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两天前,记者来到刚刚启动的一期“挂号”,进入一楼门诊大厅,并没有发现排着长龙的挂号大厅。 现场导医告诉我可以直接在就近诊所门口的自助机上挂号。 如果实在不行,我也可以去二楼和三楼的人工登记窗口。
如果有一天,当你走进一家医院的门诊大厅,看不到人潮涌动,那一定不是病人少了,而是医院变得更“聪明”了。 目前,“智慧医院”正在成为医疗行业的热词,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201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4年)(草案)》智慧医院,确定了数字健康战略的优先方向。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数字医疗推向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直接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医疗健康的数字化革命。
在浙江,“智慧医院”贯穿于院前、院中、院后各个场景。 从您在手机上注册的那一刻起,智能系统就为您生成了前往医院的导航路线,供您寻找周边停车位。 在医生的访问结束并且您开车离开医院之前,您不必急于付款。 吃完饭,你拿出手机,结了医药费和停车费。 现在我们去医院,停车时间缩短了,等候时间也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也在下降。 持续下降。 目前,全省医院80%以上的门诊智能化结算、70%以上的病房智能化结算...
事实上,早在10年前,浙江就开始了智慧医院的探索,构建协同、高效、一体化的诊疗模式。 2018年,浙江省卫健委牵头在医疗服务领域推广“最多一趟”,解决老百姓看病过程中的痛点难点。 2019年,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今年,智能分机再次升级。 浙江的智慧医院还与城管部门、城市大脑打通了。
在最近的全国公立医院“国考”中,浙江省名列全国第三,智慧医院建设无疑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最多运行一次”,到“两卡一网”,再到现在“智慧医院”2.0的升级,受益最大的是患者。
各大医院有哪些前沿探索,老百姓的体验好不好? 本报记者特地进行了走访,从便利患者就医、赋能医生、智能黑科技等方面,梳理了医院的前中后台。 智能应用,探索患者营地。
00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对消防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消防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消防科学、消防技术和消防软科学领域是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智慧消防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下面小编将从政策环境变化、市场规模等方面探讨国内智慧消防的发展趋势。
01
从改革方向看,新成立的国家应急管理部将优化、协同、高效作为改革的关键词,着力解决存在的“信息孤岛”、“烟囱效应”等问题“大应急”的概念。 体系建设不仅是消防行业的升级转型,更是城市安防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
02
从发展环境看,国家政策的推动,特别是公安部《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8-2022)(2018-2022)》和《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有力推动了智慧消防的发展: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源、采集挖掘内部以及消防外部数据资源,为火灾风险研判、灭火救援指挥提供信息,为班组管理分析、消防宣传服务、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03
从人居环境看,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高,“大安全”理念逐渐形成,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大大增强。
04
从技术发展来看,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消防技术、无线传感、射频识别、视频监控、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云计算、5G、VR、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升级,智慧消防建设将是“大应急”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05
政策推出时间表: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传统产业积极融入“互联网+”,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服务、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2017年《消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提高消防管理和消防救援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共享能力,提高消防信息化水平。消防信息综合利用。 为消防力量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7年10月10日,《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 意见要求,到2018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消防设备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在已建成消防设备物联网系统的城市,到2017年底,70%以上的火灾高危单元和高层建筑配备自动消防设备的楼宇门禁系统实现全面联网到2018年底。
2018年,国务院安委组织省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检查中,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在地级以上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纳入考核内容,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建设投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提出消防执法5个方面的12项主要任务(5+12)改革; 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完善“互联网+监管”,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时、智能评估消防安全风险,实现精准监管。 至此,信息化在消防行业的应用已经拉开序幕。 随后,多个省份将智慧消防建设纳入规划,并出台文件推动智慧消防应用。
2019年6月,消防救援局印发《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要求“采用多源数据融合、大数据关联分析、机器学习、案例推演、知识图谱、灾害组合计算等技术,整合标准规范、作战方案、处置要点、实战案例、资源需求、专业知识、社会单位等信息,建立灾害模拟、分析等算法模型与研判、灾害演化、次生灾害研判,打造互动学习模式、分析分析、推动作战指挥模式从“传统体验型”向“科学智能型”转变的消防AI助手。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智慧消防,要求在消防安全整治中:积极推进消防物联网监控、消防安全等信息化应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基层消防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到2021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到2022年底,建成城市消防大数据库。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三年内消防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控、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智慧消防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到2021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到2022年底,建成城市消防大数据库。 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该通知的发布,为消防数字化建设搭建了重要的沟通桥梁。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规划提出:拥抱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转变通过整体数字化转型的方法; 加快交通、能源、市政基础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新基建标准体系; 加快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建设,提高基于高频大数据的精准动态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治安等突发公共事件,全面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的消防产业也将走向更高的层次。 智慧消防涵盖政府、社会和公众个人,三者科学融合、有机结合。 智慧消防可以从技术层面预防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消防救援决策的科学性,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是智慧消防的发展路径之一。 穗人智慧消防的建设与应用,以人防为核心,以技防为重点,以物防为保障,逐步实现人防向物防、技防转变,智慧消防的未来可以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