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一、项目计划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服务,以及近两年新冠疫情的爆发,都加速了互联网和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国家层面近年来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比如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近期也在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落地。据统计,银行业平均场外业务率已超过80%。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将是未来提供金融服务的绝对主渠道。银行业加快布局线上服务平台,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实现“蝶变”。随着商业银行加快互联网化进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纷纷制定互联网金融战略,将自身优势与互联网相结合,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业务。
作为中小农商行,如何选择合适的建设路径,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还要满足我行个性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升我行用户体验,同时顺应金融数字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搭建一个好的互联网商务平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结合我行业务规模和业务产品特点,总体规划思路如下。
图 1 总体规划
(二)建设思路
在渠道入口方面,按照互联网思维,整合网银、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微信银行、支付宝小程序等线上渠道进行业务,统一设计语言,让客户实现一致全渠道体验。同时,围绕手机银行APP,根据各渠道特点,重点做好产品设计和推广。无论哪个渠道接入统一的互联网业务中台,中台服务功能拆分解耦,分为用户、账户、金融、产品、生活、营销、认证、合约限额八个中心. 隔离可以互相调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台通过互联网业务中台连接到数据中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风控和智能营销模型,实现实时反欺诈和营销推荐系统。同时,全链条嵌入人脸识别、设备指纹、智能语音、远程银行、AI+OCR等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安全保障。系统规划如下图所示。全链嵌入AI+OCR等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安全保障。系统规划如下图所示。全链嵌入AI+OCR等技术,提升客户体验,强化安全保障。系统规划如下图所示。
图 2. 系统规划
2.创新
互联网中台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思维,颠覆仅以互联网作为线上渠道和线下补充服务的传统思维,以技术创新为数字化转型实践的切入点,从移动互联网、客户体验、科技创新、数据驱动和打通生态五个方向移动化,赋能分布式、大数据、生物识别、互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构建集平台、数据、安全为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将我行打造为互联网服务和运营型银行这种模式让我行在支持地方经济、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区域化农村金融服务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技术实现特点
(1) 基于跨终端的移动前端前台
互联网渠道客户端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银行、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客户系统集成,业务流程和UI设计统一,各渠道体验一致,侧重点不同形成跨终端平台,完成渠道客户向平台客户的转变。
(2) 基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业务中台
业务中心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低成本高可用。微服务具有低耦合、高复用、高并发、高效率、支持流控等特点。平台大量使用Redis等开源技术进行集群管理,实现热部署和水平扩展,使用轻量级的Jetty容器方便部署,ELK统一日志管理,并与其他开源产品有机结合进行监控。形成了集开发、测试、部署、监控、运维为一体的生态系统。
(3) 基于上下文的数据分析
4.项目过程管理
为适应互联网业务瞬息万变的市场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敏捷的项目管理方法。
(一)敏捷管理
开发计划以迭代的方式进行,根据MVP原则将需要的功能按照优先级进行分解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制定迭代计划,每1- 2周。整个项目团队集中工作,面对面沟通提高效率,工作任务用看板可视化管理。
(2) 过程自动化
自主开发结合开源资源,实现版本管理、代码检查、系统测试、生产部署全自动化。版本管理工具合并代码后,开发者一键部署到测试环境,自动化测试工具根据配置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并自动通知开发者结果。实现了提质增效的双重提升。
(3) 敏捷问题响应
面对客户反馈的问题,快速分析定位问题,根据互联网交易的特点,通过看板管理,直接把控问题解决进度和质量现状,做到当天发现并解决同一天,通过分布式微服务和移动客户端的热部署。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完成错误修复;
(4)团队合作精益化管理
开发任务细化分解,集成环境与网络优化同步启动,需求过程编写测试用例,编码人员按业务类型分组,迭代开发,及时交付测试,遇到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和团队合作,以确保系统质量。高效的生产和投放。
5.操作
系统上线推广以来,多渠道统一的用户体验和全面的金融+生活场景化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和拓展了获客渠道;新版手机银行客户端使老客户快速适应了新应用的使用习惯。随着优质理财、存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相继推出,线上服务带来的高效和便利,促进了原有线下客户向线上的快速转化;新系统上线以来,新客户平均增长50%以上,交易量增长70%以上,理财产品投资增长200%以上。效果显着。此外,它涵盖了移动端和PC端的行为收集和分析。通过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展示平台用户活跃度,反映客户对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偏好,为大数据分析积累数据资产。
六、项目成效
(1) 提升客户体验
统一的互联网入口,全新的UI,人性化的操作和交互体验,跨终端、理财、贷款、信用卡等金融产品业务流程一致,移动技术支持“随时随地、碎片化、多场景”服务特色,为客户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二)运营能力提升
基于平台的行为采集与分析,获取客户运营行为和业务行为,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输出;通过营销活动连接获客与业务场景,形成立体互动的营销氛围,支撑运营推广能力。
(三)安全能力提升
通过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系统在上网、客户端、服务器、身份认证四个层面的安全防护能力。结合生物特征认证、设备指纹、行为识别等技术,实现全程跟踪、全程跟踪。全方位管控防护,夯实互联网安全基础。
(四)创新能力提升
平台化、模块化、组件化的开发平台,轻量化的前端技术框架,稳定的双中心双活应用架构,智能金融级安全认证技术与场景化服务的自由组合,可快速响应差异化创新需求。
七、经验总结
本项目以我行自建新一代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系统为契机,构建全渠道分布式互联网业务中台,立足自身,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探索出一套具有数字化转型特征的成功实践。要客观、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充分把握科技创新的价值,利用创新科技手段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农村金融机构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更多金融科技案例,请登录数字金融创新知识服务平台——金科创社()官网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