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服务业和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民基本养老服务老年人。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推广目录》的申报,旨在释放“科技+养老”效应关爱”,让“智慧养老”帮助“老人有所依靠”。
“十四五”时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窗口期,构建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近期,湖南、浙江、安徽、陕西等多地纷纷立法、出台配套政策、或投入“真金白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质量、健康养老需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
湖南:立法推进居家养老送餐服务
11月23日,湖南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南省社区老年人居家用餐服务若干规定》,自1月1日起施行, 2023. 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老年人就餐救助服务保障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加强养老服务,回应老年人的关切和期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用餐服务是关系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也是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积极响应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背景下,湖南通过立法,推动为老年人提供食品救助服务并先行先试。 《若干规定》共六条,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救助的服务对象、供餐机制、服务方式、场所建设、运行要求、部门单位职责等。
浙江:全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1月23日,从浙江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获悉,日前,《关于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审议通过.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浙江基本形成“居家养老体系”。 “+社区机构+智慧养老”模式,幸福养老在家门口,基本养老服务覆盖所有老年人。
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浙江养老服务水平位居全国第四,全省养老服务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督导和鼓励。 下一步,浙江省将从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深化康养综合体建设、促进长效养老等六个方面做好工作。经营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养老服务队伍,加强智慧养老场景应用。 聚焦工作,加快创造“浙里康养”标志性成果。
安徽:安排2.42亿元助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1月24日,从安徽省财政厅获悉,今年省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安排综合奖补2.42亿元,积极争取中央摇号公益基金支持老年人福利补助8958万元,大力争取中央彩票公益基金补助1.77亿元,支持老区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脱贫攻坚智慧养老,持续推动全省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同时,财政厅还安排1000万元支持全省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老年医学专家和老年医疗机构建设,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和能力。治疗多种疾病。
陕西: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11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专项规划。 根据《方案》,“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加强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
2022年以来,陕西省财政厅持续加大养老服务业投入力度,城乡统筹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累计筹集资金11亿元,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3825个。
结论:基本养老服务的发展,关系到我国2.67亿老年人的幸福安康,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为加快新型智慧园区平台建设运营
提升全市产业园区管理和服务数字化水平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园区平台建设》
建设运营须知
《通知》提到,到2025年,全面建成功能集成完善、运营调度强大、管理精准、企业服务高效的市级、区级智慧园区平台,新建一批国家级智慧园区。将在高水平上建立基准。 公园。
发布背景
自2018年启动新型智慧园区建设以来,我市先后建成了市级智慧园区管理平台(重庆工业园区大数据平台)和市级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26个产业园区建成智慧园区平台,但实际投入运营的仅有15个,大部分产业园区尚未正式开工建设,城(县)区协同建设、专业化运营、数字化智能赋能新局面) 水平尚未形成。 加快建设和运营智慧园区平台(包括管理平台、服务平台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下同)是我市当前推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需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公园。
重点工作
立足两端需求,加快智慧园区平台建设
1个
市政平台要优化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功能
市级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要以实施智慧园区大脑工程为契机,着力完善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综合评价、辅助决策、数据展示等功能和系统。土地利用、重点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生产服务设施等,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调度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市级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要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应用,以提升企业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为目标,集聚和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合服务资源,转变优化服务功能,开发拳头型、普惠型、特色型公共服务产品,构建服务生态“资源库”和服务供给“产品库”,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多链条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2个
区县级平台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网络
各区县、园区要在综合调研梳理园区管理和服务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以市级智慧园区平台为依托,建设集中统一、功能全面的智慧园区平台。对接市级平台功能,共享数据,无缝对接。 建立内部协同办公、经济运行监控、重点项目调度、建设用地管理、安全环保监管等数字化业务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政务服务、资源共享、物流配送、人才需求、金融一体化等供需、云网协同、供需对接、协同创新等公共服务功能,同步支撑智慧园区平台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已建立信息系统的园区,要着力丰富、完善和拓展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尽快向智慧园区平台转型。 一个区县多个园区布局、一个园区多个组团独立管理的,支持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或某园区组团牵头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园区平台,向园区企业和园区外企业开放平台功能,实现平台统一建设共享和功能共享。
3个
分类推进区县两级智慧园区平台建设
已建成平台的园区应满足市政平台数据调度需求和园区企业综合服务需求。 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场景应用,对现有平台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进行改造升级; 在建平台园区要满足管理服务实际需要,与市政平台基本功能相衔接,推动平台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并与市政平台联网。 搭建平台,连接网络,以功能为导向。 平台在市内统一建设,功能模块由园区根据需要选择,统筹推进区县级平台快速部署。
全市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要按照市级、区县级安全环保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同步建设完善安全环保监管、应急指挥调度等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配合市、区、县安全环保信息化。 链接到管理平台。
把握三大重点推动智慧园区平台高效运营
1个
二级平台要能“用得上”
各园区要将平台的经济运行、建设用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环保、政务服务等功能模块一一分解落实。 市、区、县三级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功能要实现园区企业全覆盖,通过建立手机APP、微信公众号、以及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垂直链接。 向园区企业提供资源、政策,同步完善申诉收集响应、服务资源配置、解决方案输出、问题处理反馈等全流程服务机制。 市级平台要加强与区县级平台的无缝衔接,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园区建设发展和企业服务绩效进行定期调度、分析、监测和评价。 支持各园区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平台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提高平台运营效能。
2个
平台功能要能“活”
支持各园区与市级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运营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建设高水平区县级平台,提高精准招商数量、供应链保障、企业服务、辅助决策。 智力水平。 以市级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为纽带,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优化功能展示、需求响应、产品供给、数据共享等渠道和方式,提供研发、制造、配套加工,为企业运营管理、售后服务、运维支持等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市级、区县级服务平台要以精准高效服务企业为目标,及时收集掌握企业协同创新、产能共享、市场拓展、科技金融、物流配送、劳动用工、管理等情况。数字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实践、轻量化应用等方面的共性需求,组织诊断评估、路演对接、专题培训、需求调研等活动,研发、迭代升级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并推出一系列供需匹配、开箱即用的普惠型、定制化“企业服务包”,不断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3个
平台数据要能“跑起来”
市管理平台要加强园区经济运行、建设用地、开放开发、企业税收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尽快建立健全全市产业园区统计监测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辅助决策体系,相关监测评价数据与区县级管理平台共享。 区县级管理平台要加强与区县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沟通协调,并依托市级管理平台共享数据,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和辅助决策-制定满足各自内部调度管理需要的制度。 市(县)两级服务平台要注重相关服务动态数据的采集、聚合、开发和共享,与市(县)两级相关数据形成产业园区大数据库。管理平台。
强化三大举措加快打造智慧园区新标杆
1个
构建产业园区生态
充分发挥重庆市工业园区协会在推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中的服务支撑作用,进一步吸纳全市各类工业园区以及信息通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人工智能、网络服务等、数据服务、安全环保、城市规划、产业投资、产业经济等领域的企业加入协会,定期组织开展教育培训、课题研究、交流合作等活动,指导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形成服务园区规划建设、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流程的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 重庆市工业园区协会要主动加强与科技创新、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业互联网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交流合作,着力推动新时代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合作“朋友圈”和服务“资源库”。
2个
打造一套智慧园区标准
由重庆市工业园区协会牵头,基于行业标杆企业在智慧领域的优秀解决方案,积极借鉴国家相关部委及其他省市推进智慧园区或数字园区建设的先进做法我市园区建设,结合我市推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积累的经验,尽快启动重庆新型智慧园区标准体系项目建设,加快建立集功能架构、平台运营、通信接口、信息安全、数据共享、评价评级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园区。 标准。
3个
推出一批智慧园区标杆
围绕服务和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数字化场景应用和系统集成,为全市产业园区和重庆市产业园区协会会员单位,总结推广一批平台建设运营新模式,公开征集一批园区数字化转型优秀解决方案,大力开展一批园区数字化转型项目试点示范。 鼓励园区立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园区、5G+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融合创新和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园区融合创新和场景应用。打造具有特色的识别分析二级节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圈。
提醒事项
增加资金投入
市级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专项资金,对建设和运营绩效评价特别突出的区县级智慧园区平台给予财政补贴。 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投资建设智慧园区重大项目。 各产业园区要争取财政投入,通过EPC、PPP、ABO等方式加大对智慧园区建设的投入,不增加隐性债务。
进行绩效评估
建立健全新型智慧园区平台建设运营绩效评价体系,对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绩效跟踪评价,总结建设成果智慧园区管理平台软件,推广先进经验,督促园区整改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