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在车站等车或准备乘车,只需用手机查询,就知道要坐哪辆公交车,需要多长时间到站。 这是青岛公交集团推出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这样,系统还可以实现合理调整运力等功能。
□ 本报记者冯磊本报通讯员张鹏
青岛最近几天的最低气温在5度左右。 在这样低温的早晨,站在路牌处等公交车一段时间,是每个上班族最烦心的事。
“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通常很难准时,我经常和同事开玩笑,如果能随时知道公交车到站的准确时间,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家住青岛市沧区永平花园的李某告诉记者。 现在,他的“幸福”来了。 青岛公交集团推出的手机查询公交线路软件,已在大部分公交线路上使用。
将此软件下载到手机后,您可以随时查询您需要乘坐的公交车的准确位置。
实现年内所有公交车位置查询
王洪雷现在已经习惯了用手机查公交线路。 每天上下班前,他都会打开手机,在出门前通过青岛公交手机软件查看公交车的具体到站时间。
“这个软件太方便了,你可以查询最近的公交车在哪里,需要多少站,需要多长时间。” 王洪雷说。
青岛公交集团研发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已推广使用半年,包括手机查询公交线路等功能。 目前,169条城市公交线路中,有60%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实时查询。 地点信息。 截至目前,手机软件下载量已超过3万次。
青岛公交公司经理张建军告诉记者:“青岛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广,计划年内完成青岛公交线路的智能化,实时位置可通过以下方式查询:网络或手机软件。”
智能系统“遥控”总线
青岛公交集团研发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不仅具有公交实时查询的功能。
11月13日晚7时30分,224路公交车司机刘新波师傅从市政府开往南丰路至理工大学站时,车上没有乘客。 这时,车上智能调度系统终端的一个小盒子发出了声音,刘师傅看到了调度员的信息:“掉头往回走,不要跑到南风路尽头。”
“224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上下班高峰期从南丰路到市政府的人多,下班高峰期从市政府到南丰路的人多。” 青岛公交公司运营服务科科长薛东告诉记者,刘师傅之所以调头,是因为从理大站往南风路的乘客几乎没有,但从理大站往南风路的乘客还是很多。市政府到南丰路。 “这样一来,运力就可以得到合理利用。”
这些都是通过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的。
该系统还可以实时跟踪公交车。 14日上午,记者在调度室的电脑上看到,367路公交车缓缓“开动”。
据介绍,在安装智能调度系统之前,公交车普遍准点、准时发车,但不清楚是哪一段路被堵。 有时一个堵车点能挤三辆车,市民等不了多久。 “因为这个原因,我收到了很多乘客的投诉。”
现在,调度员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了解公交车的运行状态。 如果等候公交的市民较多,则缩短发车间隔,人少时则延长发车间隔。 作业安排妥当。
公交车有两个“黑耳朵”
智能公交是如何实现智能化的,与普通公交有何不同? 14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公交公司三车组停车场。 “智能公交的车顶一般装有两根黑色天线,我们称之为‘黑耳朵’。” 技术员徐腾指着一辆刚刚安装了智能调度系统的307路公交车告诉记者,两根黑色的天线中,一根是GPS天线,用于车辆定位;另一根是GPS天线,用于车辆定位。 另一个是GPRS天线,用于向车辆发送指令。 “这些天线公交智能调度,包括车内视频监控的硬盘,都存放在驾驶室的左上方,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可以调出硬盘进行研究。”
不仅如此,智能调度系统还具有采集查询现场运行数据的功能。 采集的数据包括线路车辆的运营数据、司机考勤加油、保修、包车故障等非运营数据。 查询功能包括车辆到发车、车辆历史运行轨迹、历史运行数据、车辆调度、考勤等数据。 该系统还具有便捷的车辆违章查询功能,改变了以往违章需要工作人员现场检查的不便。
1个
介绍
作为“智慧城市”的先行者,“智慧园区”逐渐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园区引入基于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化建设,各地掀起“智慧园区”建设热潮。
1个
智慧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智慧园区建设还存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成熟、信息化意识淡薄等问题。 智慧园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政、缺乏统筹规划,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信息化尚未形成对各类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全覆盖。 占地面积大,产业结构复杂,导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导致园区底层无法全面、及时地采集信息,给数据分析和上层带来新的挑战决策。 不方便。
园区内尚未形成强大信息化支撑的安防、环境监测、物业管理等数据,大部分依赖人工采集汇总。 不能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不能为园区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支持。
中国联通部分园区管理部门信息化尚未形成,通过自建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园区管理数据资源。 但由于数据标准和结构不同,无法实现有效的关联融合和数据共享,数据统一管理存在障碍。
2个
以智慧灯杆为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新载体
智慧灯杆以无处不在的公共道路照明灯具为基础,嵌入传感器、摄像头、WIFI基站、电子显示屏、充电桩等功能模块,基本实现智慧园区信息化基础载体建设。
3个
智慧灯杆一体化平台架构设计
孤立的智慧灯杆可以承载基础信息的采集,但无法支撑园区整体运营的分析和决策管理。 因此,构建智慧灯杆一体化平台,提供关联数据分析,构建专题应用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灯杆一体化平台提供从物联网感知到业务服务的全架构设计,通过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的层层推进,实现智慧园区建设的目标。应用系统层。
逻辑架构图
(1) 基础设施层
智慧灯杆集成平台基础设施层实现园区网络建设和信息采集等功能。 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
网络基础设施利用智慧灯杆和主灯杆的管道,构建园区高速泛在通信网络,支撑园区信息互联互通,为园区设备设施和智能化提供基础网络系统运行。 安全畅通的基础网络为园区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各种监控视频、环境生态等数据可以不受限制地高效传输。 高效可靠的基础网络,不仅支撑了信息的广泛采集,也保障了园区的信息安全。 目前智慧园区广泛应用的网络类型包括:光网络、5G微基站、WIFI设备等有线和无线网络。
智慧灯杆集成平台基础设施层逻辑架构图
物联网基础设施采集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监控信息,实现底层数据资源的统筹和集中,是智慧园区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最终实现智慧园区科学管理的目标。 以智慧灯杆为基础,智慧灯杆物联网全面覆盖、集约共享,通过传感器、射频传输等多种方式采集园区实时数据,提供监测数据、环境参数、视频图像等. 为上层智能应用系统。 各种类型的信息。
(2) 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构建大数据基础支撑体系,完成数据资源池建设智慧园区架构,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治理、数据编目、数据共享交换、数据分析挖掘等数据生命周期处理流程。
智慧灯杆集成平台数据处理层逻辑架构图
建设智慧灯杆综合平台数据资源库,完善完善视频、图像、物联网等数据资源采集渠道,运用信息资源规划(IRP)方法,全面梳理各类监控信息和理顺静态和动态关系,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框架模型、数据组织规范和整体数据模型(数据库设计)。
(3) 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实现业务数据与业务逻辑解耦、平台与应用解耦、技术架构纵向解耦、产品模块横向解耦、产品与公共特性(监控、日志等)解耦、构建可拆卸以及,开放灵活的平台架构体系。 采用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逐步叠加各主题能力模块,围绕应用和微服务构建一站式开发运维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致力于数字化转型的服务治理,实现统一标准开发框架,优化管理和自动化功能。
(4) 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涵盖智慧园区管理与服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本文设计的智慧灯杆集成平台应用系统层由九大应用系统组成,即:智能照明系统、无线WIFI系统、交通监控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积水监控系统、气象环境监控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智能充电桩系统、紧急报警系统,各应用系统根据实际需要联合运行。 应用系统层提供可扩展接口,支持园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组合应用。
智能照明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场景和时间段控制路灯的照明状态,实现智能节能。
无线WIFI系统提高了园区的通信覆盖率。
交通监控系统由摄像机、来车视频分析仪、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等组成。
安防监控系统不仅能在晴天、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完成监控,而且具有出色的夜视性能和高视频分辨率能力,支持24小时监控。
积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园区积水情况,根据积水数据分析园区积水问题,为园区排水系统规划改造提供数据依据和方案建议.
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利用各类气象监测设备,实现对区域内温湿度、噪声、风速、风向、降雨量、气压、路面温度、内涝等信息的实时监测。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支持显示商业广告、公益宣传、公共信息、紧急预警、区域地图、周边环境空气污染状况等信息。
智能充电桩系统利用灯杆位置安装路灯充电桩一体化设备。 在不占用额外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建设电动汽车充电一体化设备相对于传统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具有显着优势。
该紧急报警系统通过在智慧灯杆杆体上集成一键呼叫按钮模块、一键呼叫处理模块和可视对讲模块实现紧急呼叫和响应,并使用智慧灯杆预留的安装插座。灵活安装一键呼叫设备 实现远程集中管理和控制。
4个
结语
智慧灯杆作为智慧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联网接入点数量上具有先天优势。 是智慧园区建设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也是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的一个很好的落地实施。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