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名单出炉,支付宝等17家企业上榜-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2022年浙江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名单出炉,支付宝等17家企业上榜

发表时间:2023-01-2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浙江省数字工厂标杆企业名单和培育类名单。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被认定为2022数字化工厂标杆企业。

据悉,数字工厂建设是浙江省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 聚焦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持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支付宝互联网板块(支付宝APP)的主体公司。 这家互联网公司的业务范围目前涵盖数字技术开发、数字生活服务、商户开放平台、数字营销等多个领域。 此前,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工厂,今年4月,还荣登浙江省创意百强企业榜单。

目前,已有超过8000万商户、机构及合作伙伴通过支付宝平台为超过10亿用户提供了政务民生、扫码订餐、绿色出行等数字生活服务。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支付宝APP负责人李娟表示,支付宝将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携手合作伙伴,帮助商户在数字化领域降本增效。经营,服务实体经济。

不久前,美国早安咨询公司( )发布的全球品牌调查结果显示,支付宝是中国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使用支付宝的年轻用户比例更高。

浙江省数字化工厂标杆企业名单及部分名单受访企业供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章指南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撑,更需要价值驱动,激活各方参与,打造互利共赢的能源生态圈。 为此,本文从能源、信息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创造机制、商业创新范式和发展战略选择。

概括

首先,分析了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创造机制。 其本质是通过多能融合,突破孤立系统的界限,从而显着拓展资源优化配置的空间; 通过信息技术,使能源系统更加有序,从而促进能源系统的“熵增”。 “降低”; 通过能源互联网平台释放巨大的范围经济红利。 其次,设计了基于共享经济机制、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共享共赢的能源互联网价值分配机制,能源互联网支持智慧城市发展,支持绿色电力跟踪,支持能源消费、能源节能降耗,提高工业资产利用率。 ,一种助力政府治理的新业态。 最后规划了以再电气化为核心目标、基于公允价值分配的数据共享、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人工智能、负荷调度代替需求侧响应、基于共享经济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的发展战略。

介绍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义不断扩大和完善。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和新业态正在不断被发现和涌现。 基于“新能源系统论”,将其定义扩展为“一种新的能源经济形态”,基本结构由“类互联网能源系统”和“互联网+”组成,包括三个层次的多能源协同能源网络、信息融合能源系统和创新能源运营模式,是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

图1 能源互联网概念内涵演变

目前,对能源互联网价值来源的研究主要有三个视角:一是能源转型战略视角,二是能源产业链视角,三是需求满足理论视角。 .

对于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创造机制,现有研究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物理系统层面,包括多能源互补和能源整合优化; 第二类侧重于能源互联网分析的信息技术层面,包括能源互联网数据的交互、共享和挖掘; 第三类聚焦能源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现有文献对能源互联网业务创新的主要观点包括四个维度。 一是推动能源系统清洁低碳业务创新,涉及绿色产能和绿色能源利用两个方面。 二是提高能源转化利用效率,涉及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园区综合能源等。 三是优化能源配置资源市场创新,包括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形态的数字化。 四是助力能源规划和社会治理创新,涉及能源规划、城市管理和社会决策。

当前,能源互联网已从探索阶段进入全面发展期,亟待系统认识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创造机制、业务创新范式和发展战略选择。

1. 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

1.1 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系统“熵减”

能源互联网通过多能源融合打破单一能源系统的封闭性,降低熵增率。

储能技术使需要消耗的能量得以储存,避免了供需不匹配造成的能量浪费,降低了熵增率。

用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数字技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能源系统的信息熵,使能源系统更加有序,减少了能量耗散,从而减少了熵的增加。

1.2 能源互联网将支撑新能源的集输储

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构建新型电力体系。 新能源发电在未来能源供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网是电能集输配电的平台,储能是满足新能源发电和用电需求的平台。 时空不平衡的关键手段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互联网将利用成熟的输配电网作为新能源传输的载体,实现新能源的汇集、传输和分配。

1.3 多能聚变的本质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能源供需侧,不同能源相互替代,以竞争方式提高能源供需弹性。 能源的梯级利用也大大提高了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 不同能源供需时机的差异,相互之间形成了很强的互补协同作用。 从经济角度看,多能融合的本质是实现不同能源市场的打通。 通过能源消费者在不同市场的跨品种、跨地区、跨时期的交易和套利行为,实现多能源市场在空间和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市场均衡,必然提高能源的优化配置水平更大时空范围内的资源。

1.4 数据技术让能源系统更加有序、协调、智能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等数据技术,使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环节智能化。 这种智能的本质是能量系统的每个元素不仅产生功能,而且提供表征其功能的数据; 由于数据的交换,实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通过协调产生自组织和自趋势。 出色的自适应功能。 数据就像一种语言,使各种元素之间能够对话,使整个系统更加有序和协作。 人工智能使人类从物理机制认识世界,到利用大数据认识世界,能源系统变得更加智能。

1.5 源网荷储高度协同,开创电力系统运行新模式

新能源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能源在不同时间尺度和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不平衡需要“负荷随源”与大规模储能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 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不再只是调度电源,而是将通过负荷和储能调度,开启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面精准互动的新模式。

1.6 能源互联网将从互联网经济中获得巨大红利

互联网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催生了互联网经济。 在互联网上,经济主体通过互联网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 互联网不仅为经济主体提供了交易活动所依赖的决策信息,也为交易提供了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生产和消费的所有市场主体聚集在一起,构建出传统经济学认为最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

需求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直接驱动生产者,避免了“蛛网振荡”的供需平衡方式

通过远期电子市场交易,可以稳定经济主体对商品价格的预期,保证经济活动的稳定

支持市场主体决策的外部信息获取和处理共享,可以消除因外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主体决策差异,保证外部信息获取的公平性

能够以互联网为纽带、产权分离、使用权共享的创新企业

区块链构建了去中心化的信用体系和不可更改的历史信用记录,大大降低了经济主体的违约风险和由此产生的成本

用经济主体的用电量反映微观经济活动规律,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消除政府治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2.能源互联网业务创新

2.1 能源互联网开创高效市场交易新业态

能源互联网企业将以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建立以电力市场为主体的能源市场体系。 新的电力体制决定了电力市场在整个能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能源互联网利用数字技术消除市场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 能源互联网可以全面提高能源经济系统的灵活性,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资源配置。

2.2 能源互联网开创公允价值分配新商业模式

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吸引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加入和共享信息,是因为各主体能够公平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所产生的价值。

2.3 能源互联网打造支撑智慧城市的新业态

智慧城市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系统和服务,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能源互联网对智慧城市的主要支撑之一,就是利用能源互联网的渠道,收集能源信息,传输其他信息,从而降低获取其他信息的成本,产生渠道的共享收益。

2.4 能源互联网开创支持绿色电力追踪的新业态

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轨迹隐藏在能源大数据中。 如图2所示,电表准确记录新能源发电量,绿色电力市场记录新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交易,绿证市场记录不同企业之间的绿证流转,企业可追溯。产品绿色证书数量实现了能源大数据支持的新能源全过程跟踪,能够准确描述每个中间或终端产品消耗的新能源比例,从而获得反映产品竞争力的绿色指标.

图2 能源互联网支持绿色电力追踪

2.5 能源互联网开创节能降耗、提效新业态

能源互联网公司通过物联网获取用户生产过程的用电信息后,应建立用户用能行为研究中心,开展诊断服务。 通过比较同类用户的能源消耗效率,可以提供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环节。 能源大数据可以分析企业所有设备的使用率,帮助创业者了解生产进度,帮助创业者获取每台设备的实时使用率互联网建设,帮助创业者了解设备的投资效果。

2.6 能源互联网打造新商业模式助力政府治理

能源大数据反映了整个城市的能源流向,代表着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 能源消费的地理位置反映了社会活动的空间特征,能源消费密度反映了工业生产布局和居住区分布观,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支撑。 能源消耗的时变性反映了社会和生产活动的顺序性。

三、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策略

实现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和业务创新,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定位应该是再电气化、能源数据共享、城市低碳化、智能电网、智能用电和市场化交易。

再电气化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驱动力

以公允价值分配机制,鼓励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的全面数据共享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人工智能平台

以数字技术推动智慧能源互联网

用电侧被动需求响应向精准负荷调度迈进

构建基于数据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市场机制

岳中 1、夏青 2、3*、张鹏飞 4、谭振飞 3、刘雨辰 3、孙冰莹 5、王洋 5

(1.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2.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3.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4.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5.北京青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