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今天上午,由市交通委主办的第二届智能交通上海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记者在论坛上了解到,上海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随行行”已在“进博会特区”上线;临港新区、嘉定区等地区智能交通建设不断推进。临港新区投入运营的新中线尤为引人注目。
论坛以“数字化与智慧出行”为主题,聚焦上海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建设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
“进博特区”引导鼓励集约低碳出行
今年10月10日,上海绿色出行融合平台“随神行”正式上线,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近日,“随行申请”在“进博会特区”开展,开展“出行即服务”(Maas)系统示范应用,引导市民合理规划进博会交通方式,并鼓励密集和低碳旅行。
所谓“Maas”智慧交通,意为“ as a ”,主要是通过电子交互界面获取和管理交通相关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出行需求。通过该系统的有效使用,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和共享城市交通所能提供的资源,从而实现无缝、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近期推出的“进博会特区”“随行申请”包括:交通出行、展馆周边地图、展区周边智能停车引导等特色功能,加强衣食住行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围绕进博会场馆开展娱乐活动,探索地方创意。区域性“旅游即服务”的典型应用场景。
“陪神行”还深度挖掘MaaS出行数据,梳理世博交通出行信息,形成世博交通出行碳排放、公共交通舒适度的实时展示世博会保障,世博会交通出行的普及。数据能力为进博会保障决策、引导市民出行提供有力支撑。
临港新区运营中的T1、T2线引人瞩目
临港新区智能交通应用取得新成果。目前,全国首条数字轨道胶轮有轨电车(DRT)中容量T1线路和全国首条使用氢能源动力的中容量T2线路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据悉,滴水湖未来交通生态系统将投资20辆智能网联汽车,开展连接、配送、零售等应用,服务数万人。
在产业发展层面,临港新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达150多家,涵盖整车、发动机、电池、车身、内外饰、底盘、汽车电子、芯片、检测, 贸易等
后续,临港新区将抓住汽车产业“四化”转型机遇,构建从整车到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
嘉定制定智慧交通《嘉定标准》1.0版
在智慧道路建设方面,嘉定率先提出制定智慧交通《嘉定标准》1.0版。通过研究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实现城市道路“人-车-路-云”协同管控。
今年,嘉定区与同济大学等12家单位编制了《智慧道路建设技术指南》,成为我国首部智慧道路规划设计技术指南。与嘉定智慧道路建设相结合,引领上海智慧道路建设新标杆。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嘉定完成了230.6公里开放道路和车路协同环境建设,实现5G信号全覆盖,构建了V2X车路协同应用系统、全息道路感知系统、安全监管监控平台,路边智能终端。以及一批服务于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实现人、车、路、事、环境全要素的一体化感知。
在智慧租赁、智慧火车、智慧零售、智慧配送、智慧保洁等五个场景下,嘉定积极推进创新示范项目,完成示范应用超20万个,在特定区域推出无人配送和无人配送。清理应用程序。目前,嘉定区在整车、零部件、出行服务等领域已经聚集了100多家与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国内企业。
具有先进安全性和高性能的智能重型卡车设施
据了解,有道智途积极研发无人驾驶商用智能驾驶系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洪湖智能驾驶平台(2.0系统)。时速80公里时,智能重卡可实现车距小于25米,将东海大桥通行效率提升40%以上。通过128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8兆像素感知摄像头等,可稳定识别200米外锥体和小物体。
此外,依托大算力平台,还可实现拟人化规划控制,实现自动跟车、自动变道、自动超车、应急响应等功能。智能重卡可在65秒内完成狭窄停车位的停车,两侧距离可小于7.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