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微软云计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1日早间消息,微软有望在7月5日宣布,将对业务进行重大调整,将重心转移至云计算。 目前,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发展迅速。
Puget Sound 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这些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以 Azure 为中心的“云优先”战略。 目前尚不清楚调整是否会导致裁员或重组费用。
微软一直在云计算市场追赶亚马逊及其AWS。 本月早些时候,太平洋皇冠证券分析师布伦特·布拉瑟林(Brent)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Azure可能在2017年首次超过AWS。他表示,微软将在10年内首次成为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从行业捕手到行业龙头。
在对 60 家最大的云计算公司进行研究后得出了这一结论。 他预测,未来五年,企业云计算支出可能会急剧上升至2390亿美元,而微软将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 他指出,微软在软件即服务 (SaaS)、平台即服务 (PaaS) 和基础设施即服务 (IaaS) 方面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产品深度和广度”。
微软4月底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智能云业务营收68亿美元,同比增长11%,当季同比增长12%。汇率保持不变。 本季度,微软服务器产品和云计算服务收入增长13%,其中Azure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93%。 企业服务收入同比下降 1%,因为客户支持合同的减少抵消了高级支持服务和咨询的增长。
微软报告本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收入为 236 亿美元微软云计算,摊薄后每股收益为 0.73 美元。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表示:“本季度的业绩显示了客户对微软云计算服务的信任。从大型跨国公司到小型企业再到世界各地的非营利组织,各种组织都在使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来推动数字化转型。” 这不是微软近年来第一次调整业务战略。 在纳德拉牵头的重组中,微软裁掉了超过4%的员工。 (维京人)
() 北京打桩机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WEF)新一届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获得认证的“灯塔工厂”。
事实上,北京打桩机厂只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那么,工厂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呢? 您对公司“灯塔工厂”的建设还有什么计划吗? 对于行业而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 带着这些疑问,9月29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北京打桩机厂,采访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
同一厂房面积产值翻倍
北京打桩机厂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工业园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桩工机械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工业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人均产值最高、单位能耗最低的工厂之一。 一。
首先,走近组装柔性岛的工厂,可以看到几个忙碌而有条不紊的工作。 附近只能看到一两个工程师,偶尔在机器组成的生产线之间穿梭。
“过去,这条生产线挤满了人。” 三一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董明凯介绍,这里组装的打桩机动力头重达数吨,是打桩机的核心部件。 依托5G高清传感器,重载可将大型零件精准送入机器,几分钟内实现精准装配,误差仅0.3mm。 过去,这一过程只能靠人工“吊龙门架”来完成。 劳动强度大,效率相对较低。 “如此超大型部件的无人化组装,在业内尚无先例。”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的机器视觉也是北京打桩机厂最大的特色之一。 董明凯介绍,5G高清传感器是机器的“智慧之眼”,每秒可产生100万个三维数据坐标,具有强大的感知和计算能力。 场景深度信息和3D模型,运行时自动修复偏差。”
据了解,目前,这条柔性流水线可满足从3吨到16吨所有动力头的生产,自动化率达到70%,产能翻番,并杜绝了因磕碰造成的质量缺陷。
焊接工作岛也是同样的场景。 通过激光“观察”坡口环境,参数自适应调整,一次实现厚度40mm、宽度60mm的高强钢单道焊,解决了全球工业钻杆方头焊接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很聪明,如果焊缝位置有偏差,会立即调整焊接方法,质量不会有任何偏差。
目前,工厂内单块钢板的分拣,大到十几吨桅杆的组装,都可以通过自动化完成。 打桩机厂工艺工程师侯勤华说:“机器视觉系统真正赋予了机器适应环境、灵活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三一打桩机工厂共有8个柔性工作中心、16条智能化生产线、375台全网络化生产设备。 与改造前工厂相比,工厂焊接、装配、机加工等核心工序作业效率分别提高130%、100%、68%,同一厂区产值翻番. 目前,该工厂可生产近30款车型。
三一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事实上,北京打桩机厂只是近年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公司8月30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通过深度集成制造运营系统(MOM)、物联网管理平台(IOT)、车间物流管理系统(WMS)、远程控制系统(RCS) )、智能搬运(AGV)等系统,构建三一智能制造管理平台,形成制造的“工业大脑”。
上半年,公司推动7家灯塔工厂竣工达产,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0%,自动化率提升36个百分点。 共有11座灯塔工厂建成达产,公司整体流程自动化率大幅提升。
“除北京打桩机工厂外,三一重工还在长沙、昆山、重庆等产业园区启动了46个智能制造灯塔工厂和智能生产线项目,实现了近万台生产设备和数百台设备的实时互联。上千种材料,关键生产环节的无人化、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 三一向记者透露。
三一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戴庆华在参观结束后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透露,灯塔工厂是三一集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重大举措。 自2018年三一集团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公司在2019年规划了一条智能制造转型路线数字工厂,即灯塔工厂建设。
“2020年,我们在智能化改造升级上累计投入超过150亿,从投资回报估算,一般工厂3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公司也对未来的发展做了详细规划。”灯塔工厂,首先要将全球30多家工厂升级为打桩机灯塔工厂;其次,公司还将启动打桩机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升级,让工厂从智能制造到数字化驱动 先进的生产管理和智能物流配送将帮助我们早日实现3000亿销售额的五年目标。” 戴青华说道。
另一方面,三一智能生产模式下灯塔工厂的全球布局,也能有效对冲周期的影响。
戴庆华告诉记者,工程机械行业普遍存在周期性。 比如去年受疫情影响,海外运费大幅上涨。 此外,近几个月来,国内工程机械需求有所下降,但海外需求明显增加。 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国际化规划上,三一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工厂也将采用打桩机灯塔工厂的方式进行转型升级,不至于依赖大量劳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行业而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最大的挑战在于软件。 “美国有很多设计和仿真软件,工控软件在德国很常见。但是这些领域的国产软件非常少,工业软件面临国产替代的需求。但是,云原生技术给行业带来了机遇,在打造新一代工业软件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包括制造控制、5G云化控制、云计算等,中国在部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核心是复杂的工业软件必须向云原生工业软件转型,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需要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在戴庆华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