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国资潇湘财经传媒长沙讯(记者蔡丽萍)近日,重庆两江新区车路协同二期EPC项目公布中标结果。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沙市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腾讯公司最终以1.48亿元中标。 这意味着,在4个国家级车联网试验区建设中,湖南省交通设计院参与设计了其中两个,占据了“半壁江山”。
全国唯一:参与两个国家先导区设计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以“车-路-云-网-图”为建设要素,积极布局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在多维、复杂的城市交通中植入“智慧因子”,促进打造具有山城特色的3D智慧交通场景。 目前,协同创新区已完成范围约4公里的车联网一期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了可满足主流“车-路-云”需求的示范场景。 ”产品与技术互联互通。 二期示范工程即将启动。 项目将覆盖龙兴片区和鱼复片区,未来还将覆盖水土片区、龙胜片区和李家片区。
△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
重庆两江新区车路协同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工程”)是湖南省交通设计院继湖南湘江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智慧高速示范工程后的智慧交通研究所新区,先进的“5G+车路协同”技术走出湖南,走向更广阔的全国市场。目前,国家级车联网先行区已在无锡、天津、长沙、重庆,这也意味着,省交通设计院在国家级车联网先行区成功占领“半壁江山”,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参加国家级车联网试点的设计单位。级试点地区。
“基于车路协同的湖南湘江新区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工程”是湖南省交通设计院智能交通研究所“5G+车路协同”技术的“首秀”。 参与建成绕城高速100公里路段和昌邑复线长沙段。 智慧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这是全国首个基于5G-V2X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应用示范的智慧高速公路。 将于2020年8月31日正式通车。
这一做法让智能交通研究所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信息化经典工程奖,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技术团队和扎实的技术能力,为重庆EPC项目中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不仅如此,智能交通研究院参与了重庆市江新区车路协同一期工程,承担了3.4公里车路协同示范路段的施工图设计。
项目负责人徐连起介绍,在重庆两江新区车路协同二期EPC总承包项目中,包括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等,智能交通院将负责55公里路段的车、路、云、网一体化架构。 自动驾驶公交车、微循环小巴、出租车、无人安保车等13种自动驾驶车辆设计,设计车路协同路线。
从长沙到重庆,他们以技术和服务赢得市场
从长沙到重庆,虽然是第二次参与国家级车联网先行区项目的设计,但湖南省交通设计院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展现了最好的诚意和专业力量。
在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智能交通院将该项目列为党支部书记联合立项,院长李永汉亲自调度协调,并组建青年突击队攻关。 项目组主动放弃“五一”、端午节等节假日,到车站现场办公,并将办公地点“搬到”重庆。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智能交通院团队高质量完成了设计任务,获得了专家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在初步设计审查会上,业主分管该项目的副总经理说:“湖南交通设计院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服务赢得了市场。”
初步成立后,湖南省交通运输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力率队赴重庆与业主方两江协同创新区进行技术交流。 交流中,他提出了“在多维度、复杂的城市交通中植入‘智慧因素’,推动以道路为核心的R2X(道路与外界信息交换),打造3D智慧交通场景”的方案。山城特色”智慧交通,立足重庆实际。 ; 智能交通研究院总工程师谢兵提出“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交通出行需求为导向,在重庆山区城市实现多场景智能驾驶和MaaS出行创新应用,打造全国首个' “碳中和”的“智能网联示范区”目标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肯定,同时也展示了智能交通院的技术实力,为两江新区二期EPC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区域车路协同。
很快,他们提出的这些方案和想法,将在两江新区车路协同二期工程中付诸实施。 为实现山区城市车路协同多场景应用,打造全国首个“‘碳中和’智能网联示范区”赋能。
12月23日,2022全国工业应用与信息消费大赛颁奖典礼在湖南株洲举行。 今年共有2430支队伍参赛,240个项目晋级决赛。 最终获奖名单将于近期公布。
今年是该赛事第三年在株洲举办。 连续三年选择株洲,是对株洲举办大会水平的肯定,是对株洲行业实力的肯定,也是对株洲走向数字蓝海的厚望。
广告网易《梦幻西游网页版》,无肝无氪也能畅享大话西游!
X
英雄大赛大奖即将揭晓
全国工业应用与信息消费大赛是工业应用与信息消费领域最高级别的专业赛事。 由工信部于2018年发起,大赛配套奖金100万元。 获奖项目将被推荐为优秀工业互联网APP。 解决方案和新型信息消费试点示范项目优先入选“全国工业应用优秀项目集”和“全国信息消费优秀项目集”,并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等奖励。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民网共同主办的2022全国工业应用与信息消费大赛颁奖盛典暨“新生产、新消费、新经济”产业峰会由政府主办,中国信息化周刊、株洲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株洲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中国软件园联合承办发展联盟。
本次大赛以“汇聚新动能,创新经济”为主题,贴近实际需求,服务行业发展,聚焦行业APP和信息消费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面向行业科研机构、企业、高校等APP。 面向全国从事信息消费产品研发和应用服务的开发者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征集参赛作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城市的2430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包括1536款行业App竞赛和894信息消费竞赛。 经过初步评审,最终确定240个项目晋级决赛。
今年在赛事设置上,将在工业APP方向设置三个赛道:工业APP创新大赛、工业APP数字化制造与管理专项赛、工业APP数字化节能环保专项赛、信息消费信息消费大赛设置创新赛 分为3个赛道:1、信息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赛、信息消费助力智慧养老专项赛。 决赛采用线上评审的方式集中进行,企业陈述时间8分钟,答辩时间5分钟。 最终晋级名单将于12月23日颁奖典礼上揭晓。
产业集聚,领航发展之路
全国工业应用与信息消费大赛汇聚各产学研力量,致力于引导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营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积极构建数字产业生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本届大赛期间,来自中国工程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商飞、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将齐聚株洲进行对话,服务株洲,服务全国。 对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言献策。 期间,2022中国工业软件发展报告、全国工业APP与信息消费大赛百强工业APP项目征集、信息消费百强项目征集、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大趋势、信息消费十大场景创新领域等,将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发展趋势。
本届活动期间,组织了北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论坛、专家闭门会、株洲工业数字化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为工业上中下游企业搭建交流平台链并推动应用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数字赋能振兴产业
湖南株洲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湖南工业重镇。 它拥有41个主要工业类别中的37个。 先后研制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颗空空导弹等中国新工业。 发展史上创造了340多个“第一”,拥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科研攻关等一批标志性名片和硬质合金开发基地。
站在数字经济前沿,工业株洲敏锐把握机遇,将数字化融入产业发展,以数字经济谋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其作为培育制造名城、振兴制造业的核心力量。行业。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株洲是唯一一个拥有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的普通城市。
目前,株洲已被评为“国家科创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常州-株洲-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拥有5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2020年至2021年,株洲市连续两年获得市(州)表彰奖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显着。 2012年以来,株洲连续九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位列全国创新型城市第37位。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株洲是中国移动5G试点、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国家IPv6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试点,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 试点城市建设,通信业快速发展和大力支撑,信息化加快推进,智能化赋能,工业化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成为株洲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就是株洲这座小城,一座有着“实力远超名气”内涵的城市,这也是全国工业APP与信息消费大赛连续三年选择在株洲举办的原因。
创新驱动未来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多年的引智创新,株洲凭借智慧和实力,与华为、百度、阿里、联通等企业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开展深入合作。
中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株洲)数据中心已投入运营,计算能力200万核,存储能力300PB,可为10万家企业提供不间断服务。 中国联通中南研究院株洲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成中南地区最大的5G+虚拟智慧轨道列车试验线,城市出租车管控、智慧停车、智慧充电、智慧交通等20多个智慧系统投入使用。
中车电气“云智通”平台连接全国4万多辆新能源汽车,筑知“云控”平台连接6万多台工程机械、挖掘机等跨行业设备,天一焊装“焊云”连接10万辆“机械手”,国创中心“智慧运维”平台连接全球数百万客户,实时掌控运行动态,远程控制运维。
在本届大赛中,株洲北斗行业应用场景发布成为重头戏之一。
株洲北斗产业园已签约椭圆时空、小微、航天宏图、中科北斗等11个项目,总投资49亿元。
三年来,株洲市着力打造北斗系列示范应用场景,重点推进“北斗+”长隧道车辆精准定位应用场景、“5G+ADS-B+北斗”低空空域监控和通信专网、“北斗+等北斗应用场景建设”铁路建设应用场景、“5G+北斗”智能调车系统应用场景、北斗时空智能警务应用场景、“北斗+”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应用场景.
株洲的创新驱动,看一组数据。 2022年前三季度,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全国首列全自动磁浮3.0列车投产,550kW大功率永磁发电机在株洲下线,全国首架油电混合通用飞机成功首飞,为中国贡献株洲力量制造业。
展望智能创新未来,大赛期间,株洲天元软件园正式开园。 同时,株洲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自动化软件研发、航天科技卫星AIT产线及公测平台、北斗三号高精度融合芯片研发与应用、大航天宏图无人机等规模生产基地,指向未来产业的大好项目纷纷签约落户株洲。
数字赋能株洲正在汇聚新能量,形成新推力。 株洲正乘势而上智能停车,携手并进,在数字经济领域掀开新画卷,谱写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