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重庆12月16日电(记者 何宗玉 黄星)长安汽车( Co., Ltd.)起源于晚清洋务运动。 经过160年的洗礼智能交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38年历史、在全球拥有14个生产基地的汽车。 集团跻身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第一方阵”。 如今,长安汽车正踏上先进电动化的新征程,坚定不移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以打造效率和软件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回顾长安汽车的发展历程,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先后实施了三轮创业,以不断的突破创新为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
160年底蕴确立领先地位
186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先驱,怀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准备在上海松江的一座小庙里筹建上海海炮局。 这是最早在中国设立的外国炮兵局,也是长安汽车的前身。 此后,上海海炮局经历了苏州海炮局、金陵制造局、金陵兵工厂等多重“身份”。 历经抗战、解放战争阶段,最终成为新中国人民军工的一支队伍。
改革开放后,长安开启“军转民”征程,立足汽车领域,率先转型,成为“军转民”的典范。 “事实上,我们早在1958年就成功生产出第一辆‘长江牌’46型吉普车,到1963年共生产了1390辆,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 早期,长安微车诞生,重庆市支持长安微车生产研发,部市共同支持长安微车发展。 1983年10月完成第一辆样车的总装,到1986年已突破万辆大关,取得了业界惊人的成就。
进入新世纪后,私家车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 2003年,长安汽车迈出二次转型的步伐,进军乘用车领域,并于2009年成为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 此后,长安汽车乘用车产销量不断上新台阶:2010年,长安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辆; 2014年,长安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率先跻身“千万俱乐部”; 2021年,长安中国品牌汽车累计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
“回顾160年的发展历程,长安汽车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使命,与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发展紧密结合。”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
进军新能源汽车锻造技术长板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品牌迎来了“变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长安汽车积极加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提出了一系列战略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点行动,在“第三次创业”征程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早在2001年,我们就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积累了很多核心技术。到2017年,我们将正式启动‘三创’,围绕新能源两大重点领域和智能化,分别启动实施‘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枢’两大计划,持续加强技术积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孕育了长安新一代超级集电驱动系统。 这套电驱动系统与一般燃油发动机大小差不多,却将电机、减速机、电机控制器等功能深度集成于一体,并拥有全球独家的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让电池组温度每分钟升温4度,攻克了电池组从内部升温的世界级难题。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在充电5分钟后实现150-2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显着提升了充电速度。
如今,依托“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体系,长安汽车牢牢掌握了除电池外的“大小动力”领域的所有关键技术,形成了四驱系统: MPA、EPA、CHN 和 SDA。 大型新能源汽车平台架构。
得益于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长安汽车从2021年开始大量投放新能源车型,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万辆,带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猛增同比增长 252%。
今年,这一趋势得到进一步延续。 长安汽车今年共推出2大新能源品牌6款产品。 其中,鹿鸣车型定位10万元以下“国民精品代步车”,深蓝品牌定位20万-25万元主流轿车,爱维达品牌定位30万-面向高端市场的40万元轿车 元级中型SUV,产品线涵盖入门级、中级、高端,动力形式涵盖纯电动、增程式、氢燃料。 今年1-10月,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9.28万辆,同比增长133%。
软件定义的汽车抢占未来的赛道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家战略引领下,汽车产业转型进入快车道,产业趋势呈现出诸多新特点。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开始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结构正在重构,汽车企业从提供交通工具向提供“出行产品+出行服务+生态服务”转型,从传统制造业向科技企业转型,推动汽车产业转型以“高新技术平台”产业,呈现“研、产、销、服、用”为一体的“平台”经济特征。
“中国汽车品牌正处于‘变道超车’的最佳窗口期,未来十年,世界级的中国品牌一定会在世界上诞生。”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愿景:坚定不移转型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打造效率和软件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成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大步向前。
围绕上述目标,长安汽车的“弹药库”层层递增。 在智能产品领域,长安汽车将以“智能驾驶、智能连接、智能计算”为目标,推动智能科技逐步覆盖全场景。 在具体实施方面,坚持以用户驱动、创新驱动,采取“预研一代、开发一代、应用一代”的布局战略,完成电池体集成、固态电池等59项重点项目、高级自动驾驶等700多个项目。 核心技术突破。
此外,长安汽车拟成立独立科技公司,聚焦芯片、核心算法等关键技术,打造“芯器、芯图、云、网、网”的硬核、高端产业链集群。 sky”,掌握自主可控的全栈式智能制造。在智能制造方面,加快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敏捷、协同制造体系,努力打造行业“灯塔工厂”; 在智能化管理方面,长安汽车将围绕“研、产、供、销、运”,加快数字化转型,驱动变革,推动企业增效降本。
“未来几年,长安汽车将全面向电动化、电动化转型,实现全系列产品的电动化。” 朱华荣表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05万辆,占比35%; 达到270万,占60%。 未来三年,长安汽车将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投入超过800亿元,研发人员总数将达到2万人左右。
关注同花顺财经(),获取更多机会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那些形成了独特标签的品牌相对更容易成功,因为它们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 但差异化的形成并不容易。 有的时候取决于品牌创立之初设计的发展战略,有的时候则是运气。 智能电动汽车就是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许多新品牌都梦想拥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但如愿以偿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品牌都“默默无闻”。
资料图片:知己汽车联席CEO刘涛
那么,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呢? 12月8日,EV世纪等“硬核汽车研究院”媒体成员与知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知己汽车。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 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0亿元。 上汽集团持股54%,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各持股18%。 2022年4月17日,智记汽车首款车型上市,6月18日交付用户,目前累计交付量超过4500台。
极限驾控这个标签能否吸引用户?
经过两年多的培育,知己汽车在竞争激烈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根基还不稳固。 在品牌方面,智己汽车尚未形成独特的品牌标签和用户认知度。 不过,知己L7的产品定位是“新世界驾控旗舰”,而知己汽车一直围绕“极致驾控”做品牌传播。 据刘涛介绍,用户对此非常认可。
智机L7
智驾L7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旨在突出其出色的驾控能力。 风阻系数仅为0.21,拥有四轮转向技术,配备前后双电机,实现四轮驱动。 功率输出高达400kW/700N·m,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9秒。 配合轻量化全铝底盘,前双横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CDC智能电控减震系统响应时间仅10毫秒; 世界顶级工程车队WAE威廉姆斯智能制造,与著名的F1威廉姆斯车队同为斯千战工程公司调校良好的底盘和其他扎实的机械素质,使其在驾控方面确实可圈可点。
“现在有一些现象是不对的,比如智能汽车好像只关注大屏,驾驶控制好像不重要,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刘涛认为,即使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对汽车机械品质的底层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安全仍然是汽车产品最重要的用户价值之一。
对于被造车新势力视为标配的“智能化”,刘涛并不认同。 他认为,智能的这些功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趋同,演化成与ESP一样的基本功能。 到时候,这不会成为差异化优势。
智机L7
围绕极致驾控的传播点,知己汽车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 智迹L7先后创造了天马山赛道原厂电动车全速最快记录、“最长电动漂移”吉尼斯世界纪录、浙江站最长电动车纪录。 电动车快速量产等记录。 在用户层面,知己通过产品出圈挖潜提升。 比如9月份,智记L7推出了“九层妖塔”用户挑战活动。 面对停车场打高尔夫不能轻易“过”的弯道,不少用户可以通过智记L7轻松挑战成功。 类似的活动在用户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但他也坦言,真正懂车、“懂”驾驶、能体验极致驾驶乐趣的用户并不多。
刘涛表示,知己品牌确实需要一个特别专注、容易传播的核心。 目前正在打磨,总体方向是主打“极限驾控”。 那么,“极限驾控”是否是一个足够独特的品牌标签? 能否引起用户的兴趣? 尤其是在这个言语必须称得上“聪明”的时代。
笔者认为,目前市面上擅长驾控的电动车并不多,驾驶乐趣仍是稀缺的用户价值。 因此,智己汽车主打的“极致驾控”,有助于其区别于其他新品牌。 事实上,国内电动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用户群体已经从尝鲜逐渐过渡到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在购买电动车时更加注重综合性能。 品牌、产品质量、制造技术、安全等传统价值观开始回归。 这就是为什么大众汽车的 ID。 系列电动车率先推出。 之所以受到冷遇却依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电动车产品。
但正如刘涛所言,真正懂车、会“会”开车、能开车为乐的用户并不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赛道上体验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智记汽车、岚图汽车在内的强调操控性能的新品牌的市场表现都比较一般。 相反,理想汽车等主打家庭用户舒适度的电动车销量却非常不错。 . 但即便如此,笔者也不认为智己汽车应该放弃“极致驾控”的标签。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户体验积累形成的智际汽车“极致驾控”的用户口碑,将成为其独有的品牌标签,就像驾驶乐趣是驾驶乐趣的代名词一样宝马品牌。 当然,前提是知己汽车能够坚持“长期主义”,上汽有足够的耐心。
另一方面,笔者也认为,虽然智记汽车可以将“极限驾控”塑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但在“智能”时代必须称之为“智能”,任何忽视“智能”的行为标签是不可取的。 是的,甚至是危险的。 尤其是那些被造车新势力洗脑的年轻用户群体,他们可以接受自己的电动车不能驰骋赛道,但绝对受不了伸胯的智能体验。 因为,笔者建议知己汽车将“驾控”和“智能”同时作为自己的品牌标签,打造一款具有“极致驾控”体验的智能电动车。
刘涛还表示,智能时代的汽车一定不能只有一个“长板”。 事实上,我们希望将驾控、安全、智能、高级美学设计做到极致。 知己汽车有三个初衷,电动化、智能化、消费升级、审美升级; 这也是我们对时代潮流的理解。 比如,除了驾控,“最好看的电动车”设计也是用户给知乎的标签。 的设计是在欧洲完成的,全球汽车设计的天花板还在欧洲。 即使是日本设计师,也要在欧洲工作至少十年。
智记L7出货量仍有提升空间
智机L7将于2022年6月18日交付,截至采访日,总交付量约为4500台,月均交付量为1000台。 相比每月2~3000台的出货量,知乎L7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知乎L7的交付受到AKC四轮转向、高端芯片等零部件短缺的影响。 另一方面,其销售网络的扩张仍然相对缓慢。 至此,知己汽车拥有98个线下用户(渠道)联系人,远少于“魏小丽”的500-700个。 刘涛表示,自己会尽快弥补不足。
据刘涛介绍,目前知己APP的注册量并不算高,大概有8万个ID。 与ID数量相比,知己目前的投放量超过4500台,转化率还不错。 但是漏斗中的ID总数(8万多)远远不够,至少要超过200万。
对于短期销售与品牌建设的关系,刘涛表示,知己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肯定是希望能卖多少就卖多少。 但如果要在品牌和销量之间取舍,他认为品牌建设比短期销量更重要。 短期内,知己提升了一个小档次(被用户认可为知电旗下的奢侈品牌),但还差强人意。 智记还需要努力通过敏锐的传播和渠道的拓展来进一步提升自己。
智机LS7值得期待
12月20日,智己汽车第二款车型智己LS7亮相,预计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除了已知的L7和LS7,智己汽车还将推出三款新车型2023年至2025年进一步丰富产品阵容。
智机LS7
LS7是一款C级SUV。 先推出L7再推出LS7的时机也有讲究。 刘涛表示,作为轿车,L7主打“驾控”的差异化定位会更加精准,也更加符合品牌战略。 L7所在的C级车细分市场竞争相对较低,更适合做一个全新的产品(全新的底盘架构,全新的电子架构,全新的软件工厂架构,全新的数字架构.. .). 经过软件系统的打磨和锤炼,更加成熟的LS7更适合对手多、玩家多、用户流量多的中大型豪华SUV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L7 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而 LS7 也将达到 L7 未能达到的目标。
进入用户基数更大的中大型豪华SUV市场的智驾LS7,能否取得比L7更好的市场表现? 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那些形成了独特标签的品牌相对更容易成功,因为它们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关注。 但差异化的形成并不容易。 有的时候取决于品牌创立之初设计的发展战略,有的时候则是运气。 智能电动汽车就是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许多新品牌都梦想拥有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但如愿以偿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品牌都“默默无闻”。
资料图片:知己汽车联席CEO刘涛
那么,如何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呢? 12月8日,EV世纪等“硬核汽车研究院”媒体成员与知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知己汽车。
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 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0亿元。 上汽集团持股54%,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各持股18%。 2022年4月17日,智记汽车首款车型上市,6月18日交付用户,目前累计交付量超过4500台。
极限驾控这个标签能否吸引用户?
经过两年多的培育,知己汽车在竞争激烈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根基还不稳固。 在品牌方面,智己汽车尚未形成独特的品牌标签和用户认知度。 不过,知己L7的产品定位是“新世界驾控旗舰”,而知己汽车一直围绕“极致驾控”做品牌传播。 据刘涛介绍,用户对此非常认可。
智机L7
智驾L7的产品定位和设计旨在突出其出色的驾控能力。 风阻系数仅为0.21,拥有四轮转向技术,配备前后双电机,实现四轮驱动。 功率输出高达400kW/700N·m,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9秒。 配合轻量化全铝底盘,前双横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CDC智能电控减震系统响应时间仅10毫秒; 世界顶级工程车队WAE威廉姆斯,与著名的F1威廉姆斯车队同为斯千战工程公司调校良好的底盘和其他扎实的机械素质,使其在驾控方面确实可圈可点。
“现在有一些现象是不对的,比如智能汽车好像只关注大屏,驾驶控制好像不重要,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刘涛认为,即使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对汽车机械品质的底层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安全仍然是汽车产品最重要的用户价值之一。
对于被造车新势力视为标配的“智能化”,刘涛并不认同。 他认为,智能的这些功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趋同,演化成与ESP一样的基本功能。 到时候,这不会成为差异化优势。
智机L7
围绕极致驾控的传播点,知己汽车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 智迹L7先后创造了天马山赛道原厂电动车全速最快记录、“最长电动漂移”吉尼斯世界纪录、浙江站最长电动车纪录。 电动车快速量产等记录。 在用户层面,知己通过产品出圈挖潜提升。 比如9月份,智记L7推出了“九层妖塔”用户挑战活动。 面对停车场打高尔夫不能轻易“过”的弯道,不少用户可以通过智记L7轻松挑战成功。 类似的活动在用户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但他也坦言,真正懂车、“懂”驾驶、能体验极致驾驶乐趣的用户并不多。
刘涛表示,知己品牌确实需要一个特别专注、容易传播的核心。 目前正在打磨,总体方向是主打“极限驾控”。 那么,“极限驾控”是否是一个足够独特的品牌标签? 能否引起用户的兴趣? 尤其是在这个言语必须称得上“聪明”的时代。
笔者认为,目前市面上擅长驾控的电动车并不多,驾驶乐趣仍是稀缺的用户价值。 因此,智己汽车主打的“极致驾控”,有助于其区别于其他新品牌。 事实上,国内电动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用户群体已经从尝鲜逐渐过渡到普通用户。 普通用户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在购买电动车时更加注重综合性能。 品牌、产品质量、制造技术、安全等传统价值观开始回归。 这就是为什么大众汽车的 ID。 系列电动车率先推出。 之所以受到冷遇却依然成为市场上的主流电动车产品。
但正如刘涛所言,真正懂车、会“会”开车、能开车为乐的用户并不多。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赛道上体验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包括智记汽车、岚图汽车在内的强调操控性能的新品牌的市场表现都比较一般。 相反,理想汽车等主打家庭用户舒适度的电动车销量却非常不错。 . 但即便如此,笔者也不认为智己汽车应该放弃“极致驾控”的标签。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户体验积累形成的智际汽车“极致驾控”的用户口碑,将成为其独有的品牌标签,就像驾驶乐趣是驾驶乐趣的代名词一样宝马品牌。 当然,前提是知己汽车能够坚持“长期主义”,上汽有足够的耐心。
另一方面,笔者也认为,虽然智记汽车可以将“极限驾控”塑造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但在“智能”时代必须称之为“智能”,任何忽视“智能”的行为标签是不可取的。 是的,甚至是危险的。 尤其是那些被造车新势力洗脑的年轻用户群体,他们可以接受自己的电动车不能驰骋赛道,但绝对受不了伸胯的智能体验。 因为,笔者建议知己汽车将“驾控”和“智能”同时作为自己的品牌标签,打造一款具有“极致驾控”体验的智能电动车。
刘涛还表示,智能时代的汽车一定不能只有一个“长板”。 事实上,我们希望将驾控、安全、智能、高级美学设计做到极致。 知己汽车有三个初衷,电动化、智能化、消费升级、审美升级; 这也是我们对时代潮流的理解。 比如,除了驾控,“最好看的电动车”设计也是用户给知乎的标签。 的设计是在欧洲完成的,全球汽车设计的天花板还在欧洲。 即使是日本设计师,也要在欧洲工作至少十年。
智记L7出货量仍有提升空间
智机L7将于2022年6月18日交付,截至采访日,总交付量约为4500台,月均交付量为1000台。 相比每月2~3000台的出货量,知乎L7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知乎L7的交付受到AKC四轮转向、高端芯片等零部件短缺的影响。 另一方面,其销售网络的扩张仍然相对缓慢。 至此,知己汽车拥有98个线下用户(渠道)联系人,远少于“魏小丽”的500-700个。 刘涛表示,自己会尽快弥补不足。
据刘涛介绍,目前知己APP的注册量并不算高,大概有8万个ID。 与ID数量相比,知己目前的投放量超过4500台,转化率还不错。 但是漏斗中的ID总数(8万多)远远不够,至少要超过200万。
对于短期销售与品牌建设的关系,刘涛表示,知己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肯定是希望能卖多少就卖多少。 但如果要在品牌和销量之间取舍,他认为品牌建设比短期销量更重要。 短期内,知己提升了一个小档次(被用户认可为知电旗下的奢侈品牌),但还差强人意。 智记还需要努力通过敏锐的传播和渠道的拓展来进一步提升自己。
智机LS7值得期待
12月20日,智己汽车第二款车型智己LS7亮相,预计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除了已知的L7和LS7,智己汽车还将推出三款新车型2023年至2025年进一步丰富产品阵容。
智机LS7
LS7是一款C级SUV。 先推出L7再推出LS7的时机也有讲究。 刘涛表示,作为轿车,L7主打“驾控”的差异化定位会更加精准,也更加符合品牌战略。 L7所在的C级车细分市场竞争相对较低,更适合做一个全新的产品(全新的底盘架构,全新的电子架构,全新的软件工厂架构,全新的数字架构.. .). 经过软件系统的打磨和锤炼,更加成熟的LS7更适合对手多、玩家多、用户流量多的中大型豪华SUV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L7 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目标,而 LS7 也将达到 L7 未能达到的目标。
进入用户基数更大的中大型豪华SUV市场的智驾LS7,能否取得比L7更好的市场表现? 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