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万车位短缺 共享停车普及还需克服三道坎-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中国5000万车位短缺 共享停车普及还需克服三道坎

发表时间:2023-05-27

文|AI财经社 罗瑞幸

编辑| 杨树芳

风口上的共享经济被吹得天花乱坠,各种伪需求充斥其中。 不过,共享停车位或许才是真正的风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主动提出支持这种业态。 这个苦苦挣扎了两年多的行业,似乎迎来了曙光。

停车基本靠抢

随着居民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难从一线城市蔓延,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停车基本靠抢”,除了堵车,这是目前车主最大的痛点。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我国主要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与发达国家的1:1.3相比严重偏低,全国停车位空间差距超过五千万。

其中,一线城市的问题更为突出。

2016年北京汽车保有量548万辆,停车位却只有193万个。 平均每2.84辆车共享一个车位,车位缺口355万个。 深圳汽车保有量324万辆,停车位总数111万个。 2、拥有92个车位1个,车位缺口213万个; 虽然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只有322万辆,不及北京的60%,但停车位总数也只有60万个,平均每5.37辆汽车就有一个停车位。 停车位。

共享停车app_32位共享64位打印机_共享停车位

截至2015年,中国汽车“千人”数量为126辆,美国为870辆,日本为603辆,韩国为397辆,台湾为300辆。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仍处于增长空间巨大的成长期,未来停车难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

技术和投资是最大门槛

痛点触发市场。

共享停车的逻辑在于空闲时间共享停车位。 租金由共享平台、出租空间的业主、物业三方共同承担。 一个简单的场景是小白白天开车到公司,把小区的私人车位共享给想在附近停车的人。 晚上去商圈吃饭,发现停车场已经满了,于是他打开APP找了附近的共享车位。 .

听起来这件事是合乎逻辑和可行的。 但共享停车的技术门槛并不低。 “要实现共享,至少要开发物业端、小门禁系统、车主端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难度很大,投资也很大。” “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 IT 报道,智能设备停车初创公司包括制作入口大门的 ETCP 和 Park ; 还有做智能地锁的丁丁公园等等。 这种硬件的研发和投资支出都是不小的开支。

快速精准定位也是技术难点之一。 很多地下停车场网络信号较弱,需要GPS地图准确引导租户到目的地停车位。 据业内人士评价,目前这种技术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是个问题。

除了技术,商业模式也存在障碍。 如何错开高峰时间,如何定价,都是问题。 曾经有一个创业者尝试做一个共享停车的项目,但是失败了,因为很多停车需求量大的商场都不愿意合作。 “共享收益不如单独停车有利可图。” 而且,由于管理不便和安全隐患,很多小区不愿意将车位开放给共享停车平台。

32位共享64位打印机_共享停车位_共享停车app

车位资源有限,难以形成规模。 再加上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壁垒,共享停车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政策井喷

由于以上原因共享停车位,共享停车并没有像共享单车那样在市场上掀起狂潮。

其实早在两年前,知乎上就有人提问“错时停车——拼车平台错时停车在中国是否可行?”,在受访者中,已经有不少创业者开始了实操阶段。 但两年过去了,行业内似乎已经没有明星项目了。

AI财经社在苹果App Stoer中搜索“共享停车”,大约有20个相关应用,但近半数只提供附近的免费停车位。 这更像是地图属性而不是共享。 基因。

资本市场似乎并没有对共享停车表现出太多的青睐。 在IT桔子的融资记录中,与共享停车相关的融资信息只有7条。

然而,风可能很快就会来。

今年4月,广州市将《广州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条例(草案)》提交第十五届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其中提到,为更好地利用停车资源,积极发展“共享停车”,推进停车资源分时段共享,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

资本出现之前,政策先行。 共享停车大概是第一个有这样冒险经历的创业领域。

【想看更多请移步“AI财经社(ID:-)”微信公众号】

本网6月17日消息 今年雨季如约而至,防汛抗洪再次登上媒体头版。 触目惊心的数字令人担忧。

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因素,我国主要河流在4-10月陆续迎来汛期,汛期易引发洪涝灾害。

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大洪水之后,我国的防洪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防汛抗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加强和完善各项防汛防洪设施,我国特大洪水发生率有所降低,受淹面积有所减少。 也在缩小。

但是,防汛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我们的防汛工作要不断上新台阶。

应急指挥平台_应急指挥工作_应急指挥系统

研究近几年防汛抗战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很多地方,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烟囱和数据孤岛现象,当灾害来袭时,各部门的应急响应不力。及时。 基于此,国务院于2018年3月正式成立应急管理司,负责处理应急管理事务,整合各部门数据信息,构建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快速应急响应和高效综合协同救灾。

作为国内领先的新型智慧小镇解决方案提供商,友美行集团凭借近几年丰富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应急指挥解决方案。 应急指挥系统在实战应用中有效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例如,当突发洪涝灾害来临,指挥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时,可以通过应急指挥中心可视化应急指挥大屏,第一时间了解实时灾情。 大屏幕上,收集着各个部门的数据。 以图像形式呈现,形成可视化的防汛图,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分析,便于掌握防汛相关的气象、水文、地质等信息。

在制定具体的防汛应急预案时,优米智能应急指挥系统内置了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库。 该过程将相关内容传送到每个终端。 各联动部门通过联动单元业务受理系统接收任务清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 完成任务后,将信息上报应急指挥中心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应急指挥平台_应急指挥工作_应急指挥系统

以往在实地处置灾害时,由于人员分散,很多信息沟通不畅。 为解决这一困境,优米麦斯在应急指挥平台上构建了视频通话子系统。 应急人员可以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视频通话进行沟通。 提高应急处置事件的沟通效率。

此外,优米麦克斯应急指挥系统还通过应急指挥APP等渠道发布防汛信息,为警民共同参与应急指挥案件提供渠道,在信息发布、安全维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和情况反馈。 . 在高效协调应急响应的前提下,无需担心信息安全,杜绝谣言等二次伤害。

近年来应急指挥系统,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最值得信赖的人民军人的保护下,水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逐渐减少。 来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形成合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灾害造成的损失会降到最低。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