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智能园区可视化的价值是没有用的。-新闻资讯-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智慧园区、IBMS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闻资讯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首页 > 新闻资讯

停止抱怨智能园区可视化的价值是没有用的。

发表时间:2023-06-07

提高园区运营效率:智慧园区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对园区内设施、设备、人员等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园区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智慧园区可以通过智慧停车、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智慧服务系统,为园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智慧园区可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交流,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资源,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苏州园区长风智慧驾校_国外智慧园区_智慧园区 产业

提升园区竞争力:智慧园区通过提升园区品牌知名度,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国外智慧园区,提升园区竞争力,促进园区发展。

推动城市智能化:智慧园区作为城市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升智慧园区的体验和科技,推动城市智能化的进程,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促进产业升级:智慧园区可以通过与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园区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智慧园区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资源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能源、土地、水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改善人居环境:智慧园区可通过智能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实现对园区内环境的实时监控和调控,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水质等,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品质居民的生活。

编者按

“出门带锁,进门带灯”已经成为不少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 平日里孩子不在身边,老人突发疾病如何救助成为当前居家养老的“痛点”。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带有紧急呼叫系统的智能设备不断涌现。 然而,此类智能设备的社会推广率和使用率并不高。 是什么原因? 济南智慧养老发展如何? 如何才能真正保障独居老人的安全? 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一点点将推出“如何保障独居老人安全”系列报道。

平日孩子不在身边,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如何救助成为当前居家养老的“痛点”。 为此,早在2008年,济南市就开始尝试推广“一键通”等智能紧急呼叫设备。 但受资金限制,同类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并不高。 即使有政府的关照,很多老人还是把这样的智能设备当成了装饰品。

独居老人头晕,社区帮手紧急送往医院

8月25日下午,家住济南市甸留二社区的87岁老人李清英感到头晕目眩,身体不适。 由于孩子住在外地,不在身边,老人只好独自一人来到店柳新村街道第二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体检。 “一测血压,192/74,血氧值88。” 测量结果让社区老年工作者杨彤华大为震惊,她赶紧将老人送到附近的医院。

医生诊断,老人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 由于压差大,他随时都有危险。 建议立即住院观察治疗。 杨同华通过社区居委会通知了李庆英的女儿,并立即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和输液治疗。 等老人的孩子们赶到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如果不及时发现,万一老人晕倒在家,后果不堪设想。” 店流二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庆玲介绍,该社区现有80岁以上的老人近150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人。 有30多位老人。 “老年社区的养老工作压力很大,最担心的是独居老人家中会出现意外。”

“社区每年都会发生类似的独居老人突发事件。” 电六院负责人李静 目前,许多老人都是独居空巢老人。 “很多孩子一个星期才回娘家一次,很难承担起居家照顾的责任。同时,老人也很少请住家保姆。目前,保姆的月薪在济南达到了3000多元智能小区,超过了社区大部分老人的退休工资。”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济南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30%。 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6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 . 高龄、失智、空巢老人养老需求急剧增加。 其中,失能、失智、独立的老年人约10万人,8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10万人,居家养老面临较大压力。

李庆英的经历和王庆玲的担忧,暴露了居家老人的“痛点”:危机时刻,独居老人、老人如何帮助他们,谁来帮助他们?

在店六二居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一位独居老人提到居委会的帮助,感动落泪。

缺乏资金来源,智能设备难以普及

为解决这一“痛点”,济南市早在2008年就进行了一些尝试。当年9月,济南市对“一键通”项目进行了试运行,并于2009年正式投入运行。 “一键通”分为用户设备和信息平台两部分。 服务平台与120、110、119等单位合作,提供防病、防火、防盗等应急服务。 随后,“一触”扩大服务范围,推出保姆、保洁、保修服务等家政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日常家庭生活和养老服务。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8月,“一键通”在线用户已达24万余人,活跃用户4万余人。 除市级范围外,济南市各区县也在推广类似的养老设备。 例如,历城区民政局与济南移动公司联合为辖区内失能半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手机; 历下区民政局为辖区1300余名社区老人采购了智能手表。

对于类似的设备,每一个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都少不了。 但目前,此类设备在济南市的普及率并不高。 据悉,此类设备的分发有严格的条件。 以“一键通”为例,主要面向社区80岁以上低保、空巢、贫困、半独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此外,类似设备的分布安装多为分批次,每年按一定数量逐步推广。 “这样一来,相较于济南市老年人口众多,服务范围有限。” 一键通设备运营负责人介绍。

智能小区_小区智能安防系统_济宁小区智能道闸系统

之所以有严格的申请条件,而不是城市老年人的普惠福利,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主要是受政府财政的限制。 如果由政府出资推广,单个社区需要投入数百万元,一个街道可能需要投入近千万元。 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即使有政府资助,平台运营压力的增加也限制了平台的成长。 目前,“一键通”等通话设备大多采用“政府采购,终身免费服务”的方式运营。 拥有终端设备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平台的人力、物力由于每年固定资金投入,只能维持原有规模,无法获得相应的扩张。 “政府每年都会拿出固定金额购买服务,老年人越来越多,平台的人工费、电话费等运营成本逐年增加。” 上述负责人表示。

老人觉得用起来麻烦,家里也不会用

拥有老人智能设备只是开始,如何有效使用才是关键。 “一键通”等智能通话设备挽救了众多老人的生命; 然而,很多老人家中安装多年却很少使用,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家住武营山路的张永红今年72岁。 十多年前,他的妻子去世了。 他不习惯和孩子一起生活,所以一直一个人住。 2012年,社区免费为她配备了“一键通”紧急呼叫器。 本来是应急用的。 六年来,这台机器一直是张奶奶家里的摆设。

“我平时不怎么用,只是出了点事,没想过要用。” 2014年6月,一位正在做饭的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病晕倒在厨房。 幸好邻居在家做客,紧急拨打了120。 由于抢救及时,老人只在医院住了几天就回家了。 后来,虽然意识到安装紧急救援设备的必要性,但老人发现电话旁边安装了呼叫设备,“我在厨房晕倒了,怎么去客厅按那个按钮呢?”

为了验证设备是否有效,老人还专门给设备打了个电话。 “我按下了按钮,过了一会儿120急救中心打来电话,他们问我怎么了,我说我不小心按错了按钮。”

与张奶奶相比,关大爷在和平新村社区的智能呼叫器更先进,是一款随身手表。 得知这款“腕表”既能定位防走失,又能应急救援,关大爷高兴极了。 但是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个东西怎么用。 “上面的字小,按键也小,怕坏了,不敢乱按。”

为此,他还专门向社区日托中心的社工求助。 “一要装电话卡,老人们就担心话费自己掏腰包,还得自己充,觉得麻烦。” 社工王玉英说,设备虽然有用,但看似简单的程序,对老人来说却非常繁琐复杂。 “你看,装备都在我身上两三个月了,老夫就是不怎么用。”

联系我们

电话
0791-86572999
邮箱
sales@ctrlworks.cn
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号:ctrlwork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