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中新网上海12月8日电(记者 刘薇)作为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系列活动之一,2015上海智慧园区与智慧商圈融合创新高峰论坛以“跨界融合 创新发展”为主题8日成功举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盛铎当天共同为“上海智慧园区”揭幕。
相关公司个股走势
“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中心旨在汇聚上海产学研力量,对智慧园区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制定智慧园区系列标准,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 为建立健全智慧园区评价体系,为上海市智慧园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邵志清说,2010年以来,上海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和应用模式创新更加迅猛,信息技术与城市融合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信息化引领发展、推动变革的作用更加明显。
随着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上海作为智慧园区建设的先行者,正在加快建设一批信息通信网络高速泛在、管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的“四区”。高效的企业效益,高度集成的功能应用,智能产业的高端发展。 同时,作为人们体验城市商业文明最广泛的场所,商圈类似于产业园区,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 “互联网+”时代上海智慧园区,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信息消费发展。
同日,于盛多在座谈会上发布了《2015年上海智慧商圈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摘要)》。
今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重点推进商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智慧城市“商圈新地标”场地。 试点建设八佰伴一号、中央商务区、五角场、新虹桥商业中心等7个商圈。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小宅指出,传统商业转型势在必行,企业要依托商圈和园区的影响力。 “如果我们通过智慧商圈建设,打通餐饮、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的信息通道,方便消费者一体化消费和享受服务,就可以实现多方交叉共享。”客流,同时,传统业态本身也在为消费者审时度势,提供更贴近、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应该能够有效挽回消费者,帮助传统商场走出目前的困境。”
据《劳动报》报道,2015上海智慧园区与智慧商圈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昨日在浦东软件园举行。 “如何将智慧园区与商圈相结合,将产业与城市商业、文化融合”成为本次论坛的主要讨论内容。
今年,市经信委、商务委联合推进本市智慧商圈工作,并于今年7月确定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徐家汇八佰伴1号、设立中央商务区、五角场、新虹桥商业中心7个商圈作为首批“智慧商圈”试点。
近两年,上海各大商圈、商场的传统商户受电子商务冲击较大,门店转型频繁,甚至关店空置。 上海智慧商圈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企业的需求。 在智慧商圈综合服务平台上,打通商业、餐饮、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信息通道,实现客流多方交叉共享。 凭借更好的服务和更好的产品,传统商场有望挽回消费者,走出目前的困境。
商贸专家齐小宅认为,现代商圈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商业本身的繁荣,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提升商圈吸引力的重要基础。 “商业既是消费场所,也是社交的第三空间,要发挥自身特点,避免同质化,满足即兴需求,共同消费。” 他还指出上海智慧园区,商圈和园区要相得益彰。 一方面,商务满足园区商务活动的需要。 另一方面,园区为商家带来稳定的客流和购买力。 “众多国际知名园区和商圈融合在一起,消费带动效应和产业倍增效益相互叠加,极大地增添了商圈和园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