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印发《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以下简称《意见》)。到2025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着提升,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完成,能源消耗,水消耗,传统制造业的碳排放强度将显着降低。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工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以下为《意见》原文:
四部委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科〔2022〕169号
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部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四五”产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般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综合保护战略,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显着提升,产业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完成,传统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将显着降低。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工业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二、促进产业结构布局调整
(一)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坚决遏制在黄河流域盲目开发高污染、高耗水、高能耗项目。对市场饱和的高耗能、高耗水项目,重点产品设计能效要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或重点领域先进水平。对标用水定额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禁止新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产品、工艺或装置的建设项目。加强对环保、能源消耗、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推动黄河流域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补充,推进产业深加工,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适宜的水产产业布局
落实“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碳排放强度控制要求,推进重化工业集约化和绿色发展,严控新增产能现代煤化工产能。加快园区分散企业集聚,促进能源资源梯次循环利用。稳步推进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密集区落后大型、特大型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进兰州、洛阳、郑州、济南等沿黄城市及县(市、区)沿线新产业项目入驻合规园区,符合条件的存量企业逐步入驻合规园区。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化工、焦化、铸造、氧化铝产业集群化、绿色化、产业园区化发展汾渭平原的工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化工、焦化、铸造、氧化铝产业集群化、绿色化、产业园区化发展汾渭平原的工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化工、焦化、铸造、氧化铝产业集群化、绿色化、产业园区化发展汾渭平原的工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黄河流域培育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完善黄河流域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动黄河流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工业绿色发展领域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临空经济综合试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依托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打造济南青岛' 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打造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绿色环保、新兴服务业,带动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产业基础雄厚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合作的产业合作平台,紧密衔接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重构。(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
(一)推动重点行业用水效率提升
鼓励黄河流域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集聚区自主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开展生产工艺和设备节水评估,结合水资源情况和水资源情况,实施工业节水提升改造。结合实际用水情况,推进用水系统整合优化,实现串联用水、按质用水、一水多用、梯级利用。在黄河流域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水洗、废水循环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鼓励黄河流域上中游企业和工业园区新建工业循环冷却系统优先采用风冷技术。聚焦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建设一批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提高中水回用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聚焦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建设一批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提高中水回用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聚焦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建设一批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和园区,提高中水回用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工业节水示范引导
加快制修订节水管理、节水企业、用水定额、水量平衡检测、节水技术装备等行业标准,鼓励黄河流域各省区根据自然条件制定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开展用水审计,用水效率达标达标,提高用水效率。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率先达标。黄河流域各省区要依托重点行业节水评价标准,推进节水企业和园区建设,遴选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积极申报全国节水领先企业和园区。到2025年,黄河流域建成60家节水标杆企业、30家节水标杆园区,遴选20家节水龙头企业、10家节水龙头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工业用水结构
严格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促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黄河流域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与市政中水生产经营单位合作,完善中水管网,对接中水标准,将达标的中水用于钢铁生产,火电等企业,减少企业取新水量。创建一批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创新试点,总结推广产城融合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模式。鼓励黄河流域下游沿海地区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制造业信息化,加大海水淡化自主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根据当地苦咸水特点,采用适宜的苦咸水淡化技术,因地制宜补充工业生产用水。鼓励陇东、宁东、内蒙古、陕北、晋西等能源基地矿井水分级处理和定质利用。鼓励黄河流域企业和园区建立健全雨水蓄存利用、雨水分流等设施,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新取水量。(水利部、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能源消费低碳转型
(一)推动重点行业能源效率提升
推动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技术和工艺升级,鼓励黄河流域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开展节能改造重点耗能环节和耗能设备改造,有序推进技术改造,采用高效换热器、热泵等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余热资源流失。推进实施四川短流程钢龙头工程。加快推广烧结烟气内循环、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回收、和一锅铁水的底部。鼓励青海、宁夏等省区发展储热熔盐和超级电容器技术,培育新型储能装备。实施能效“领头羊”行动,评选并公布能效“领头羊”企业名单和能效指标,引导黄河流域企业达标提高能效。以黄河流域钢铁、铁合金、焦化、现代煤化工等行业企业为重点,开展工业节能督查,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强制性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护标准。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帮助黄河流域企业和工业园区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减碳技术改造升级
以黄河流域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为重点,通过过程减碳、过程减碳、原料替代等方式,实现生产过程碳减排。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升重点行业技术装备绿色智能化水平。推动重点行业存量项目实施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对标重点行业能效标杆和标杆水平,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工作。鼓励黄河流域各省区发展绿色低碳材料,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促进碳减排。探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资源转化利用、封存等活性碳减排路径。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大企业集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重点碳排放产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减碳效果突出、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储存、碳捕获、利用和储存。(国家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储存和其他活性炭减排途径。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大企业集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重点碳排放产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减碳效果突出、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储存、碳捕获、利用和储存。(国家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储存和其他活性炭减排途径。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大企业集团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重点碳排放产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减碳效果突出、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储存、碳捕获、利用和储存。(国家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在重点碳排放行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储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实施一批减碳效果突出、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在重点碳排放行业、可再生能源应用、新能源储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实施一批减碳效果突出、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
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条件,在山西、内蒙、河南、四川、陕西、宁夏等省区有序推进绿色氢能生产,加快煤炭减量替代,布局氢能稳妥有序推进能源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宁东可再生能源制氢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提高工业终端能源电气化水平,加快推广应用电窑、电锅炉、黄河流域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的电力。到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0%左右。支持青海、宁夏等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屋顶光伏、智能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储能、高效热泵等,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在河南等省区推进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利用。黄河流域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电力。到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0%左右。支持青海、宁夏等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屋顶光伏、智能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储能、高效热泵等,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在河南等省区推进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利用。黄河流域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黄河流域有条件的行业和地区电力。到2025年,电能占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30%左右。支持青海、宁夏等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屋顶光伏、智能光伏、分布式风电、多储能、高效热泵等,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在河南等省区推进多种能源高效互补利用。黄河流域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一)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围绕黄河流域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持续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产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建设,鼓励黄河流域各省区创建名录区域绿色制造标杆企业。推动黄河流域汽车、机械、电子、通讯等产业龙头企业,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等全过程,推动全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鼓励黄河流域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充分依托现有平台,提升在线信息交流、示范案例宣传等绿色制造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商,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产品绿色设计一体化等系统解决方案与制造、工厂数字化与绿色升级、其他产业绿色服务。(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工厂数字化与绿色升级改造、其他产业绿色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工厂数字化与绿色升级改造、其他产业绿色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推进黄河流域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赤泥、化工渣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大宗固体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重点企业建设废物利用,拓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渠道。探索建立符合区域特点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大力推进黄河流域中上游偏远工业园区工业固废处置,重点提高内蒙古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宁夏等省区,推动下游地区复杂难利用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技术开发。鼓励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利用产业园区,促进企业集聚、资源循环利用和高端产业发展。推动山西、四川、陕西等省区积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追溯管理,积极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建设。提前安排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高环保设备供给能力
实施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黄河流域重点环保装备企业,增加高效环保技术装备产品供给。鼓励环保装备龙头企业针对环境治理需求和典型应用场景,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集中力量解决黄河流域环境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为重点,引导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先进适用的环保管理装备。(国家发改委、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
(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黄河流域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降低数据中心和移动基站用电量。依托国家“东算西算”工程,对内蒙古、甘肃、宁夏等中上游地区的大中型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基站、机房等进行绿色建设和改造。成渝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积极打造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分行业建立黄河流域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统筹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促进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
采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黄河流域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水平,深化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应用,为绿色赋能制造业。鼓励黄河流域企业和园区建设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地下管网漏水检测等系统,实现动态监测、精准控制、优化管理。加强再生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智能采集、管理和应用。推进重点耗能设备和工艺数字化改造,用上云。支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量监测、财务管理,推进“工业互联网+水效管理”、“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 “工业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模式。(水利部、沿黄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调度和考核,积极支持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安排和重大制度创新。沿黄9省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以企业为主体,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协调配合,细化工作方案,逐项落实。(各相关部门,
(二)加强标准和技术支撑
发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评价与服务等用水、能源消耗、碳排放、环境保护、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相关标准建设。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力度,促进先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支持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各有关部门、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落实财税金融政策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黄河流域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实施。落实国家在节能节水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方面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落实产融合作促进产业绿色发展专项政策,充分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黄河流域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开展产业绿色低碳升级转型行动,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投放绿色信贷,支持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项目。推动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等省继续落实水资源税改革相关措施。(各有关部门、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投放绿色信贷,支持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项目。推动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等省继续落实水资源税改革相关措施。(各有关部门、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引导金融机构优先投放绿色信贷,支持黄河流域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项目。推动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川等省继续落实水资源税改革相关措施。(各有关部门、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依托沿黄9省区现有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拓宽节能节水、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领域技术装备和服务合作,鼓励通过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率先“走出去”。(各有关部门、沿黄省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国家发改委
水利部
2022 年 12 月 12 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新网西宁9月7日电(李军 欧阳新迪)7日,记者从记者处获悉,西部矿业旗下西藏玉龙铜矿“智慧矿山2.0版”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投产已进入验收阶段。目前,玉龙铜矿已实现智能开采、智能管控,实时数据“一手掌握”,构建了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开采新模式。
玉龙铜矿是中国第二大单体铜矿。该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山区昌都地区,西部矿业持股58%。玉龙铜矿改扩建项目是工信部有色产业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加快推进藏东有色金属基地建设的重大工程。
图为裕龙铜业3号选矿厂。照片提供
近年来,加快推进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将国家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西铁山智慧矿山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公司各矿山。,绿色矿业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低能耗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成功打造“西特山智能矿山1.0版”的基础上,西部矿业正全力打造西藏玉龙铜业公司的“智能矿山2.0版”。
玉龙铜矿智能矿山办公区,监控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各种生产数据和设备信息。工作人员熟练地操纵按钮和操纵杆智慧矿山,远程同步进行挖掘、钻孔、推土等作业。
在矿山智能生产调度中心,生产数据大屏实时显示车辆分布情况,自动规划矿山作业生产计划。通过矿山系统建设,实现地质、测绘、矿山设计数字化,生产调度指挥智能化,矿山安全实时监管,设备和能耗控制自动化,矿山生产和设备无人值守。
图为玉龙铜业生产车间。照片提供
截至目前,玉龙铜矿共完成109台车载设备的安装调试,其中货车86台,挖掘机18台,电铲2台。.
矿山建立的三维全景展示平台,实现了生产监控、场景漫游、过程巡检、设备定点展示,实现了各车间生产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双重反映。从数据中实时掌握资源、生产、质量和安全信息,优化生产流程,从宏观层面把握企业信息,支持管理决策。
“把数据放到系统上,地下和地上的资源分布一目了然,工程师们好像有透视眼,准确地告诉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玉龙铜业公司副总经理刘斌说,“如果说以前我们出数据,给公司提供平面图,现在出的是X光片。”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