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引领产业互联创新,共话数字经济发展。 5月17日下午,恰逢世界电信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第三届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 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中国联通工业大数据白皮书。
数据既是基础战略资源,又是关键经济要素。 企业可以利用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5G+工业互联网”快速深入拓展,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 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 祝福。
白皮书阐述了工业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产业链整合、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同时,白皮书还指出了当前工业大数据领域在数据共享、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中国联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工业大数据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和5G工厂领域,推动工业企业IT/OT/CT全面融合,包括数据集成、数据仓库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可视化等全流程、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智能大数据平台产品。 平台提供计算存储、数据开发、数据服务等能力,实现大数据分析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销售服务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湖南岳阳绿色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综合信息平台质量提升项目等,均依托中国联通工业大数据平台提供的能力。
联通数字技术高级副总裁、数据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宋玉伦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5G+工业互联网领域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实践》的主旨演讲智慧园区大数据,介绍了联通的工业大数据能力联通工业互联网“数据能力”系统与共享信息融合创新实践。
5G无人仓、无人机争相亮相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的催化下,以无人物流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得到广泛应用。 近期,多部委频频吹政策暖风,加快推进新基建,从推动降低物流成本与新基建相结合,到支持自动驾驶、自动装卸堆、无人配送等应用基础设施,促进交通。 交通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物流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投资风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顺丰、阿里菜鸟、苏宁等在内的各大物流电商企业都在加速布局智慧物流,5G无人仓、无人机争相亮相。
专家表示,随着新基建的深入推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物流体系将更加强大,各类智能物流设施设备将进入更多应用场景。
5G加持“无人”布局持续扩大
在杭州仓驿东苑社区,每天有数百人通过无人车接收快递。 无人车出发时会提前通知,到达楼下时会自动呼叫。 输入取件码,前后5分钟内,即可拿到快递。
据菜鸟技术人员介绍,这款无人车拥有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遇到门卡自动感应; 遇到行人就停下来; 当它遇到障碍物时,它会绕行; 自动停车。 目前,每辆无人车可存放18件快递,每周可在小区内行驶约1小时,一次充电可行驶40多公里,可满足全天的需求。 据了解,菜鸟驿站已在多个社区、高校开展无人车服务。
这也不例外。 目前,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加速推进无人物流。 通过无人仓库、无人配送、无人重卡、无人汽车、无人机等,力图实现配送全程无人化。
记者从苏宁了解到,苏宁物流在智能化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投入和前瞻布局,智能云仓、自动化配送已形成规模化输出。 目前,苏宁无人仓的拣选效率可达每小时600件,最快20分钟即可出库。 与传统人工拣选相比,单件商品拣选成本降低52%,效率提升5倍。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疫情防控影响,以无人物流为代表的智慧物流得到广泛应用。 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为各大物流、电商企业加快布局智慧物流提供了新机遇。
今年7月,日日顺首家大型物流智能无人仓在即墨工业园区正式启用。 无人仓库采用5G、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天自动进出大件商品2.4万件。
无独有偶,6月1日,苏宁物流首个5G无人仓在南京雨花物流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8月11日,苏宁物流5G无人仓全面升级并首次曝光。 据介绍,下一步,苏宁物流将全面发展新基建,依托5G、无人技术等新技术打造的基础设施优势,与苏宁形成联动。 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此外,苏宁还将与江苏移动强强联手,共建共享,拟在南京设立首个5G智慧物流联合创新实验室,加速5G商用。
不久前,8月14日,韵达发布的专为5G+终端物流场景打造的韵达X470无人机,在“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县村完成了货运首飞。 8月21日,由顺丰速运与航天时代电子联合研制的FH-98大型无人机从宁夏飞抵内蒙古目的地机场,历时近一个小时。 这是顺丰大型无人机的首次载货飞行,也是国内首次将大型无人机应用于物流场景。
新基建开辟智慧物流新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加快推进新基建的政策频吹,为智慧物流加快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物流成本降低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加快推广新一代国家交管网和智慧道路。 、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文,支持自动驾驶、自动装卸仓储、无人配送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8月6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和智慧物流建设作出系列部署。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无人快递车已经在校园等半封闭环境中发挥作用。 未来可以将“智慧道路”与“智慧汽车”相结合,加速无人快递车的推广。 该系统的使用可纳入交通电力试点。
围绕智慧物流,多地还提出支持制造企业、联合快递企业加快制造物流技术装备智能化、建设车路智能协同系统和智慧物流平台等。
除了政策利好,业内人士还指出,新基建的全面推进,尤其是5G技术的加速应用,将全面打通智慧物流闭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苏宁物流、江苏移动等联合发布的《5G智慧物流创新示范白皮书》指出,在存储端,基于5G的泛在智能、端-边-云网络建筑促进物流和仓储。 从货物入库、拣选、盘点、分拣、配送等环节,实现物流仓储环境全面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在物流、运输和配送环节,实现全自动化需要结合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 5G技术为无人驾驶、车联网的研究和实现提供链路保障、计算能力等,打通车载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 互联。
行业标准化不统一等短板亟待补齐
专家表示,新基建对加快智慧物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智慧物流正通过支撑新基建和交通强国成为投资新风口。 但当前智慧物流建设还存在区域发展差异、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不足,亟待填补。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具有对物流业的转型影响很大。 无人化已成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基建的核心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将对加快智慧物流发展发挥巨大的催化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和林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直接影响来看,新基建包括城际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物流,可以提升城市品质,便利交通水平,从而降低物流时间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间接影响来看,智慧物流需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5G和其他技术作为支撑,新基建的推广可以为这些技术提供良好的客观基础,确保技术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推动智慧物流的建设和发展。”
在刘大成看来,在新基建背景下,各大物流、电商企业纷纷加速布局智慧物流投资。 一方面,他们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物流业将在更大程度上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从投资回报来看,智慧物流目前已成为投资风口,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进入消费市场的物流业将逐步启动向生产要素市场迈进。 相关企业加大对智慧物流的投入已成为大势所趋。
不过,盘和林也表示,目前智慧物流建设还存在很多短板需要补齐。 一是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 这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的基础设施水平差异所致。 智慧物流尤其依赖于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从而导致地区间智慧物流发展不平衡。 第二,目前很多物流细分厂商还在各自为战,缺乏行业合作。 这不仅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还会造成标准不一致,影响消费者体验。
“对于前者,基础设施水平低的地区往往具有资源成本低、能源供给高的优势,建议加强这些地区物流枢纽的科学合理布局,加强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广泛的智慧物流网络;对于后者,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内企业联合出台统一标准,鼓励企业间合作,在科研创新上形成合力,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促进“整个智慧物流行业的标准化和创新。”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