站式留学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海利达则试图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构建生态系统。公司今年年初宣布计划斥资30亿元收购联动优势,国泰君安研报认为,海力美达是基于第三方移动支付构建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在国泰君安看来,联动优势有望依托银联商务做大做强第三方支付业务,结合移动信息服务的传统优势,形成“支付+信息服务”的基础服务能力,解决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互动,形成丰富的用户大数据,打造“信息服务-支付-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生态圈。
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年度报告中陈述其公司的生态系统“愿望”。宋城演艺在2月底发布的年报中表示,2015年公司确立了“构建宋城生态,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以“构建以演艺为核心的繁荣生态圈”为发展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并购是重要的手段。宋成演艺说。
此外,今年以来,启信集团、TCL集团、广博股份、新希望等活动的并购,与各自布局“生态圈”的战略紧密相连。
“嫁接”互联网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不遗余力地进行收购。经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乐视的“生态圈”覆盖了乐视手机、乐视电视、乐视超级汽车、乐云存储、乐晓宝等一系列“超级”产品,以及乐视云视频平台乐视影业、传奇乐视互联网金融等。
在贾跃亭看来,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具有垂直整合能力,将打破硬件、UI、内容、应用的边界,打破整个产业链的创新边界,打破内部组织边界,让生态产生强大的化学融合反应。
不仅乐视、BAT等互联网巨头在并购上花了很多钱,消息也早已耳闻。至于并购的目的,不再是IP和互联网思维,而是构建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