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常州,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城市,地处江南腹地,人文荟萃,产业强大。
盐城直接面对黄海,是一座拥有数百条河流、水资源丰富的城市。
两市南北相望,历史渊源深厚,长期以来保持着友好交流、合作共赢的关系。
2006年,随着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的合作共建,两地产业交流更加深入,带动常州、鄢州两地稳步迈向更高品质发展。园区还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4月,两地共建再次升级。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常州、盐城两市启动新一轮市级联动合作,在常州高新大丰产业园基础上共建常州盐城产业园区。在长三角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建设中打造“智能制造核心”,成为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和南北合作的新标杆。
定位更远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打造南北联动产业合作典范
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重点布局是“一轴、两核、三组、四园”。作为长三角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建设的“智能制造核心”,长岩产业园的重量是多少?
“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写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常州盐城工业园建设成为“省南南北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示范区”推进全省南北联动产业合作”。
定位高远,长岩、鄢两市政府主动出击,相互配合,打出共建“组合拳”。
2021年,两市签署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智慧型园区,同意进一步深化产业发展、科技等领域合作合作、人才培养、金融服务等,特别是深化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合作,积极推动常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项目生产基地落户园区,推动两地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联动融合,推动常州盐城工业园成为苏、西、苏三产业的聚集地。产业升级转移的主阵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
随后,长、燕两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
常州派出国家发改委等7个部门10名干部担任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委员和部门负责人领导园区管理工作; ,明确了市交投集团与大丰区协同推进园区建设、园区财税模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人员和项目工作,苏北全面授权园区共建,明确开发建设管理权责,完善分配机制)共建要求,形成常州盐城三级管理党委政府联席会议、园区管理机构、投资开发公司。机制。
为为园区及盐城相关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园区与常州东海证券、常创集团等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5亿元规模的“盐城一体化基地新兴产业基金”实现市场化运作。目前已研究并储备了多个待入驻项目。
同时,园区还推进智慧管理,与常州瀚森科技合作启动智慧园区和数字园区建设,构建以数字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园区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数字化园区。走在时代前沿的公园。目前,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已完成初步设计。
行业更专注
科技孵化促进创新体系形成
7月29日,记者在长岩工业园固登机械二期生产车间看到,多款适应不同工程需求的水平定向钻机整齐排列。早在2010年,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将总部迁至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填补了多项国内同类产品的技术空白。自主研发的1200T钻机为世界最大,其中大吨位系列产品在“西气东输”、“中俄天然气”等国内外重大项目中屡获佳绩》、《中缅油气管道》,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地方。行业明星企业。
在长三角建设综合产业发展基地,不仅仅是园区整合和政策转变,而是要提高吸收区域资源的能力。在产业发展基地的整体空间布局中,被赋予“智能制造核心”地位的常州盐城工业园,承担着辐射带动周边园区和乡镇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方面,园区通过专业投资、代理投资、基金投资、合作投资等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投资合作机制,聚焦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 ,呼应常州产业发展重点,吸引重大项目落地,形成发展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园区已成功签约11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55.7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在建项目超过6亿元。
另一方面,园区还尝试在南北合作产业园内首次打造科技孵化器,吸引和培育创新产业项目。目前,科技孵化器项目已进入办公空间改造改造阶段,近期将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通过在常州高铁新城科技水镇建设“科创飞地”,以数字化手段连接两地,促进人才、技术等资源从常州到盐城,实现“常州研发、盐城转型”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下一步,园区将根据常燕资源禀赋与常州市商务局、常高新、五高新等部门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常州优质产业项目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盐城将有序转移。同时,拟引进常州科教城、常州技师学院等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优质资源,提供科技研发和高技能人才等服务。长三角产业综合发展基地培训。
更完整的包
城市之美匹配行业活力
在更高的定位下,原3.8平方公里的面积远远不能满足两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在公园的西侧,一个5.5平方公里的扩建区已经破土动工。
以产城融合发展为建设理念,规划建设扩建区和大丰高铁区。目前,扩建区的总体概念规划和控制规划已经完成,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
建成区投资8000万元对园区河道景观、道路、绿化进行改造升级,主体工程于6月底竣工。现在走在公园里,绿树成荫,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丰都新材料(盐城)有限公司是园区今年上半年签约的重点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10亿元。 3月正式签订合同,5月开工建设,8月建成投产。这样的速度是因为园区设立特色服务类,积极发展全链条服务,协调协助租用和重组低效现有厂房,在盘活闲置的同时跑出项目建设的“提速”资源。
近年来,园区全面推进闲置土地和低效厂房高效利用,着力推进“腾笼换鸟”,加快盘活存量资源。去年,园区盘活标准厂房5万多平方米,为企业整理闲置土地300多亩。今年,又重新整理了 145 英亩的土地,以吸引新项目。
同时,园区不断加快完善功能设施。本月起,107亩医药科技产业园标准厂房将开工建设。同时,园区南侧将启动250亩人才社区项目,包括科技创新中心、办公空间、商务酒店等。配备医疗、教育等社区服务功能,为园区吸引和留住人才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