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实时动态,深度解析,把握行业脉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某物流公司智能快递车进入小区为居民配送包裹。 照片由 CFP 提供
□本报记者蒲晓蕾
在江苏常熟高新区东南街道东南世纪华亭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智慧社区基层社区治理平台,直接查询管控期间重点人员是否离开社区,大大减少了基层调查工作量;
当体温异常人员进入贵州贵阳白云泉湖智慧小区时,摄像头会智能分析告警并立即播报“请再次检查体温异常”。 云平台。
...
在当前较为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近年来各地建设的智慧社区在居民信息统计、人员车辆进出境统计、健康监测、信息发布、疫情趋势分析、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判断和远程医疗。
未来智慧社区助力社区治理的能力将继续受到重视。 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民政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意见》将引导各地深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集中力量构建便捷惠民的智慧服务圈,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智慧化水平。 、智能化水平,使社区更加和谐有序,服务更加温馨,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智慧社区建设有明确时间表
何先月是安徽省铜陵市嘉园小区的一名保安。 曾经让他束手无策的高空抛物问题,随着城市超级大脑的上线,迎刃而解。
“高空抛物物隐蔽性强、危险性高,不仅深深困扰着小区居民,也挑战着保安人员的安全保障能力。现在,我们拥有了城市超脑的‘金眼’ ,可以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全面监控,可以第一时间检测到高空抛物的情况,锁定抛物家庭。可以说,智慧社区守住了住户的安全。社区受到控制。” 何纤月说道。
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以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智能化为基础的新型社区治理形态。
今天,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智能化、智能化水平,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中央委员会《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意见》《关于推进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基层建设规划》的通知《城乡社区服务体系》等文件对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多重政策推动下,智慧社区建设正驶入“快车道”。
《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智慧共享、和谐共生的新型数字社区。 -治理。 服务智能化水平显着提升,感知社情、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行政、便利群众办事。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
河北打造小区智慧安防,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 内蒙古试点建设全国基层政务数据库,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按需共享、有序开放……近年来,31个省(区、市)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步伐.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社区减负
城乡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居民信息查询核对、疫情防控动态信息发布、社区环境消毒、居民物资配送等大量工作。
为减轻社区工作人员负担,多地加快建设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例如,今年3月以来,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建工街道常青社区通过企业微信平台对重点地区进(返)人进行排查,并发布全员核酸检测。员工、防控政策宣贯、隔离人员管控等工作,“一对一”推送信息5万余条,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区减负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对此,《意见》从精简应用系统、整顿“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大力优化精简部署在社区的业务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城市分区系统,集成办公、管理、学习等功能相对单一、相似或重复的APP。 统一数据录入,大幅减少工作台账报告,制定社区信息共享清单,完善统一采集、统一统计、统一报告机制,加快建立统一标准、动态管理的社区数据资源体系。 推进数据共享,赋能社区信息,完善乡镇(街道)和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根据服务群众的需要向社区开放数据资源,提高精准动态监测水平、基于高频大数据的预测预警。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姚伟海建议,要在基层智慧治理中推广数字劳动力的应用,因此智能助手可以减轻基层工作者的负担,帮助他们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建议以人口多、密度高的区县基层社区为首期试点,逐步将数字劳动力融入基层智慧治理模式。”
弥合数字鸿沟 共享老年智慧治理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如何消除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信息技术成果,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 响应解决重大问题。
对此数字社区,《意见》从四个方面作出规定: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培训服务,帮助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共享智慧生活,消除数字鸿沟。 加强社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需求和使用习惯,提供适龄无障碍服务。 对医疗、社保、民政缴费等高频服务,预留线下渠道,推进“一站式”服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民服务。 积极拓展数字化支撑下的线下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等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服务。
“数字化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管理更加高效,但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信息服务的运营门槛让他们唏嘘不已。很多老年人不会上网,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遇到很多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日益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讲解。
刘庆峰建议,在建设智慧社区的过程中,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养老能力,利用智能预警模式实现“7×24小时”关-为老人提供回路安全保护,让老人住得更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享受更高品质的老人生活。 探索运用综合智能服务平台,从老年人需求出发,构建安全保障、健康管理、个人监护、生活服务、情感情感等多场景的老年人立体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关心。 (蒲晓蕾)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政府引导,增强创新意识和社会协同意识,促进新一代智慧城市融合发展。信息化与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全面深入融合,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
筛选确定3个主城区、10个县开展试点
《意见》提出了我省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选择确定3市10县的主城区开展试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探索符合河北省市县两级的省级智慧城市发展路径,打造河北特色智慧城市全国先进范例。 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显着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显着提升。 到2025年,试点市县进入全国智慧城市领先行列新型智慧城市,带动全省设区城市主城区实现良性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覆盖城乡的智慧社会初步形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网络空间和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更智能。 基本建成新一代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电力、燃气、水、交通、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让公众获得公共信息。 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 在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应用体系,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着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防治能力大幅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和谐。
产业体系更加优化。 坚持以城市智慧推动产业数字化,信息资源价值潜力有效释放,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发展。 信息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集群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
发展机制更加完善。 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等软环境保障日益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社会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五项重点工作
意见提出五项重点工作。
打造一体化智慧政府。 到2020年,依托“一网(电子政务外网)、一库(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一平台(综合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统一标准、整体联动、和业务合作。 做到“应该做到最好”,全面实现“一站式服务”。
推进社会精细化治理。 建立全面设防、一体化运行、精准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快“综合管理云”平台建设,实施“雪亮护城河”工程,推进“雪亮工程”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应急云”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市场监管云”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监管和执法能力。 加快全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
推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到2020年,城镇实现千兆宽带接入能力,有条件的农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4G网络100%覆盖城乡,推进5G试商用。 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改造。 建设交通诱导等智能系统,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
推进宜居环境建设。 加快“环保云”建设,实现环境要素监测全覆盖。 加快企业排污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系统远程智能监控。 推进智慧气象发展。 完善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 依托全市统一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养老、社区护理、病人看护等便捷信息服务。 建立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推广智慧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
建设便捷智慧民生。 加快河北“教育云”建设,推进省市县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大力发展在线教育服务。 推进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等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和新媒体业务,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统筹省、市、县三级国家健康信息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建设,推动智慧医院、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发展。 建设完善体育生活云平台。 推进省、市、县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河北日报)