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飞象网讯(季玉清/文)岁末年初云视频会议,正是各大企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各种总结会、表彰大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数政企员工由此往返于机场、车站、会场、酒店之间,也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物力。12月25日,腾讯云向人们发布了一个更简单的会议解决方案,即云视频会议。
腾讯云此次推出的是“腾讯大会”产品,包含了腾讯在AI、云计算、安全等方面的能力和创新。“企业客户只需要花一张机票的钱,一年四季都可以节省跨区域会议的差旅费。” 腾讯云副总裁吴祖荣表示。
视频会议并不容易
当涉及到多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时,微信、QQ群聊、视频通话、语音通话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腾讯会议有什么作用呢?吴祖荣解释说,3、4人的语音和视频聊天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会议管理和会议控制系统,但300-400人的在线会议就不一样了。参与者可能使用手机、移动应用程序、计算机软件访问可能位于全国甚至全球,因此需要专门的解决方案。
对于专业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有几个基本要素。首先,它必须提供低延迟的数据传输,让不同地区的员工自然、便捷地加入会议;其次,必须能够打破不同品牌视频会议系统之间的壁垒。“市场非常需要发挥开放和连接孤岛的作用。” 吴祖荣说道。
这样的角色需要什么技能?吴祖荣认为,首先需要先进的实时音视频处理技术,其次全球范围内必须有优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超低时延提供支持。此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行业影响力和能力,能够制定出一套中立、开放的标准,让硬件厂商放心加入互联网。吴祖荣表示,腾讯是最适合担当这个角色的公司。
从1999年QQ发布音视频能力到现在,腾讯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在线音视频技术。同时,腾讯云在全球部署了超过100万台服务器,预留了100T带宽,在全球部署了1300多个节点,基础设施充足。“会议期间无论是音视频技术支持还是网络架构,腾讯都有足够的积累。” 吴祖荣说道。
坚守边界,专注连接
为吸引硬件厂商参与合作,云视频会议服务商必须充分保障合作伙伴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所有设备的快速互联,共同构建生态。吴祖荣告诉记者,腾讯云的战略一直是坚守边界,聚焦连接,做产业转型的数字化助手。
坚守边界,意味着腾讯会做自己该做的事,不会尝试做任何视频会议的硬件产品。吴祖荣表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腾讯云将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包括提升用户体验、打造优质云会议平台、提升用户口碑。聚焦连接意味着腾讯将利用自有的开放云会议平台,快速实现所有软硬件的接入,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建生态。
视频会议可以扩展到很多垂直场景应用。腾讯云对此的策略还是很简单的,就是提供一套标准的API,依靠合作伙伴对行业的理解和洞察,共同探索新的应用服务。此外,合作伙伴也应该看到,鉴于腾讯应用庞大的客户群和影响力,未来腾讯视频会议必然会为整个行业带来海量的新增用户。“我们将为整个行业带来11亿微信用户、8亿QQ用户、250万家企业微信。”吴祖荣说。
借助腾讯会议的桥梁,各类硬件终端、垂直应用、协同SaaS产品等都可以在会议场景中无缝自然链接,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不断探索创新
依托腾讯在音视频领域21年的技术积累,腾讯会议正在结合自身在AI、云计算、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创新。腾讯云办公协同产品中心总经理钱敏告诉记者,在打造云视频会议产品的过程中,腾讯充分考虑了如何帮助企业召开高效、低成本、高价值的会议。
在腾讯视频会议产品中,效率体现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调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小程序、企业微信等入口开启和加入会议。多终端设备还可以同步议程记录,会议过程中一键开始录制。,视频会自动加密存储在专用云空间,方便随时查看会议记录。除了效率,经验也很重要。为了提升会议的视听效果,腾讯会议在研发过程中专门采集了公交车站、风雨等场景噪音,并可以利用AI技术消除环境音和键盘音,并完美还原人声。此外,腾讯云还可以为会议提供至少80ms的超低时延,即使70%的视频丢包,画面也不会花屏卡顿。
在企业尤为关注的信息安全方面,腾讯会议有七大安全实验室为其“保驾护航”,并有多种工具和机制保障安全。腾讯会议还提供专属管控功能,可在会议期间同时进行在线文档协作、实时屏幕共享、即时文字聊天等功能。考虑到用户在特殊场景下的会议需求,腾讯会议还特别配备了背景虚化、美颜等功能,让与会者即使在复杂的场景下也能轻松入会。
钱敏表示,此次腾讯会议将发布三个版本,其中个人版可免费试用,最多允许25方参会。专业版提供25人、50人、100人三种参会套餐。
2022年12月5日至9日,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数字金融联合宣传年、中国电子银行网主办的“2022数字金融创新发布周暨第十八个宣传年年度盛典”将在北京举行。 “云”举行。发布周为期五天,活动涵盖数字金融创新主题分享、新书发布、研究报告、手机银行行业宣讲、开放银行白皮书等多个“创新发布”环节。备受业界关注的“2022中国数字金融金榜奖”名单也在本次盛会上揭晓。
12月7日下午,《2022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由三章组成,分别是:零售数字金融用户行为态度及综合评价、企业数字金融用户行为态度及综合评价、数字金融转型研究及综合评价。
其中,零售数字金融以零售数字化获客、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服务为重点,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拓展。打破游戏的艺术。《报告》指出,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线上金融业务按下快进键。2022年调研数据显示,零售数字金融渠道用户占比持续增长。各数字金融渠道凭借其平台战略布局和独家优势,得到众多用户的认可。由于使用需求、场景和喜好的差异,很多用户愿意尝试多种渠道。在办理转账汇款、购买理财产品等复杂业务时,多数用户更倾向于选择个人手机银行;当需要打印明细或进行大额支付等特殊服务时,用户往往会选择个人网上银行。此外,在处理查询余额、交易明细、兑换积分等简单业务时,年轻用户会优先选择微信银行或微信小程序。
报告解读:“没有2B不强,没有2C不稳定。” 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化实体经济血脉
2022企业数字金融调查整体坚持以持续、常态化的行业发展,基于数据输出的观点、行业洞察和价值,微启动助力体验提升的工作原则,从三个方面推进整体调查。《报告》对101家银行公司的数字金融服务进行了综合评价。综合来看,企业网上银行的重要性不可动摇。企业手机银行潜力无限,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用户最关心的因素。
报告解读:零售数字金融渠道用户占比持续增长,个人手机银行占比达86%
2022年,数字金融行业转型研究将本着“实现、借鉴、价值”的原则,首次纳入《银行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价》。将以银行报告的形式获取银行数字化转型数据,挖掘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短板。该方向为后期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布局和开展提供了参考。《报告》显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构建企业数字神经网络,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真正实现数据价值驱动,是响应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银行业依托自身天然的数字化基因和服务特性,积极践行“跨越式、穿透式”数字化再造,推进数字化转型从1.0阶段到2.0阶段的新征程,对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等技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报告解读:安全和便捷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数字化转型,公私联动和智能化服务期待高
2005年起,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中国数字金融调查,到2022年已有101家银行参与。《中国数字金融调查》一直致力于数字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目标逐渐从持续监测、丰富研究内容转变为突破性创新,注重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紧跟数字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探讨数字金融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