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2019年以来,唐山市黔西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方式、稳步推进,建立了智慧黔西管理平台,安装了农村人居环境智慧“大脑”,延伸基层治理“触角”,打通全程监管“经脉”,实现农村环境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大提振. 2019年,该县被评为“全国乡村清洁行动先进县”。
坚持网格化管理
建立人居环境智能化管理新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巡查取证调查和长期管理等问题是制约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人防、物防手段往往效果不佳、事倍功半,造成生存环境连年混乱。
黔西县立足解决问题,常抓长治,与技术专家一起反复研究探索,摸索出以建设智慧黔西综合指挥中心为抓手、科技创新为抓手的智慧黔西建设。以解决痛点、堵点为目标,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西迁计划”。
坚持全球覆盖
搭建人居环境智慧化管理新平台
黔西县坚持“立志一步,投入一步,一次见效”。 投资6000余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成人居环境智能化管理新平台,实现三区全覆盖。
空间被完全覆盖。 建设205个高点双目热成像云台摄像机和1759个低点公共安全视频采集点智慧人居,辐射城区、村庄、林地、河流、矿山、企业等人居环境和环境治理重点区域,形成无死角端,监控系统无盲区。
全覆盖管理。 建成县级综合指挥平台,乡镇街道县二级管理平台26个,村级服务平台427个,网格化人员移动APP终端1200台,通过高点巡航、低点监控、网格化人员巡查、公共数字电视和市民服务热线监管,对人居领域各环节实施有效监管。
功能全覆盖。 为打造智慧生活指挥中心,平台涵盖综合指挥、智慧管理、网格化运行三大功能和智慧生态、智慧林业、智慧水务、智慧土地、智慧安防,已经建成,形成了功能完备、联系紧密的综合智能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人居环境治理效率。
坚持网格化管理
建立人居环境智能化管理新机制
黔西县立足抓早抓小芽,建立“五步闭环”工作机制,着力消除影响人居环境的各类问题。
1个
发现问题,整理总结
县级综合指挥中心每天对高点摄像、网格员巡视、市民热线反馈以及上级交办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确保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2个
分析判断,及时分配
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紧急程度分为一类、二类、三类问题,通过指挥中心网格系统直接向责任单位下达指令,责任单位立即通过二级平台。
3个
《辽宁省城市更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公布,将于明年2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城市更新应当遵循“规划引导、统筹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民生优先、节约集约、数字赋能、绿色低碳、公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 ,优化城市更新体系。 促进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的机制,将城市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存量提质改造为主,提升城市品位。
《条例》将城市更新的概念定义为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建设和管理活动;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化调整区域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主要内容城市更新的目标。 《条例》对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城市更新应把握的问题作出适当规定,为城市提供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城市更新规划。 留出应有的空间。
《条例》明确,城市更新应当编制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城市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要素; 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编制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和区域更新计划。 建立健全城市更新标准体系,完善城市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特色风貌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 制定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规划,将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与城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改善与生活需求相结合。
为确保城市安全底线,《条例》规定,城市更新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市政数据采集和智能监控能力。管网,及时发现管网渗漏,城市防水排水、燃气安全等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置; 既有建筑改造不得降低原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标准,涉及既有建筑结构改造或改变建筑设计用途的,应当进行质量安全检验;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超高层建筑消防救援能力; 超高层建筑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和风险防控预案。 《条例》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智能化建筑,推动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将城市更新与治安工作相结合作出规定。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1.12.17 赵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