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看法
一、国家电网部署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逆周期效应再次发挥
3月8日,“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董事长、党委书记寇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寇伟指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做好两阶段战略布局。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融合和物联网统一管理。公司级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 具备强大功能,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指电力行业中人与物在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信息连接与交互,产生共享数据,服务于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政府等。社会。国家电网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基于智能电网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国家电网目前接入智能电表等各类终端5.4亿台(套),采集数据日增60TB以上,在线采集覆盖全国约4.71亿用户的用电信息。有280多个,000个车联网充电桩。这些都是全面拓展物联网业务的重要基础。
泛在电力物联网具有“云-网-边-端-核”的产业链体系,通过打通各个环节,实现数据和资源的互联互通。
云:通过国网云、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全业务统一数据中心等平台建设,实现ERP、ECP2.0、项目管理、营销系统、策划与管理等数十项业务应用。规划平台,研发物联网管理平台和企业中台,夯实基础平台。
网络:建设光通信网、无线专网、卫星通信(含北斗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等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通信通道。
边缘:通过部署边缘计算设备和分布式数据中心来构建边缘计算能力。
终端:以国家电网核心网为核心,打造系列智能终端和传感器产品,实现数据实时采集、高效交互、灵活管控,打造泛终端接入设备、统一身份标识等核心技术防御产品认证和终端行为分析,形成高效的安全管控体系。
核心:自主研发安防、主控、通信、传感、射频、人工智能、时空等5大类76项国家电网核心产品,并可灵活定制,加快国产化替代。围绕“国网芯”建设一系列智能终端,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国家电网2019年的目标是建成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三型两网”企业和坚强智能电网(特高压为骨干电网,各级电网协同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实现万物互联和人机交互)。在经济发展方式逐步从增量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泛在电力物联网将发挥逆周期作用,配合特高压骨干网建设,构建网格神经网络,助力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也就是说,低碳,
2、新能源消费将受益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目前,风电和光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9%,但由于利用小时数偏低,发电占比不足8%,两者占比仍有差距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我国设定的20%。在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弃风弃光问题逐渐凸显,2015年至2016年弃风弃光率均有所上升,阻碍了新增发电项目的审批。2017年以来,弃风弃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年风电利用小时数增至2095小时,弃风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低至7%。光伏利用小时数增加至1115小时,弃光率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主要是将分布式新能源聚合成实体,形成虚拟电厂,提高分布式新能源与电网的友好并网水平以多能互补的形式。调整容量比例,优化调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调控,促进集中式新能源跨省交易和分布式新能源省内交易。
可以预见,未来物联网完成后,由于发电和用电终端的数据已经通过通信网络实时反馈,供电容量和负荷需求可以通过控制中心,可以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避免被遗弃。电力发生。并且由于对终端供需数据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撮合电力交易能源物联网,使新能源发电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
三、电力体制改革提速受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电力体制改革再次被提及。作为世界500强中的第二大央企,国家电网将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主力军,而电网智能化将是改革的主要目标。2017年,国家电网智能化投入123.7亿元,其中信息化投入53.24亿元,通信项目投入70.46亿元。预计未来每年对电网智能化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闽江水电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拟将主营配售电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划出上市公司。中电金星100%股权及相等部分75%股权将被置换。本次投放的资产估值为4.0~47亿元。重组完成后,闽江水电有望成为国网ICT产业的上市平台。将充分受益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综上所述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推进,代表着电力体制改革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逆周期运行的重要体现。解决收入和交易问题,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电网设备、风电、光伏等领域相关企业将受益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