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从零售业的整体转型来看,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新的趋势。随着流量红利的消退,电商回归本质。他们试图通过线下布局寻找新的增量,利用线上积累的消费数据和技术赋能实体零售。
对于实体零售,在下半场拉开帷幕的当下,智慧的赋能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消费数据的积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成为新趋势。在此趋势下,零售业正朝着全渠道、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以苏宁为代表的零售企业正在用自己的举措和布局,坚信智慧零售是零售业的未来。
2017年3月智慧零售,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出“智慧零售”概念,让苏宁在科技+零售的道路上狂奔。2017年12月,苏宁联手万达、恒大、融创等300家国内知名地产商,放出2020年苏宁小店1.5万家的豪言,可见苏宁有转型的能力和决心从传统零售到智慧零售。
今年6月11日至13日,2019亚洲消费电子展在上海举行。苏宁参加本次展会,其智慧零售大脑、门店数字化、RPA机器人、C2M平台等产品的展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更具科技感的苏宁。
此次,苏宁将一家完整的“门店”搬到了现场,引起了众多消费者和媒体的关注。例如,人脸识别摄像头自动识别进店消费者身份,统计进店顾客人数;摘机系统自动显示用户所取商品的详细信息,并显示二维码,支持自助购物;“面对面”智能推荐系统根据用户浏览记录、个人画像等信息,提供智能相关商品推荐……众多线下业态“黑科技”齐聚一堂,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化消费体验。
苏宁是智慧零售理念的最早提出者和执行者,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门店数字化。苏宁新零售的转型体现在整个门店的互联网化,通过商品陈列的改造、购物流程的优化、用户电子的精准营销,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场景重塑和重构。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零售业升级变革。
整体来看,苏宁围绕自身领先的实体零售门店发力,数字化改造后的线下门店成为消费者参与体验的主要场所。再将消费品拓展至母婴、商超、家居生活,结合餐饮、娱乐、影院等场景,多维度提升消费体验。
雷锋网出版社:2020年8月25日,由珠海市高新区科工局指导,珠海岭南主办的2020年科研沙龙——“基于5G的数字化工业大脑研发与应用研究沙龙”大数据研究院在珠海召开。以“数字科技赋能智慧园区”为主题,汇聚智慧园区领域的国内专家和优秀企业,共同探讨智慧园区的未来与发展。
作为智慧城市的缩影飞企智慧园区,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积累重要经验。
正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滕磊在开场致辞中所说,2017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自上而下推动趋势外,也出现了自下而上建设的趋势。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城市发展,而产业园区作为企业员工生活生产的典型场景,也需要进行改造。
智慧园区的体系结构和发展模式虽然反映了智慧城市的主要系统模式和发展特征,但也具有区别于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的独特性。
智慧园区作为独角兽孵化器,面对新业态,需要考虑新技术独角兽需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如何为新行业、新团队提供服务?
基于此,我们需要一场关于智慧园区的“头脑风暴”,共同探索智慧园区建设的新思路。
以下是“基于5G的数字产业大脑研发与应用”科研沙龙嘉宾的重要分享。雷锋网在不改变初衷的前提下进行了编辑。
珠海高新李金成:智慧产业园规划构想
珠海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李金成首先展示了珠海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智慧园区系统架构蓝图,主要由基础设施支撑平台(眼睛、耳朵等传感设备)组成智慧园区)、核心平台(园区大脑、心脏等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层(园区运营服务管理平台、产业服务管理)、展示层(APP客户端、PC客户端)。
珠海市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李金成
李金成表示,这一架构规划之初,倾向于由智慧园区运营公司建设,对企业端的服务和支持还欠缺。
如何建设真正能帮助企业生产的产业园区?珠海高新的建设规划:
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化系统建设和园区运营平台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智慧园区提供所有数据分析和数据采样;
深化拓展智慧应用:将园区管理延伸至企业端,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为企业提供更高的服务响应能力;
创新服务:目前园区平台建设和智能化基础技术成熟,缺乏前沿技术应用。未来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融合新技术,形成新应用、新服务,为园区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价值差异化助力企业发展。
演讲最后,李金成表示,要实现园区大数据平台与企业数据的融合,需要在园区建设大数据共享平台。引入更多的厂商,包括数据资源,对企业的推动作用会更强。只有创新与合作才能产生共赢。
超图软件储继富:GIS赋能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的演进经历了从最初的成本驱动、产业链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创新驱动的漫长发展阶段。现在说到智慧园区,涉及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智慧园区,比如:经济园区、社区、旅游景区、化工园区等。
北京超图软件有限公司东北技术部负责人褚继富
据北京超图软件有限公司东北技术负责人储吉富介绍,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要实现4个“智”和4个“能”
4个“智慧”包括
四个“能力”分别是可控(完全自主可控)、安全(全方位安全体系)、生态(基于微服务的API生态)、自主(智能运维监控平台)。
对此,超图构建了五大技术体系来实现园区的智能化管理:
大道智创魏金生:智慧安防在智慧园区的示范应用
“智慧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就像一条鲶鱼,不断催促着园区管理者,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创新、改革和赋能。”
据深圳市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魏金生介绍,未来智慧园区的应用是以数字化平台为基础,通过机器人和物联网将园区连接起来。
魏金生,深圳市大道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对于智慧园区的安全保障工作,魏金生表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人防、物防、技防和政策。目前,智慧园区的安全还存在诸多问题:
在魏金生看来,智慧园区服务行业存在三大发展趋势:
魏金生表示,安防机器人可以为智慧园区提供智能化的整体安防配套服务。利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巡检,可与现有安防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形成机器人与安防监控系统动态的安保服务运营体系。
镜视科技曲阜:智慧园区3D可视化建设思路
动态展示建筑结构,观察园区环境,这是2D可视化与3D可视化最大的区别。
3D可视化如何助力智慧园区?
园区内所有设备都可以纳入视频数据可视化,对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提升园区管理效率。
天津镜视科技有限公司CTO曲付
天津镜视科技有限公司CTO曲付表示,数据可视化不仅仅是硬件的问题,更需要软件的协同。软件需要包含安防、空调、电力、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应用。
另外,需要接入园区建筑、人流等信息,这些数据量比较大,所以需要在园区建设数据中心,用于存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展示出来大管理屏幕上的结果。
在曲阜看来,未来数据可视化一定会通过园区延伸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岭南大数据研究院朱勇:数字产业大脑赋能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的服务如果按照原来的单体街区来完成,难免会造成系统孤岛和数据孤岛,这样服务也会有局限性。”
基于此,珠海岭南大数据研究院提出围绕5G应用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简称:数字产业大脑),为5G示范应用提供共同支撑,为5G新应用提供拓展空间,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系列公共服务,支持政府决策。
珠海岭南大数据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朱勇
朱勇表示,数字产业大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平台:
朱勇表示,数字化工业大脑具有以下价值:
数库科技卢仲明:工业大数据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上海数库科技首席数据官卢仲明表示,构建科学的产业链数据体系,可以带动产业园区和园区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上海数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数据官 陆仲明
卢仲明表示,产业园区和企业引入优质产业链体系框架,可以在传统国际分类的基础上,提高产业分析的粒度,打造全产业上下游价值链,实现产业链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张。扩张:
圆桌论坛期间,其他行业嘉宾也分享了对智慧园区建设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