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四川新闻网内江12月17日电(刘世斌 程桂平)今年以来,内江经开区突出四个“一”,加快自贸区协同改革试验区建设.
对外开放“一网打尽”。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涉外交流合作、跨境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改革试验区。商贸经营、进出口贸易、涉外商务俱乐部。横向开放新高地。2019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23个,总投资114.35亿元;赴日本、德国等国公务出差2批次2人次,接待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外宾8批次97人次。从一月到十月飞企智慧园区,6。完成城外到位资金2010亿元,增长15.57%;完成省外到位资金48.32亿元;新签外资项目2个,到位外资3770万元。
产业发展“3+1”。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大数据产业”的功能定位,培育壮大“四新一大”千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壮大汽车和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升级版“3+1”特色优势产业,为自贸区建设构建坚实的产业支撑。区财政每年用于产业发展的预算不少于2亿元。新装备、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大数据产业。四大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与天津好物合作打造平行进口车市场。依托聚友帮,打造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依托福伊尔、凯富等企业,加大引进德资企业力度,建设中德合作产业园。
政务服务“四个一”。加快完善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一门一人一网一次”的“四个一”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企业进一门一网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一项互联网服务),最多找一个人,最多跑一次。依托完善事前承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高效的行政审批模式。已委托成都设计公司完成区政务服务中心设计方案,拟设立外商投资审批服务窗口。自贸区协同发展试验区政务大厅规划设计启动。同时,委托飞达与中国联通共建智慧园区。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编制预算。
企业服务“一对一”。对外资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知名企业、高端产业、总部经济采取“一对一”服务机制,采取“一案一论”等方式,制定实施土地、资金、人才、要素等支持政策。2019年新培育“四强”企业18家,累计达136家,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家,外贸实绩企业4家。下达专项资金2263.72万元,累计发放“园保贷”13720万元,向69家民营企业发放转贷资金6.42亿元,加强银企对接。
为提高公共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我市“停车难”问题,市城管局拟开展“智慧停车工程”建设”。
马鞍山市“智慧停车工程”
计划总投资2.5亿元
67条道路分阶段实现路内停车
和 42 个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资源
整合实施智能化改造
配备路内路外停车数据采集系统和停车诱导系统,升级现有市政智慧停车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市政智慧停车运营指挥中心,开发智慧停车移动APP、小程序等.,实时为市民提供剩余泊位、预留车位、停车导航、智能充电等信息服务,打造“全城一个停车场”。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投资不少于1.5亿元,建成后将纳入“智慧停车项目”一体化运营管理。
结合现有各类停车资源利用饱和度和周转率,马鞍山市“智慧停车工程”拟在中心城区(华山区、玉山区)建设天门大道、红旗路、九华路、火里山大道、桥山路)、慈湖河路、临澧路(总面积约40.7平方公里)及天门大道、唐贤街、九华西路、沿江大道、薛家洼生态园(约2平方公里)路内及路外——范围内的路边公共停车位包括道路上依法指定的公共停车位、公共场所内置停车位、专用停车位等。
据市城管局停车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停车,项目建设的实施,一方面结合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实现新建、改(扩)建公共停车场。加快停车场建设,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根据省内外城市的实践经验,通过合理配置城市公共停车资源,对道路临时停车位实施市场化管理,停车位周转次数和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改善,改善市民停车体验,提升城市智能化。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营造了更加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停车环境。
为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市城管局现将决策事项摘要予以公示,就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广泛征求意见。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决策范围内的社会公众、事业单位、基层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可通过书面、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工作日:上午8:00-11:30,2: 00-5pm)11月24日前:30)等方式参与问卷调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参与方式:通过#或微信扫描公告二维码进行反馈(附《马鞍山市智慧停车系统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调查问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